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潘安治国典故是什么 潘安治国典故? 潘安出自哪里

一、潘安治国典故?

掷果盈车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潘安人长得很美,驾车走在街上,连老妇人为之着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都将车丢满了。

白发悲秋

潘安三十二岁仕途不顺、妻女病亡使他那密云般乌黑的秀发添了几缕银丝,当时正值秋天他借古人宋玉、贾谊悲秋的典故写下了《秋兴赋》,后因以“潘鬓”谓中年鬓发初白。唐李德裕《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明·无名氏《石榴花·题情》套曲:“我为他只落得心焦无聊,这离情怎消,谩赢得潘鬓沈腰。”

花县令

潘安做河阳县令时,,结合当地地理环境令满县栽桃花,浇花息讼甚得百姓遗爱。后遂用“河阳一县花、花县”等代称潘安,或喻地方之美或地方官善于治理。而这也是中国最早“花样美男”的出处。庾信《枯书赋》:“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李白《赠崔秋浦三首》之三:“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村。”《桃花扇》“家近洛阳之县,不愿栽花”,该典故常用来形用为人潇洒、风流(注意不是男女的风流)。

金谷俊游

当时西晋开国第一开国功臣贾充的外孙贾谧权势滔天,贾谧喜好文学,开阁延宾。渤海石崇欧阳建、荥阳潘岳、吴国陆机陆云、齐国左思、中山刘舆刘琨等皆傅会于谧,号曰二十四友,其他人不得参与。这二十四个人占了当时文坛的特别之七。他们经常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园里饮宴作诗,故称之为“金谷二十四友”。

西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二九一年)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要前往长安,石崇与众人在洛阳之河阳县金谷别墅设宴相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人聚会,后人称之为“金谷宴集”,这次聚会和石崇所作的《金谷诗序》,后人王羲之效仿于是有了“兰亭雅集”和《兰亭集序》。“金谷宴集”中“”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是酒宴上罚酒的鼻祖。

拙政园

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苏州拙政园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里面“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

二、与潘安有关的典故?

1、掷果盈车:

潘安有美妙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夹着弹弓走在洛阳大街上,遇到他的妇女无不手拉手地一同围住他。左太冲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安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来。

2、白发悲秋:

潘安三十二岁仕途不顺使他那密云般乌黑的秀发添了几缕银丝,当时正值秋天他借古人宋玉,贾谊悲秋的典故写下了《秋兴赋》,后因以潘鬓谓中年鬓发初白。

三、貌似潘安的典故是何?

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或许是由于这位曾经侍奉中国历史上最丑最荒淫最无耻的皇后贾南风的美男子,其德行操守实在当不起这个“仁”字,因此后人省略一字,乃有潘安之名。

《世说新语’里面专有“容止”一章记载魏晋的美男子,形容潘安的相貌时是这么说的:妙有姿容,好神情。潘安乳名叫“檀奴”,因此后来许多女子都把自己的情人或者老公唤做“檀郎”。其实这个称呼极有水分,好比现在的“帅哥”一词,似乎只要五官不少了一官的男人都有人叫他帅哥,这说明如今的女子弱视者居多。远不如魏晋时期女孩子的鉴赏力。

单是寥寥数语,还不足以描绘出潘安之美,更不能体现出魏晋女子的审美能力。《世说新语’里面是这样记载的:潘安少年的时候,非常顽皮,书是读不下去的,每天只提了弹弓驾着车子到洛阳城的通衢大道上去兜风。

潘安的弹弓是铁胎打造,洛阳城最倔的牛死后抽得牛筋做成,这样的弹弓即使用纸团做成的弹丸也颇具杀伤力。在他还是小屁孩的时候,洛阳城的百姓就已经很难找出没被潘安把脑袋打出过包的。因此,那时的洛阳城,有许多从外地赶来的商贾都囤积了大批量的铁锅,趁机哄抬物价,一时刻更是“洛阳锅贵”。

到潘安弱冠之年的时候,他玩弹弓的水平已出神入化,力道更是非同小可。虽说还不足以洞穿铁锅,但一弹打去就会把铁锅凿个坑,洛阳百姓沮丧地发现,自己脑袋的前景依然不大美妙。于是每逢潘安驾着车拿着弹弓出来玩的时候,几乎举城皆空。不过,潘安也不是完全的浑不吝,亏得这位美男子读了几年圣贤书,倒也从来不打女人。这一点就好像某些颇有远见的猎人,只打雄的不打雌的。洛阳百姓恍若未闻发现了潘安的游戏制度,便及时调整了防御策略:只要是潘安上街的日子,就尽遣家中女子出门办事购物。

洛阳百姓调整防御策略的第一天,潘安又一次上街了。马车刚刚行至洛阳城最繁华的街道上,潘安就感觉到一丝异样:仿佛唐僧师徒初到女儿国的疑惑,怎样可着满大街就不见一个男的?

正茫然间,于街上行走的老女人中女人小女人猛然间停住了脚步,整齐划一的在街道两侧排成了两列,随即从篮子里拿出各色水果突然向潘安掷来,密集程度仿佛集束炸弹。其中不仅有瓜果梨桃,还夹杂着从岭南进贡来的椰子、榴莲等热带水果。这两种水果掷出来基本上就像是扔铅球,如果准确命中的话,也能把铁锅砸个坑儿。一边扔,众女子们嘴里还齐声娇叱:为相公(或为情郎父亲兄长弟弟叔叔大爷等等不一而足)报仇啊!

落荒而逃的潘安回到家里,撕心裂肺地哭道:北方人何故也爱吃热带水果呢?或许,潘安更应为没有出生在有板砖的日子感到庆幸。

四、貌似潘安掷果轻典故?

根据南宋时期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里面的容止篇,潘安由于相貌俊美而被记录到这个篇目中,其中有一个故事讲的就是这个成语的由来。据悉,潘安由于相貌过于出众,面容清秀俊美,神态风度翩翩,引得无数女子对他朝思暮想。每次他只要一出门,驾着车在路上出游,所有女的都会立马放下手中的活,或从窗户或从门口纷纷探出头来观望他,而且不只是少女或者妇女们对他如此着迷,老妇大众更是难以自控,一看到潘安就立马将家中新鲜的水果统统搬出来,全部往他的车里丢,因此潘安每次只要一出门,回家的时候都能装满一整车的水果。

据悉,当时还有一个名叫左太冲的男子,长得其丑无比,但他见潘安如此受欢迎,就东施效颦也模仿潘安出游,结局被老妇大众吐了一脸的口水只得怏怏而归。

五、潘安之貌的典故出自何处?

潘安之貌的典故出自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红楼梦》。

在小说中,有一位名叫潘安的角色被形容为相貌出众、秀丽动人。这个典故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容貌非常俊美,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经典比喻。

六、谁知道“潘安挟果”这个典故?

潘岳,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中牟县大潘庄人。少年时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几许年来,提起我国古代美男子潘安,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现在,潘安已成为美男子的符号,顽强地活在成语典故、诗词曲赋、古今小说中。掷果盈车图。少年潘安风流顽皮,喜欢挟牛皮弹弓到洛阳城外游玩,妇大众见着,竟手拉手围将起来,争相丢水果,这便是成语“掷果盈车”的由来。“才比宋玉,貌似潘安”,这样的夸赞对每一个男人来说,都是莫大的称赞。西晋时,号称“中国第一美男子”的潘安是中牟县人,虽然他的容貌现在尚无法复原,但据史书记载,他的容貌即使不算倾国,也算是倾城,由于他出众的美更是演绎出了很多故事、典故。令人艳羡的是,这名美男子不仅有貌,而且有才。在历史上,他是与陆机齐名的文豪。在情感上,他更是一生只爱老婆杨氏,而这也正是他成为众多女子梦中情人的重要缘故。掷果盈车潘安之美倾动全城潘岳(公元247~300年),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祖籍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他有非凡人气,一生爱美成癖,不折不扣的才子;他出世又入世,眉目如画的美男子,春风得意,时代的万人迷。”这是一首歌的歌词,由好男儿李熠霖演唱,歌名就叫《潘安》,也就是西晋时期著名的美男子。虽然被称为“中国第一美男子”,但在史书中,潘安的美虽然是天生的,但他本人是否“爱美成癖”,并无法查证。而“非凡人气”、“时代的万人迷”来形容潘安,倒也不算失实。那么,潘安究竟有多美?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写了一本《世说新语》,其中有一篇《容止》,专门写美男子的仪容。其中,潘安就占了极大篇幅:“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潘安之美在正史上亦有多处记载,如《晋书·潘岳传》:“岳,美姿仪”;《文心雕龙’里面写道“潘岳,少有容止”。这些话从不同侧面表达了相同的意思:潘岳长得太俊美了。他年轻时,拿着弹弓,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女孩子们见了他,都不由得围着他。而老女大众见了他,就用水果投掷他,这样,当潘岳回家时,总是满载而归,这就是著名的“掷果盈车”的来历。这里的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他表字安仁,全名应是“潘安仁”。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利锁说,古代文章比如骈体文和诗歌,为了对仗押韵、省字,把仁字给省略了。而民间说法则是,因潘安曾侍奉中国历史上最丑最荒淫最无耻的皇后贾南风,德行操守愧对“仁”字,因此后人省略一字,称为“潘安”。中牟县史志办的王曜卿曾考证,历代诗词中,首次使用“潘安”者是唐代杜甫的《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卫玠(公元285~312年)是和潘岳同时代的另一个美男子,因此,可以断定这里的“潘安”就是潘岳;在说唱文学里,首次出现“潘安”之名的则是唐代的《敦煌变文》;戏剧中使用“潘安”更晚。潘安小名檀奴,由于他长得美,在后世文学中,“檀奴”、“檀郎”、“潘郎”等都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韦庄写了一首《江城子》词:“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在王实甫的《西厢记》里,也提到“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李后主的词《一斛珠’里面言道:“嚼烂红苹,笑向檀郎唾。”让人喷饭的是,小编认为‘晋书’里面还记载了两个丑才子的小故事。一个叫张载,也是名重一时的文学家。他“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另一个人叫左思,“左太冲(即左思,字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一个被人扔砖头瓦块,一个被人吐唾沫,结局这两人都“萎顿而返”。看来,爱美之心,从古皆有。用情专一潘安写《悼亡诗》,演绎夫妻情深虽然长得帅,但潘安并没有以此为资本拈花问柳,他对妻子杨氏用情专一,特别难得。潘安12岁时,便与10岁的杨氏定亲,杨氏是晋代名儒杨肇的女儿。婚后,俩人共同生活20多年,夫妻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她念念不忘,作了三首有名的《悼亡诗》来怀念妻子。由于他的诗,导致后世把悼亡诗也限制在了悼念妻子的范畴里。潘安的悼亡诗中,名句也很多,像用比目鱼比喻夫妻情深,《悼亡诗一’里面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崩离析。潘安的三首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李商隐曾说“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表扬的就是他的这三首诗。不过,如果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三首悼亡诗辞藻过于华丽,倒掩盖了不少真情实感。除了有“帏屏无芳菲,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这样尚算朴素的诗句之外,还有很多大而无当的废话。如“抚衿长叹息,不觉泪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这后四句是说,我抚摸着你的衣服长长地叹息,不知不觉,泪就流到了胸口上。但流到了胸口上也抑制不住,我的悲伤又从中而生啊。唐朝诗人元稹对潘安的悼亡诗有个评价“潘安悼亡犹费词”,这评价相当确切,与苏轼的《江城子》相比,潘安的情没有那么刻骨铭心。不过,也不能全怨潘安,魏晋时期文风本就是铺垫、堆砌成风。

七、潘安湖和历史上的潘安有无关系?

公元291年,45岁的潘安游至山东,正巧好友石崇监管徐州军事,驻镇下邳。于是潘安再至徐州访友。在此期间,潘安畅游徐州山水,尤慕铜北(现潘安湖)一带的屯军寺和皇姑墓之名胜,遂流连此处,筑一草庵临屯头湖而居。

一日,潘安独自一人漫步田间,望见一大群村民抬着龙王塑像在烈日暴晒下祈雨。潘安本性善良,在他的资助下,村民打了3口义井,屯头村乡亲的饮水之困得以解除,临湖而住的草庵也得名“潘家庵”。潘安返回河南中牟后,屯头湖当地的百姓为纪念潘安,便将屯头湖更名潘安湖,临湖结庵之处形成潘安村,沿袭至今。

历史已久远,潘安湖旧貌换新颜。在原有的采煤塌陷地之上,贾汪人民创造伟业、绽放奇葩,历时两年有余,终成潘安湖湿地公园。虽由人作,宛若天成,有“北有潘安,南有西溪”之美誉。

八、潘安刺梨:历史传奇的果实

潘安刺梨是一种特殊的水果,历史悠久,流传至今。它是中国传统果树中的重要成员,被大众称为“南方水果之王”。潘安刺梨以其特殊的风味、丰盛的营养价格和医药功效而闻名于世。

潘安刺梨的起源与传承

潘安刺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相传潘安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园艺师,他通过长期的品种选育和改良,培育出了潘安刺梨这一特殊的品种。而后,潘安刺梨在中国南方广袤的土地上得到了广泛种植和传承。如今,潘安刺梨已成为中国南方地区的特色水果其中一个。

潘安刺梨的特点与质量

潘安刺梨的果实呈现出金黄色,并具有特殊的皮毛,刺密且锋利。果实形状椭圆,果肉丰满多汁,口感清脆爽甜。潘安刺梨的特点是果肉细腻,汁液丰盛,带有淡淡的花香。潘安刺梨的质量得益于所在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其中阳光、水分和土壤酸碱度的适宜组合为潘安刺梨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

潘安刺梨的营养价格

潘安刺梨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钾、镁等多种营养物质。它不仅能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具有帮助消化、降血压、滋润肌肤等多种保健功效。潘安刺梨的纤维含量丰盛,能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预防便秘,并且具有降低胆固醇、控制血糖的影响。

潘安刺梨的医药价格

潘安刺梨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药膳和药物治疗中。它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补中益气的功效。潘安刺梨可以用于治疗口渴喉痛、肺热咳嗽、消化不良等症状。潘安刺梨还可以作为中药材加入到煎剂、膏霜、药丸等药物中,用于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

潘安刺梨作为一种特殊的水果,不仅在中国南方地区备受大众喜爱,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它丰盛的口感、强大的营养价格和特殊的医药功效,使其成为大众日常饮食中的一道佳肴。通过品尝潘安刺梨,无论兄弟们能在舌尖上感受到中国传统果树的历史与传承,并获得健壮和满足。

感谢无论兄弟们阅读这篇文章小编将,希望通过介绍潘安刺梨的起源、特点、营养价格和医药价格,让无论兄弟们对潘安刺梨有更全面的了解,并带来对无论兄弟们健壮生活的一些启发。

九、灵隐寺历史典故?

无论兄弟们好,灵隐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传说当时有一位僧人名叫惠休,他在灵隐山上修行时,发现山中有很多灵气,便在此处建寺。据传说,当时有一位神龟来到灵隐寺,带来了一块圆形石头,称为“灵隐石”,并说这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肉身舍利所化。惠休便将这块石头安放在寺中供奉,成为灵隐寺的宝物其中一个。

灵隐寺在唐代时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了中国南方佛教的重要中心其中一个。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曾在灵隐寺中修行,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灵隐寺还曾多次遭到战争和火灾的破坏,但每次都经过修缮后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现代,灵隐寺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其中一个,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十、泉州历史典故?

胭脂巷,北接涂门街,南至中山南路,为旧时进城必经之路。数百年光阴流淌,走过几许朝代的变革,小巷巷名从元朝的“燕支里”到清代的“胭脂巷”,背后是各种广为流传的典故。

元朝时,大批蒙古人居住在附近,为纪念其祖先发迹地燕支山,蒙古人将此地称为“燕支里”。彼时,同安苏颂第十世孙苏唐舍为避难迁居燕支里,苏氏祖闾有井名为“胭脂”,传说井曾经出过粉红色的井水,又说井水可制作质地上乘的胭脂,不少人做起胭脂水粉生意,“胭脂巷”由此得名。

走进小巷,气势恢宏的祖闾苏民居群,四座连排大厝,从巷东到巷南,四宅相连,竟快将胭脂巷整条街占满了。北宋著名政治家、科技巨星苏颂的后裔,瓜瓞延绵21世,苏氏后人不因其族常嗅胭脂粉气为荣,而以书香世袭为耀,走出一个个文人雅士。

行至胭脂巷尾,拐个弯,沿着南岳后街徐行几步,门楣上印刻着“和裕税典”字样的典当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周边典当行扎堆的历史;南岳后街中,曾经横跨两条街巷的黄氏古厝古朴而亲切,明代礼部尚书黄凤翔的后人呵护着祖宗的基业,开始第五次翻修;巷尾,寄托民众信仰的南岳宫藏身民居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