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史记列传目录(史记列传人物70篇)

史记中的列传除了有刺客列传,游侠列传,还有哪些列传?

史记七十列传

061.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

062.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

063.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064.卷六十四·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065.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066.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

067.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068.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069.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

070.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

071.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072.卷七十二·穰侯列传第十二

073.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074.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075.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076.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077.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078.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079.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

080.卷八十·乐毅列传第二十

081.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082.卷八十二·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083.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084.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085.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086.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087.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088.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089.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090.卷九十·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091.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092.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093.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094.卷九十四·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095.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096.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097.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098.卷九十八·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099.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100.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101.卷一百一·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102.卷一百二·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103.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104.卷一百四·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105.卷一百五·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106.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107.卷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108.卷一百八·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109.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110.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

111.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112.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113.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114.卷一百一十四·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115.卷一百一十五·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116.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117.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118.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119.卷一百一十九·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120.卷一百二十·汲郑列传第六十

121.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122.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123.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124.卷一百二十四·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125.卷一百二十五·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126.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127.卷一百二十七·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128.卷一百二十八·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129.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130.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史记伯夷列传

出自《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作者司马迁。该篇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史记》列传之首。在这篇列传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量论赞之中,夹叙了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作者极力颂扬他们积仁洁行、清风高节的崇高品格。

史记管晏列传

《管晏列传》选自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卷六十二、列传第二,是春秋中后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 司马迁略去了二人的主要事迹,而论其轶事。文章着重选取了管鲍之交、晏婴推荐越石父和作者的故事,娓娓动人,天然成趣,于细微处见精神,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爱憎。作者惨遭李陵之祸身受腐刑,平生所交不为一言,故写管鲍之交,写晏婴赎越石父,无不是借题发挥。

《管晏列传》这篇文章的写法比较奇特,它并不全面系统地写两人的生平政绩,而是选取两人的一两件轶事来写,就是这些小故事,作者在叙写时也极力概括,反倒是抒情谈话展现得很充分。司马迁写的这些事绝不是无关痛痒,恰恰表现了他的社会人生理想,有成一家之言的意义。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资料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白璧微瑕等成语均出自本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miào)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èi)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等等。

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一篇是

该篇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列传之首。在这篇列传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量论赞之中,夹叙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他们拒绝接受王位,让国出逃,武王伐纣的时候,又以仁义叩马而谏,等到天下宗周之后,又耻食周粟,采薇而食,作歌明志,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作者极力颂扬他们积仁洁行、清风高节的崇高品格,抒发了作者的诸多感慨。

史记中游侠列传与刺客列传的价值

《游侠列传》是《史记》名篇之一,记述了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史实。司马迁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侠客,充分地肯定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赞扬了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等高贵品德。

《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所写成的。

史记中没有萧何张良列传

萧何张良不在《史记》的列传篇内,而是在世家篇内。萧何是在《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张良在《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原因:诸侯开国乘家,子孙世袭,故称世家,主要记录诸侯王国中门第高贵的大家。刘邦平定天下后,论功行赏,萧何居首功被封为侯,张良也因功被封为侯,都属于开国功臣,荫及子孙,除此之外张良本就是韩国贵族后裔,萧何张良符合世家标准。

史记列传的最后一篇是什么

《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人们常称它为司马迁自作之列传。不仅一部《史记》总括于此,而且司马迁一生本末也备见于此。

《太史公自序》内容概述:

历述了太史公世谱家学之本末。从重黎氏到司马氏的千余年家世,其父司马谈重老庄之学术思想,司马迁本人成长经历,继父志为太史公,及其著述《史记》之始末,无不具备于篇中。但作者娓娓道来,错落有致,累如贯珠。叙写司马迁千余年家世,不过数百字,而系次井然。耕牧壮游,磊落奇迈的倜傥少年形象跃然纸上。父子执手流涕,以史相托付,场面又何其凝重。草创未就,横被腐刑,愤懑不平之辞,又使读者不禁掩卷叹息。特别是作者用相当篇幅序写六家的要旨,论道六经的要义,充分而深刻地反映了司马父子的学术思想。对儒、墨、名、法、道及阴阳六家的分析精辟透彻,入木三分,指陈得失,有若案断,虽历百世而无可比拟。

史记李斯列传怎样评价商鞅变法

进步之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局限之处:但是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在一定程度上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迷信暴力而轻视教化等思想,也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

成功的原因:1。变法顺应了封建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

2、变法得到了所有贵族的拥护。

3、变法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史记货殖列传

《货殖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这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也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物质观的重要篇章。“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司马迁所指的货殖,还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

西汉初年,中国第一次全方位应用道家理论治国,产生了大汉第一盛世,即文景之治。《货殖列传》中关于道家的“低流之水”的市场机制,其有关理论和实践情况主要记述在《淮南子》《史记》《汉书》等道家诸书与史书中。

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者

史记刺客列传中“豫让者,晋人也”所提到的人叫豫让,而不是豫让者。

豫让,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三家分晋(前453年)前后。先秦时期晋国的一位著名刺客。以前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大臣,没什么名声。他离开那里去奉事智伯,智伯特别地尊重宠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为智伯报仇,二度刺杀赵襄子,未果,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