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期是哪四个阶段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分为四个阶段,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教师职业倦怠四个阶段是哪四个阶段以及教师职业倦怠四个阶段的表现。
第一是狂热期,如每个行业的新进员工相同,新任教师对自己的行业和工作也会充满希望,而且长久以来教师这一职业备受社会的赞美。所以很多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希望给社会带来贡献,实现自我价值。每天工作时精神饱满,再苦再累也不会抱怨。
第二是停滞期,一般在教室工作三年以后。刚开始的新鲜感已经褪去。之前的激情也所剩无几,但是,这个时候他们仍然努力工作。这个时候也是处在自我质疑阶段,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工作热情,但仍然要告诉自己需要努力工作。
第三是挫折期,这一阶段一般出现在教师工作五六年以后。随着长期面对大量的工作内容而且枯燥无味,特别是当职业也没有进展。他们就会感觉到身心疲惫,经常会出现很多负面情绪。
第四是冷漠期,这一阶段一般出现在教师工作十到二十年之间。这时候教师职业倦怠者会对工作完全失去信心,对学生表现非常冷漠,按程序化教学。更不会去主动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对自身的身体和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延伸阅读
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典型表现
1、教学效果下降
教师的身心倦怠,对学生的教育能力会无形中降低,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变得机械,工作效率低,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2、人际关系紧张
情绪上充满忧郁和攻击性,人际关系变得疏离,矛盾增多。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来对待学生,实则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所产生的“危险信号”。
3、造成自我身心伤害
教师的职业倦怠会造成自身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轻则消极态度和恶劣情绪明显,重则会引起神经衰弱甚至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如何正确看待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这是许多行业的一个共性问题,只不过在教师身上更明显一些。
工作的时间越长,职业倦怠就越发严重。特别是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多少年来都是千篇一律的工作模式,翻来覆去的几本教材,从来不变的工作环境。这些都让教师对工作失去了新意,磨去了激情,只是为了生计而去例行的上课,下课,批改作业。
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得不到认可,以及相互比较之下不被重视的心理失衡。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但又无法改变现状,产生了得过且过的想法。
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也影响到了对工作的态度,直接结果就是对工作敷衍了事,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
克服职业倦怠,首先还是要多读书,多学习,从书本中重拾自信和激情。其次,多和他人相处,交流,特别是多和学生交流,用年轻人的热情影响感化你。还有就是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和不公的时候,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以平和的心境看待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1、职业热情、兴趣消失,消极应付工作。
2职业兴趣转移。
3对于教师身心造成影响。下面是应对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因为长期从事单一工作而产生的心理、精神上的消极现象,其出现和存在是必然的。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认同它的现实性和合理性,并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才能有效的降低职业倦怠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产生积极地动力。下面谈一下我的体会:
首先,认可职业倦怠的正常性,积极应对,并同时注意接纳自己、关爱自己。
其实,谁关心自己也不如自己爱自己,应付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关爱自己,保持身心健康。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休息的时候休息,是自己时刻保持一种愉悦的精神状态。
关爱自己应该从注重自己的仪表做起,有人说:女人可以不漂亮,但不可以不优雅。的确,五官是父母给的,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发型、穿衣、气质上下功夫,一样可以做个优雅的女人。看到别人欣赏的目光,听到学生的啧啧称赞,相信我们便不会视上班、上课为负担。
其次,坚持每天锻炼身体,保持身心的舒适和愉悦。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这个理念大家都懂,可是每天真要我们拿出一小时锻炼,确实很难。怎么办,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就要挤时间。
最后,保持平和心态,克服攀比心理。
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倦怠
3. 教师的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的多样角色在表明教师职业要求的同时,也在实践中对教师构成沉重的角色负担,教师不仅要学会扮演各种角色,还要在各种角色之间轻松切换。
这为教师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这一概念弗罗伊登伯格提出,意思是指人的专业服务处于筋疲力尽状态。对于教师来说,这种职业倦怠都源自于过于复杂的职业角色和过于沉重的角色要求。对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来说,社会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会支持的提供者上,校长、同事、家人都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角色。所以,为教师建设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有教师群体的一份责任。
教师职业倦怠名词解释
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职业倦怠的教师常常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点,如完美主义、目标取向、对自身的要求过高等等。
这些独特的个性品质会影响到教师对于工作和压力的评估和认识,容易引发内心的挫折感,导致职业倦怠甚至心理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