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是是什么
教育理论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或命题,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构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系统性的陈述。 教育理论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的规定性:第一,教育理论是由教育概念、教育命题和一定的推理方式构成的。因为任何理论必定是通过概念、判断或命题等基本的思维形式来构成的,如果没有教育概念、教育命题,仅仅是对教育现象的系统描述,即使是系统的,那也不是教育理论,而只是教育现象陈述。第二,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的抽象概括。理论在本质上超越于具体的事实和经验,尽管它在形式上是一种陈述体系,但它在内容上是以浓缩的形式来阐述教育事实和经验的,不是对教育事实和现象的直接复制,而是间接的抽象反映。第三,教育理论具有系统性。单个的教育概念或教育命题,不借助于一定的逻辑形式,不构成一定的系统性,也不能构成教育理论,即使它是对教育现象和事实的概括反映,那也许只是一种零散的教育观念或教育思想。
延伸阅读
实践的教育理论有哪些
1、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与教育相关的法律知识;
2、专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内容。包括专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与本专业(学科)相关联的实践能力、对本专业(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理解掌握水平等;
3、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内容。包括分析教材、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语言、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
4、基本教育教学素质内容。包括仪表举止、口语表达、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等。
扩展资料
描述或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教学理论是“在某种意义上的约定俗成的通例,它阐明有关最有效地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规则。
从规范性和处方性角度考虑,教学理论关心的是促进学习而不是描述学习。具体地说,教学理论主要研究“怎样教”的问题;学习理论主要是在描述和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学习开始后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的问题。
论述存在主义教育理论
存在主义教育,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一个流派。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
奥地利哲学家布贝尔和美国教育家尼勒等人把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应用于教育理论,逐渐形成了一个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流派,存在主义者在教育领域中对现存的教育制度和各派教育理论的基本主张给以批评,认为已有的教育把个人太简单化、太客观化了,实施的是一种“太严肃”的教育,把个人的自我发展置于次要的地位。
存在主义从突出个人主观性的绝对意义出发,否认教育在形成人的个性上的决定作用;人不是由教育所塑造的,而是由他自己的主观性来形成自己的。把个人作为“教育的主体”,鼓吹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由发展、自我实验。另一方面教育应帮助学生体验所处的孤独时代,惶感不安的境遇和死亡之不可避免,从而使学生能真正意识到生活的价值。
存在主义者在道德教育上,曾否认统一的道德标准,把个人“自由选择”道德标准作为品格教育的基本原则;在课程方面,注重人文学科、反对职业训练,强调“课程的全部重点必须从事物世界转移到人格世界”。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个别对待”,采用“苏格拉底方法”;启发式是最理想的教学方法,在师生关系方面,强调师生之间是一种人格的关系,必须建立一种“信任感”。存在主义教育理论从5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发生很大影响。尤为青年所仰慕。70年代以后,随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新发展,影响有所下降。
教育理论五大人格品质是什么
1、宽容。宽容本身就是教育。宽容是一种爱,是一种重要教育方式,它可以使人的思想改变,让人的灵魂得以重生。
2、细致。教育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只有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认可。
3、耐心。耐心就是给自己和学生以时间;耐心就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耐心希望和帮助学生逐渐成熟起来,但并不期望他们已经成熟了;耐心永远不丧失对目标的追求。以一颗宽容的心给予鼓励,耐心期待,将会从学生点滴进步中体会到快乐。
4、善良。善良要求教师富有同情心。善良是一种品格、修养和德性。教师应善待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激励学生
5、诚实。教师应当是一个诚实的人,一个不掩盖自己错误和未知的人。
三大教育理论学派
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等人提出的教学理论,充实了教育学的内容,提高了教育学的科学化水平,被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1)布鲁纳,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结构教学论”,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2)赞科夫,苏联教育家赞科夫通过近20年的小学教学改革实验,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一书。他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3)瓦·根舍因,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并通过对范例的接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与独立工作的能力。
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有那些
全民教育理论;全纳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理论; 生态环境教育理论; 女性主义教育理论; 生命教育理论; 个性化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 批判主义教育理论等,每一个理论学派都有一批代表性的教育学家。具体你可以阅读这本书《国际教育新理念》 李斌、徐波锋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
教育学六大经典理论
01
多元智能
由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 理论假定人类可以拥有八种不同类型的智能:音乐节奏型、视觉空间型、语言-语言型、身体运动型、人际关系、内省和自然主义。这八种智能代表了个人处理信息的不同方式。
多元智能理论改变了学习和教育学的世界。今天,许多教师采用围绕八种智力开发的课程。课程旨在包括与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相一致的技术。
02
布鲁姆分类法
Bloom’s Taxonomy 由 Benjamin Bloom 于 1956 年开发,是一种学习目标的分层模型。该模型将个人教育任务(例如比较概念和定义单词)组织成六个不同的教育类别: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估。这六个类别按复杂程度排列。
Bloom’s Taxonomy 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交流学习的通用语言,并帮助教师为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然而,一些批评者认为,分类法对学习施加了人为的顺序,并忽略了一些关键的课堂概念,例如行为管理。
03
近端开发区 (ZPD) 和脚手架
Lev Vygotsky 发展了许多重要的教学理论,但他最重要的两个课堂概念是近端发展区和脚手架。
根据维果茨基的说法,近端发展区 (ZPD) 是学生能够独立 完成和无法 独立完成之间的概念差距。Vygotsky 建议教师支持学生的最佳方式是确定最近发展区域并与他们合作完成超出该区域的任务。例如,老师可能会选择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短篇小说,就在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之外,作为课堂阅读作业。然后,老师会在整个课程中为学生提供支持和鼓励,以磨练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个理论,脚手架,是调整所提供的支持水平以最好地满足每个孩子的能力的行为。例如,在教授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时,老师会首先引导学生完成每一步以完成任务。随着学生开始理解这个概念,老师会逐渐减少支持,从一步一步的方向转向支持轻推和提醒,直到学生可以完全独立完成任务。
04
图式与建构主义
让·皮亚杰的图式理论建议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新知识,学生会对新的话题有更深的理解。该理论要求教师在开始上课之前考虑他们的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这个理论每天都在许多教室里上演,当老师开始上课时,他们会问学生他们对某个特定概念已经了解什么。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个人通过行动和经验来建构意义,在当今的学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构主义课堂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课堂,而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建构主义在许多幼儿教育项目中发挥作用,孩子们在这些项目中每天都在从事动手活动。
05
行为主义
BF Skinner 提出的一组理论行为主义表明,所有行为都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在课堂上,行为主义是这样一种理论,即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会随着奖励、表扬和奖金等积极强化而得到改善。行为主义理论还断言,负强化——换句话说,惩罚——会导致孩子停止不受欢迎的行为。根据斯金纳的说法,这些重复的强化技术可以 塑造行为并改善学习成果。
行为主义理论经常被批评为未能考虑学生的内部心理状态,以及有时会造成贿赂或胁迫的表象。
06
螺旋课程
在螺旋课程的理论中,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孩子们能够理解令人惊讶的具有挑战性的主题和问题,只要它们以适合年龄的方式呈现。布鲁纳建议教师每年重新审视主题(因此是螺旋形图像),每年都会增加复杂性和细微差别。实现螺旋式课程需要一种制度化的教育方法,其中学校的教师协调他们的课程并为学生设定长期、多年的学习目标。
教育理论包含哪些内涵
⑴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体教育的作用;
⑵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⑶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⑷“生活即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
社会即学校
⑴为了改革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
⑵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为了改革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端,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
⑶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三者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教育体系即社会终生教育体系;
教学做合一
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为了避免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指出在“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
⑵这一原理将“做”放在第一位,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的;
⑶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意图之一,是改变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又是为了把学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具有“行动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