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出路在哪里?怎么实现传统种养业的转型升级?
优质回答:
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都是让农业或农产品和市场与用户零距离。
其他网友回答
各个行业现在都在强调革新,就像有些朋友说的那样,生态观光农业已经存在几十年了却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这个行业是否需要革新?
首先,思想上要革新。有些农场主可能觉得自己的观光农场是最先进的,自己的种植思想是最前卫的,甚至正向欧美日韩看齐,不需要革新思想,但实际上,靠先进高端的设备设施去吸引消费者首先要讲究合不合时宜。
以现在中国农业的基本国情来看,初期大量资金的投入是不合时宜的,而上来就大量投资的人基本都是跨界搞农业的偏多,或许是现在其它行业不景气,国家对这方面的补贴比较多,一些资本大佬就把目光放在了农业,实际上这些人把农业想得过于简单,以为种地不过就是挖个坑刨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瓜果梨桃就长出来了,实际上,农民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是非常有智慧的,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摸索出很多自然规律,而这些却是空调底下的人所不具备的智慧,而强调高品质高价格的智能农场有时候不过是为自己种植技术不到位,高耗能高浪费找的借口,在现在这个无信任可言的社会氛围里,不管花多少雇佣营销团队,销售团队,最终还是实实在在能收获永久的顾客,而实实在在要面临前期的发展缓慢,资金回笼缓慢,这恐怕是当初投身农业的大佬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和承受的。
第二,人才急缺。急!急!急!
为什么这么急,因为中国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在农业上不是书呆子就是土技术人员,要么技术无法复制,要么不贴合实际,想找到像工业化里面的人才很难,因为没有人愿意吃这份苦,有能力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精通机械生物营销管理会来从事农业吗,但是从事农业就是需要这样全能型的人才,因为农业是环环相扣,种植,运输,销售,都需要互相配合才能降低成本,起到好的效果。
第三,人文情怀。人们来农场是来休闲的,不是提心吊胆怕被宰的,中国有多少家庭是完全不必算计花销的呢,有些农场把高成本当噱头转移到消费者头上,实际上是掩盖经营不善。农场既没有创新,也没有人文情怀,东西质量不过关,还贵,产品和服务都跟不上,消费者不是傻子,以人为本,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农场真正良性发展的根本,先成为一个靠实实在在种出高品质果蔬就能赚钱的农场,再去考虑做生态,做观光,就能够成功。
我也处在创业初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哪怕十年二十年也无所谓,愿意和我交流相互鼓励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其他网友回答
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从长远来看,一定是很有前景的。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多种功能进行拓展一定是一个大势所趋。毕竟发达国家都走过这样的道路。
尽管现在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同质化现象严重、经营好的全国占比也不高,但是,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毕竟是农业转型路上不可获取的一种形式,所以,应该说未来充满想象。
如果要问,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出路在哪里?传统种养业如何进行转型,荣老师提出四化:
我个人认为,一定是精品化、创意化、主题化和体验化。
其一,精品化:现在都在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因为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农产品、农业有了新的需求。此时,必须要懂得做精品。真正的精品是不愁市场的。
比如,北京大兴庞各庄的老宋西瓜,从来就不愁卖,价格还贵,因为它成为大兴西瓜中的一张王牌。
其二,创意化: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必须要能够彰显与众不同的创意,通过创意激发农业的新价值属性,让农业耳目一新,有自身特色。
比如,北京的田妈妈蘑法森林,通过收购蘑菇合作社,然后在杨树林里做创意化的体验活动或课程,结果,把无数北京亲子家庭吸引过来,原来卖不出去的蘑菇,很容易转化出去。
其三,主题化:休闲农业必须要有自己明确的主题,这是你和隔壁老王做差异化的王牌;
比如,北京的天葡庄园,以葡萄为主题,有自己的葡萄茶、葡萄醋、葡萄酒、葡萄烤羊、葡萄干……,葡萄主题越极致鲜明,越容易成就自身强大的品牌。
其四,体验化:以农业为基底,设置不同的体验场景,让游客或消费人群在场景中体验,欲罢不能,在不觉不觉中感受农业的美好,自然就能创造最大化的收益。
比如,大兴的航天之光,在农业项目中,以航天为主题,引入退伍军人,做成立足农业基地的航天和军事训练营,在各种场景中教会孩子的一些团队意识、勤奋、刻苦、自立、自强、勇敢、沟通等等的主题课程,结果,一个不到300亩的园区,每年能够创收3000多万。
记住,农产品客户愿意付1块钱,融入体验客户可能愿意付100块钱。
总之,荣老师指出转型的四化,希望帮助那些从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型路上的伙伴。
其他网友回答
土地政策不改革,休闲农业难以成规模。
其他网友回答
已经升级了。种,养殖大棚强拆,真正的农民看到月球车在月球的背面,正准备迁移月球,希望那里适合农民生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