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秦始皇焚书坑儒与乾隆修四库全书,哪个对古籍文献的损害更大?
优质回答:
结合当时历史现实以及对后世影响,个人认为是修四库全书对古籍文献损害最大。
战国时期虽然有战国七雄,但是仍然是存在很多小国的,最终39岁的秦始皇一统六国,这时候天下就统一了。此时战国的局面消失,进入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将三皇五帝的皇帝两字拿了出来,组成了后世熟悉的皇帝。从这时候开始,皇帝正是出现在了历史上的舞台上。对于后世的汉朝来说,对秦始皇的抹黑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才能让百姓相信汉朝才是正统。那么秦朝灭亡之后,汉朝的史官对秦始皇进行了模糊。焚书坑儒就是其中一个。现如今的人们对焚书坑儒肯定是不陌生的,在人们的眼中,焚书坑儒简直就是灾难。说到焚书坑儒,就会想到烧毁珍贵图书典籍,坑杀儒生。这应该是大部分人心中的焚书坑儒。可是在历史上,焚书坑儒是有很大区别的,与人们认为的有不同之处。这里说的坑儒,其实是因为术士的原因。秦朝曾经发生朝中术士胆大包天贪污朝廷下发的科研经费的事件。其次这些术士对秦始皇进行了蒙骗,当时的秦始皇想要寻找长生不老药,术士没有找到,反而是带着家眷选择了逃跑,这就让人难以接受了。秦始皇身为皇帝,肯定是接受不了自己被骗的。更为可恨的是,术士借着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机会,骗取了秦朝巨额的金钱,可是金钱到手之后,术士根本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反而是大肆挥霍了起来。试想一下,秦始皇能让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这时候秦始皇杀的全是术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江湖骗子。不过在被杀的术士中,肯定是存在儒生的,因此这样的情况才被汉朝的史官所痛骂。可是虽然有儒生,但是秦始皇也不可能赦免他们,毕竟他们骗取了秦朝的资金。不过到了明朝时期,明朝思想家李贽评价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也正是有了李贽的评价,在历史上千古一帝这个词才开始出现。焚书坑儒其实只是坑儒是杀了人的,焚书根本不是将历史古籍烧毁,而是将民间的书籍焚烧了,但是在秦始皇的皇宫中,这些古籍都是有完整的保存。
乾隆编修《四库全书》的起因是什么呢?1772年,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但是乾隆帝认为范围太小,应当把全国的藏书都搜集汇总起来,编制《四库全书》。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
《四库全书》从1773年开始编纂至1887年完成。全书四部共收书3460多种、79000多卷、36000多册。除经史子集之外,另有存目6766种,共缮写7部,分藏于文渊阁、文源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此外还有一部副本存于北京翰林院。据《四库全书》卷首开列编纂的人,前后共有360多人。这些人都是当时有学问、有专长的文人担任。其中出力最多的是总纂官纪昀,他把《四库全书》中每一部书的渊源、版本、内容都作了详细的考证,编写了二百卷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事实上,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也是大兴文字狱的过程。据记载,有个浙江举人徐述夔,被老鼠咬坏了衣服,气愤不过,写下了“毁我衣冠真恨事,捣除巢穴在明朝”的诗句。不巧的是他诗集中又有“明朝期振翮(he,翅膀),一举去(到)清都”的句子,乾隆帝就说“明朝”(明天)暗指明王朝,“大逆不道”,结果连徐述夔的孙子都被处死。乾隆帝修《四库全书》的目的,固然是为了夸耀大清文治盛世,用以巩固清王朝的历史正统地位。但出于政治目的考虑,乾隆是想借此机会对历代汉族作者写的书籍作一次全面审查,清除反抗清朝的民族思想,也就是采用编写的办法掩盖和达到他禁毁图书的目的。据统计,在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的书籍数量约为13600卷,焚书总数共计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即便被收录到《四库全书》中的很多古籍也经过了篡改,连一些涉及契丹、女真、蒙古的文字也被修改得失去了原貌。
其他网友回答
秦始皇焚书坑儒与乾隆修四库全书,哪个对古籍文献的损害更大?
按照我们目前掌握的信息来讲,乾隆修四库全书的对古籍文献的损害要远远大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更何况秦始皇坑的儒实际上是术士,中间夹带了少量的儒士,他一开始要杀的目标也并不是儒士,坑儒这一词是西汉时期由那些腐儒写出来的。
在秦始皇焚书一事中,下令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馆藏的诸子百家和其他历史古籍以外,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有愿习法令者,以吏为师。
总体来说,秦始皇焚书是有选择性有目的性的焚,许多诸子百家的书籍实际上并未焚毁,而且始皇帝只是禁止民间阅读,却不禁止官员阅读。更何况当时的书籍主要以竹简为主,看起来烧得好像轰轰烈烈,实际上烧的书籍并不多。
历史古籍真正遭遇历史浩劫的,实际上是在秦始皇死后爆发的农民起义中,项羽攻入咸阳烧的数量远超秦始皇,而后世战乱中又有不少估计毁于战火。
而且秦始皇焚书的目的实际上是加强统治,统一民间百姓的思想,防止六国残余势力打着诸子百家的幌子祸乱天下,如果没有秦始皇的铁血手段,中国就是现在的欧洲。
而满清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借修书之名毁了大量宣扬反抗斗争、不利于满清统治的书籍,在修《四库全书》时,总共销毁了一万三千六百卷近15万册对大清不利的书籍,销毁版片总数170多种、8万多块。
除了焚毁书籍,大清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明代档案也只存留下三千余件,估计有最少有一千万份明代档案再修书的过程中被销毁。还有忠诚于明朝的学士们的著作,也大多被列为禁书。
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大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还对其他文献中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进行了篡改,对那些中有诸如“胡”、“狄”、“夷”、“虏”等字的诗歌进行全部修改。
《四库全书》的编修可以说是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
如果有兴趣可以打开连接http://bbs.tianya.cn/post-no05-136487-1.shtml看一下。
而且满清政府大兴文字狱,在160—170起左右,比历史上其他朝代文字狱总数还要多,而且就规模和惩罚结果来看都远超其他朝代。
单单在康熙庄廷陇《明史》案中,庄廷陇已经死了,他的尸体还被挖出来鞭尸,其父被捕,病死于刑部大狱。凡为该书作序、校补、刻印、编撰的人,以及家族中15岁以上的子侄共70人被斩决,而被流放的达数百人。
乾隆年间,礼部侍郎沈德潜在《咏黑牡丹》诗中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之句,朝廷认为是影射满洲人以异族夺取朱明皇位,虽死,仍被下令剖棺锉尸。
进士胡中藻的《坚磨生诗钞》中有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被乾隆皇帝认为“浊”于“清”之前,是侮辱大清,下旨腰斩。据传,胡中藻腰斩之后用血写了十三个冤字才气绝身亡。
秦始皇坑儒坑了多少呢?460!
满清的统治方式严重禁锢了百姓的思想,堵塞了民间的言路,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强化了自己的集权统治,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老百姓平日里看得到的就是圣贤之道,忠于皇帝,而完全没有国家的概念。
可以说,修四库全书和文字狱对古籍和中国文化的危害要远大于焚书坑儒。
这是我的原创回答。点关注,不迷路,我是候塞雷的历史手札,一名专注研究历史的今日头条创作者。
其他网友回答
当然是乾隆修四库全书对古籍文献的伤害大。
这是中华文化的一场浩劫,几千年留存下来的大量书籍著作被乾隆皇帝毁灭、修改。乾隆要求当时全国各地贡献图书,搜集一次还嫌不够,一再搜刮,最后集中到北京,将他觉得不利于清朝统治的,看不顺眼的都毁掉,焚毁的几乎和四库全书收录的一样多!
根据中华书局影印杭州木刻版《四库全书总目》的统计,共收书3461种,存目6793种。《四库全书》号称“全书”,实际并不全,因为它只收入了3461种书,与中国原有的书种(约7千种左右)相比,它只收入了一半。
即使收进《四库全书》的3461种书里,也有不少是经过删改的,已不是原来面目,凡是皇上认为要禁忌的字、句、义,都要删除或修改,以免“谬种流传,贻害后代”。
搜查禁书运动始终贯穿于编纂《四库全书》的整个过程之中。直到《四库全书》编纂完毕,全体参加编纂的人员解散, 这场搜查禁书的运动才算结束。
据浙江巡抚报告,从乾隆三十九年到四十五年,仅浙江一地所搜缴到的禁书就有568种,15866部。
在整个搜缴禁书过程中,每年都有一、二起文字狱发生,也就是说,每年都要杀一、二次人,株连的人也不少。可以说,《四库全书》浸透了中国人的鲜血。
这样一来, 读书人就再不敢轻举妄动, 个个都成为了谨小慎微、附首贴耳的奴才。
所以说,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的一次浩劫和灾难!有很多我们中国的文化科技类书籍,居然在自己的国家已经找不到原本,还需要到外国图书馆去找。这才是为什么在明朝灭亡后,西方文明突飞猛进,中华文明反而到退的根本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先说两者为什么这么做。都是为了统治,统一思想,统一集权。
第二:秦始皇之所以要采取焚书坑儒这样坚决镇压的措施,因为这批反动儒生相互勾结,他们造谣惑众,对新建立的统一的地主阶级政权体制大肆攻击,同时制造反动舆论,搞阴谋诡计。烧了绝大多数除了法家之外,各派的书籍,尤其是儒家的,包括你说的《春秋》、《左传》等等。没有被烧的类目有占卜、农业、医学之类。
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初衷!但是到最后为了统一文人思想毁掉了很多古籍文献,整个乾隆时期,共焚毁各种图书70万卷之多。并出现了文字狱。在此期间大清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被销毁了。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大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
第三:从夏朝到秦朝1800年的历史,那么从夏到乾隆3660年的历史。
这样看来从毁掉各方古籍文献体量来说乾隆修四库全书对古籍文献的危害更大一些。
其他网友回答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