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怎么看待《古诗十九首》虽然违礼却被传颂至今的现象?
优质回答:
五言诗的起源。
五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和其他诗歌形式一样地起源于民间。《诗经》中虽有不少五言的句子,但不能算五言诗。真正的五言诗出现在稍后的民间歌谣中,例如楚国的《孺子歌》、汉成帝时童谣“邪径败良田”和《尹赏歌》等,前一首带有语助词。
汉武帝立乐府,采集民歌入乐。其中五言形式的乐府歌词渐为文人所熟习。他们在自己的创作中试行模仿,于是有了文人的五言诗。班固的《咏史》诗虽然很不成熟,却是最早完全用五言形式写成的作品。从此以后,作者渐多,到东汉末年,文人的五言诗大量出现,而且在艺术技巧上极为成功。
文人的五言诗是东汉才有的。现今流传的西汉文人的五言诗如苏武、李陵的作品都是后人依托的,根本不可信。《玉合新詠》把《文选》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等八首及另一首古诗“兰若生春阳”题为枚乘所作,更是设有根据魡。所以“成帝品录”的“三百余篇”中,沒有文人的五言诗。
钟嵘说:“五言居文词之要,四言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从语言角度看,五言句所包含的词比四言句更丰富,伸缩性也较大,所以在表达上确实更灵活,更方便些。这是五言形式为作家所乐用的主要原因,也是五言诗为什么发达的原因。
现存有主名文人五言诗数量很少,但大体可以看出文人五言诗的形成、发展过程。班固的《咏史》“质木无文”,缺乏形象性。张衡《同声歌》颇有艳语,而感情真挚,词采绮丽。秦嘉《赠妇》则造语纯朴,情词感人。蔡邕《翠鸟》、郦炎《見志诗》、赵壹《疾邪诗》、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董娇饶》等,表现了文人如何向乐府民歌学习而技巧日益成熟。其中《羽林郎》的思想和艺术成就都很突出,是相当成熟的文人五言诗。数量不少的无名氏“古诗”,其中一部分代表了文人五言诗的最髙艺术成就。
《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未年的作品。它旣非西汉人所作,也非“建安中曹(植)、王(粲)所制”。这些作品大都是中下层文人在乐府民歌流行的时代制作的。《古诗十九首》以外少数标题“古诗”的作品,其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与十九首一致,当是同时人所作。
“古诗”的思想内容:(一)反映士人仕途失意的形形色色思想。有的怨游官无成,怀才不遇,如《西北有高楼》、《桔柚垂华实》,这些诗反映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的一个侧面,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有的反映士人在宦途钻营,企图先据要津以及得意后弃朋友如敝屣的情况,如《今日良宴会》、《明月皎夜光》。还有一些作品充满着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消极颓废思想,如巜驱车上东门》等,这是处于危机四伏、朝不保夕时代的剝削阶级沒落思想的反映。(二)写相思离别的,如《行行重行行》、《冉冉孤生竹》等,情致缠绵,这和东汉未年士人的游宦生涯以及社会的动乱有关。(三)其他:爱情诗和反映人情世态的诗,如《迢迢牵牛星》、《采葵莫伤根》等。
“古诗”的艺术特色。词近意远,语短情长。平淡中见深情“不必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耐人回味。“古诗”学习了乐府民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保有民歌自然素朴的优点。“古诗”又吸取了《诗经》、《楚辞》的艺术营养,使诗歌艺术获得丰富和提高。既学习民歌,又能独辟蹊径,富于创造性;既精于语言的锤炼,又能返于自然,保有质朴的特点,这就是“古诗”高度的艺术成就。这些成就就是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表现。
“苏李诗”绝非苏武、李陵所作,其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与“古诗”相类,当和“古诗”同时或稍晩。它可能是众多“古诗”的一部分而被讹传为苏、李之作。“苏李诗”有的抒发游宦无成的感慨,而大部分则述游子之思、亲朋离别之情。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的描写到游子遭受的饥寒及社会动乱和残破的景象.
“古诗”是一批成熟的文人五言诗,它对建安、魏晋南北朝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古诗”中的相思别离之作对后世影响尤大。
其他网友回答
悲剧意识:试答《古诗十九首》“违礼”而长久的生命意义。
《古诗十九首》上承《诗经》、《楚辞》,下启魏晋的五、七言诗,实居承先启后的地位,最早见录于梁代萧统所编《文选》中。
由于这十九首诗的艺术性都比较高,思想内容和风格也比较接近,所以此后它们就作为一个整体成为人们专门研究的对象。古今都有不少论者写过评论文章,对于它们的评价问题还曾引起过一些争论。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反映东汉下层文人生活的抒情诗,抒发了贫士的生活际遇与世俗情感。
应当从以下方面思考《古诗十九首》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文字风格以及深藏着的“生命价值”:
(1)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探究梳理《古诗十九首》的社会背景、思想背景与汉末的文学思潮。在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的共同作用下,汉末文人逐渐走向文学自觉的时代。
(2)从题材类型与主题取向分析《古诗十九首》的题材选择:表面上“思妇诗”和“游子诗”体现的是知识份子怀才不遇的悲情,其主题取向则是悲剧意识的展现。
(3) 《古诗十九首》所体现的离别、失意、忧虑人生无常的情感,将各篇诗歌串联起来,便是一组将人生的苦痛以文学的美感体现出来的悲诗。
(4)从感情和表现形式看,《古诗十九首》的意象清晰地分别为对“自然界的物象”与“非自然界的物象”所营造的意象的刻画。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后期中下层知识分子为谋求前程而外出闯荡的咏叹之作,其情感思想因客观再现了外出谋生者的心路历程。对历代具有类似人生体验的游子具有恒久魅力,虽穿越千年,至今仍大量被当代流行歌曲所借鉴,在广大听众中激起强烈共鸣。
其中,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士人在封建社会里建构的人生理想轰然倒塌,这样的痛苦加速主体思想的萌发,带来了个人意识的觉醒。
对“游”的表现大量出现,处处展现出在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过程中,对生命、人生、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新建构和寻找,却又失落、彷徨甚至苦闷的内心世界。
其他网友回答
怎么看待《古诗十九首》虽然违礼却被传颂至今的现象?
“古诗十九首”很多都是描写男女之间的感情,违礼却符合人性,礼法只是对人思想行为的规范,并不全部都符合人的本性,也不是完全正确,汉代时期,中国的文化高度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位置,有一些人看重男女之间的爱情,追求爱情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在当时的社会,人们经常会因为战乱和生计所迫导致夫妻生离死别,也有一些游子常年在外,丈夫思念妻子,妻子想念丈夫,这种深切思念的感情无人诉说,唯有通过诗句来表达。
还有一些是描述对友人的怀念,也有一些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这些都是人们对真实情感的抒发,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有很多人产生共鸣,所以能够流传至今。
“古诗十九首”一方面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另一方面也显示了诗人对窘迫现状的无奈和对当时社会统治阶级的不忿,渐渐放弃了原本坚持的美好追求,进而转变成颓废和及时行乐的心态。
“古诗十九首”在文学上是有着重要的贡献,但是在思想上,让后来的一些人给自己 “逃避现实,自甘堕落” 作为借口,也起了一些消极的作用。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东汉时期以前 ,诗歌还没有形成格律,以先秦之前的文言文形式为主,句式字数不定,其中包括长短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古体诗。
古体诗主要以叙事为主,到东汉时,一些作者将乐府诗和民歌的表达方式做了调整,变成了以五言句式和抒情为主的诗歌 ,是五言诗最早的形态和成就,也因此改变了文学作品的艺术风貌。古诗十九首的更大意义在于对诗歌的后续发展起到了绝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作品的传颂并不是很普遍,更多的应用于对诗歌发展和创作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其他网友回答
文学本质的是要书写人的精神世界,《古诗十九首》真实质朴的展现了人们最纯朴的精神世界,而且是最易打动人心的人之常情,所以,即便千年后读来,仍然可以有真切的精神共鸣,所以《古诗十九首》才会流传至今,仍然为人们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