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红楼梦》中史湘云的结局(红楼梦人物史湘云结局)

网友提问:

《红楼梦》史湘云的结局如何?

优质回答:

《红楼梦》角色众多,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人物和拥趸,要说谁最令人喜欢并不好说,但要说有一个角色能让最多的人接受,不排斥,我相信非史湘云莫属。这个襁褓中父母双亡的女孩子,不但没有像林黛玉妙玉迎春惜春那样发展出性格缺陷,还生的英豪阔大宽宏量,爱说爱笑令人喜欢。实在是异数。只可惜作为金陵十二钗举足轻重的人物,史湘云命中注定是一场悲剧,她的结局,同样令人痛心!

严格来说,史湘云并没有结局。不同于其他人,判词和曲子有明确暗示,史湘云的判词和【乐中悲】曲子说的很玄妙和隐讳。并没有明确交代她的结局。这是金陵十二钗中最奇怪的,也是唯一的。我认为曹雪芹有意如此安排史湘云的命运极可能暗示史湘云的原型当时确实健在,所以有所隐晦。当然这属于红学考证,不属于读书范畴。通过原文,史湘云的结局还可猜测一二。

首先,史湘云的丈夫。

史湘云在三十一回就已经有人相看。但男方是谁不知道,八十回前也没有明确交代。红学家根据三十一回回后脂批认定史湘云的丈夫是卫若兰根本靠不住。因为卫若兰除了麒麟和史湘云没有任何联系,脂砚斋也没说卫若兰是史湘云的丈夫。

【庚辰: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史湘云捡到贾宝玉掉的麒麟被卫若兰配戴并不能说明就是嫁给了卫若兰。反倒是有个人线索最多,最可能,这个人就是冯紫英。

冯紫英之所以与史湘云有关,在于他所做的“喜乐悲愁”酒令正应在史湘云的曲子【乐中悲】。冯紫英与贾宝玉等人行酒令,别人都是悲、愁、喜、乐,唯有冯紫英说得是“喜乐悲愁”,先乐后悲。

其次,冯紫英的乐中悲对应史湘云的【乐中悲】

【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甲戌侧批:意真辞切,过来人见之不免失声。】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甲戌眉批:悲壮之极,北曲中不能多得。】【喜乐悲愁】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

【乐中悲】讲述了史湘云加了一个才貌仙郎,夫妻感情和美,丈夫对她宠爱,弥补了少年时无父无母的天伦缺失。可惜最后丈夫早逝,留下她漂泊无依!

【喜乐悲愁】酒令说了一个生性跳脱,顽皮淘气的女子嫁了一个好丈夫,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结果丈夫染病生命垂危之时突然家族遭难,家破人亡。

只这两段对比就与史湘云命运契合。三十一回金麒麟伏白首双星,何为双星?双星是双子星,就是双生子的意思。对应“头胎生了双生子”!而冯紫英酒令后边一句古诗“鸡声茅店月”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而商山又名尚阪、楚山。也对应史湘云判词:湘江水逝楚云飞!我认为史湘云的丈夫绝不是卫若兰,而是冯紫英!

最后,史湘云有没有做妓女?

没有证据证明史湘云做了妓女。但对于死了丈夫,有一对双胞胎儿子要养活,家破人亡无依无靠的母亲来说,做妓女或者改嫁是她的唯二选择。

二十八回,还是冯紫英贾宝玉那个酒桌上,有个妓女云儿。红楼梦是一贯用名字做一些影射。这个妓女云儿突然出现,也是被众多读者认为史湘云作了妓女的关键。

妓女云儿的酒令最后诗文“桃之夭夭”,出自《诗经》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其中意思是:翠绿繁茂的桃树啊,叶子长得繁密。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都与史湘云【乐中悲】契合!

史湘云最后沦落风尘,做了一段妓女也未可知,至于是否会与卫若兰有瓜葛也是不好说。当然,以上观点属于个人观点。

【文/君笺雅侃红楼】

如果您想点赞,也烦请点击关注下作者^_^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红楼梦史湘云的结局,好像是一直争议不断。看过一些专家的文章,有人说,史湘云守寡后生。也有说史湘云投江自尽而亡,也有专家给史湘云设计的是丈夫死后,遇到宝玉后二人结婚!央视的87版红楼梦电视剧情节是宝玉落难后流荡,在从城隍庙出来看到船上的史湘云,呼叫中才得以见上一面,这时的史湘云已是被卖到船上当了船妓了!总感到这样的结局不大现实。史湘云怎么也是史家的小姐,即使败落了,也不至于被卖了当船妓。起码她的婚姻总有些家当吧,嫁给那个卫什么,即使卫早亡,史湘云守寡,其家当也是该够用的了!以史湘云能喝酒醉卧石头上睡着的个性,不会是投江自杀也更不会让自己沦落成船妓的!最好的结局还是守寡余生,或是后遇到宝玉,毕竟有青梅竹马的情感,或许应会照顾宝玉一生!以上胡乱说点看法,欢迎指导!

其他网友回答

??图片来源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

01

《红楼梦》里最后一场中秋夜宴,贾府这个由当权者用有限末世资源强撑的繁华幻像,终于如呼喇喇倾倒的大厦,处处透露着悲凉和衰败。

花好月圆,前尘如梦,年轻的女孩子们病的病,散的散,林黛玉和史湘云早早躲了清净,跑去凹晶馆联诗。小时候看到这里,怎么也不明白,湘云和黛玉不是死对头吗?湘云不是一万个看不上黛玉的多愁善感和“小心眼”吗?

你看她们做的诗,“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若没有相通的心意,绝对联不出漂亮的诗句。

不在红尘里翻滚过怎会懂得,其实史湘云和林黛玉一样,有一个诗意的,敏感的,孤清的内心世界。

只是,就像很多内向的人很讨厌自己的内向一样,史湘云一开始对真实的自我也是恐慌的,拒绝的。所以她刻意隐藏了这部分自己,甚至用相反的行为来规训自己——比如打扮得男孩子气,大口食鹿肉,向全世界宣布她最爱宝姐姐。

薛宝钗在湘云眼里,代表入世的智慧,和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她渴望自己也能像她那样,世故,圆融,豁达。

人总会盯着自己缺失的那一部分。

我二十来岁的时候,羡慕那些能够在饭局上八面玲珑的人,买了很多演讲和交际类的书来看,刻意去接近那些社交场上的风云人物,以希学到他们的三两个招数,最后当然无功而返。人真的很难长期去做违背自己性情的事。

我有一个很有趣的观察,其实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是世故的,越老会越天真。

因为活得足够久,你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上各有各的苦衷,从来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人得承认自己的局限,接纳自己的软弱,领取自己的那一份命运,然后尽可能快乐地走下去。

活得足够久,你也终将会积攒到足够的资本,来保护好真实的自我,成全自己的天真。

02

没有人会拒绝真实的快乐。

就像史湘云,她对宝姐姐的欣赏,不能说没有藏着几分功利的心态。你去结交朋友,对你有用的人,你肯定正襟危坐,点头哈腰,这是意识层面的自我规训。

可是那些真正和你聊得来,能够在心灵层面沟通的朋友,才是你心甘情愿午夜飞行,拿不到一丝好处和利益,却满怀欣喜和期待去见的人。因为相处本身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好处和利益。

所以最后湘云拉着黛玉去联诗,说了句“你也是个聪明人,何必做此形景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这是掏心掏肺了。

湘云和黛玉,其实有着相似的出身和处境。年幼失去父母,寄人篱下,哪怕是富贵人家衣食无虞,也不可能没有辛酸委屈。她们的不安全感是相似的。

湘云在极力摆脱这种不安全感,这种顾影自怜。因此刚开始她在大观园见到黛玉,就像忽然和内心最隐秘幽暗的角度劈面相逢,她选择了回避,甚至打击。

那个著名的桥段,王熙凤说唱戏的女孩子蔷官,倒像我们这儿一个人,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笑笑,只有史湘云站出来说,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评论界一直对此争论不休。史湘云是真的单纯无心机,还是故意让黛玉不开心,我觉得二者兼有。

这就是史湘云的矛盾,也是她的道场。

就如同让一个内向的人,在饭局上刻意扮演一个段子手,或者说一些场面话,那么一定会收获尴尬。

史湘云想学习宝钗的沉稳与圆融,可她终究做不了那样的人。一个人的性情和价值观,看起来缥缈而宏大,其实它会渗透到你生活的细枝末节。

我甚至私心想,宝玉对她使眼色,令她那么生气,气到要收拾行李回家。其实湘云气的不是宝玉,而是气她自己。

03

世故与天真,都是史湘云。

真实的人,是多面的,矛盾的,复杂的。这也是为什么经典名著值得一读再读的原因,它从不回避人性的复杂多面,只是呈现它,并且用一种宽阔而悲悯的情怀,让你感到理解与释然。

史湘云的矛盾让我看到,或早或晚,人终将要面对真实的自我,并且接纳它,跟它和解。

贾府江河日下,每个人的感触和选择都是不同的。有人自欺欺人地逃避,有人义愤填膺地悲悯,也有人想趁乱捞点什么。

家族的衰落,也一定让史湘云有所感所悟,毕竟,她是那么聪敏的人。当你终于跟命运的无常劈面相逢,理解了这个人间的婆娑与不可测,就不再会执拗地相信,有一种坚固的,圆满的永恒。

你也就能接纳自己的真实和脆弱了。

现实人生里,很多人也都是从一场变故开始,清醒地面对自己的。然后他们发现,原来自己有那么大的能量和潜力。

史湘云终于跟黛玉成为知己,因为她接纳真实的自我了——天真与豪气的背面,是一个敏感的,清冷的,带着伤口的柔弱女生。

真实是一种了不起的力量,这也是我欣赏史湘云这个人物的地方。

她是你我的一段路途,是我们终将卸下的重重保护色,是对坚硬世俗的恐惧和负隅抵抗,也是最终会达成的理想。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 第二十八回中贾宝玉和薛蟠、冯紫英、蒋玉菡还有妓女云儿聚会,贾宝玉发起的酒令就是女儿“喜乐悲愁”四字,而四人所行的酒令应该纷纷对应自己的姻缘。别人都可找到对应之人,唯独冯紫英似乎被遗忘一般,其实他的酒令已经说明他的姻缘,“喜乐悲愁”就是对应了史湘云!

冯紫英的酒令说道:

“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

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

说毕,端起酒来,唱道:

  “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

  是个神仙也不灵。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

  细打听, 才知道我疼你不疼!”唱完,饮了门杯,说道:“鸡声茅店月。”

冯紫英的酒令讲了个非常美好的故事。一对小夫妻,女子娇憨淘气,丈夫宠爱,头胎生了一对双胞胎。不想变生肘腋,家道中落,最后丈夫和儿子病倒床上,生命垂危。

而红楼梦中描述和预示金陵十二钗各自命运的曲目,与史湘云所对应的正是【乐中悲】。曲中唱到: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书中第三十二回里,史湘云来贾府被袭人道大喜,说明湘云已经说定了婆家,应该就是冯家,冯紫英素有豪侠之气,与湘云正好契合,两人婚后生活也是情投意合,所以才有女儿乐,跑到花园里掏蟋蟀,并且不久两人还生下了一对儿子,但幸福美好的日子往往是短暂的,吹倒梳妆楼的大风应是从皇宫大内而来,四大家族被抄没与冯家可能有莫大的关联。

冯紫英悲愁喜乐的令牌最后是“鸡声茅店月”,取自唐代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全文为: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讲的是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的场景,有可能就是影射了史湘云最终远走他乡,孤身一人,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的情形。

《红楼梦》千人千解,以上为我之看法,姑且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