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101》赖美云圈粉无数,究竟实力如何?
优质回答
漂亮可爱的“小七”姑娘,还是很有唱跳实力的。
才20岁,出过单曲,MV,演过电影偶像剧,还是非常有前途的。
很多人关注她的身高,是有点矮,但影响不大,小巧可爱型女生。
《春寒》这首古诗中的春寒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
优质回答
我是钰姐,我来回答。
今年2月4日立春,距今日已2天了,虽然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但仍感觉初春的寒意。如今看到“春寒”的问答题目,一时便来了兴致。感谢提问者给我一吐为快的机会。
一、从民间节气特点理解“春寒”。
立春,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立春后,春回大地,鸟语花香,暖风习习。
然而,虽然气温回升,大地回暖,我们却仍会感觉异常寒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春寒料峭”。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曾记载:”春寒料峭,冻杀年少“,可见春寒的威力不小。
古诗也曾云:”律回风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虽然春回大地、草木萌发,但此时人们总感到春比冬冷。正如农谚云:”春冻骨头秋冻肉“。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我们人体的皮肤表面分布着呈块状的热感受点和冷感受点,冷点多于热点。面部、躯干皮肤对冷的敏感性比四肢皮肤高,前额皮肤对冷敏感,对热不敏感。
所以,气温虽然回升,但因我们感受暖点不敏感,仍会感受到初春的寒冷–春寒料峭了。这就是我们节气意义上的“春寒”。
二、从古诗《春寒》中理解“春寒”。
从题目来看,单从字面理解“春寒”的意思,会有失偏颇。我们需结合《春寒》这首古诗的上下文来理解,作者心目中的“春寒”到底为何意。
《春寒》宋.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01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诗的首联,点明春天另面的季节特征,因为春天给人的感受是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但在梅公的首联里,却是春日阴云笼罩,虽然云层不厚,但整天浓阴密布、云天雾海,一片迷茫。“云容薄”是初春云雾的特点。诗的首联,便揭示了诗人初春抑郁的情怀。的确,这个春天不一般。
02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诗的颔联,对仗工整,语意隽永。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景物特征,人都感觉寒冷了,更何况其他生物呢。蝴蝶因气侯寒冷而紧缩着翅膀,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放。”蝶寒“对”花冷“;”方敛翅“和”不开心“都是状态不佳的状态,更见诗人的心情。
其中的”不开心“更是一语双关。情景交融,写景及人,移情手法,别具一格。与其说”花冷不开心“,不如说是诗人的不开心,内心惆怅和愁苦。我认为诗人的颔联,写得非常精妙,笔者非常喜欢。首联点明”春“,颔联则点明”寒“了。妙哉!
03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诗的颈联,由静景转至动景。春风凛冽,吹动着挂着树枝上的酒旗;靠近山的地方,春风伴着阵阵春风而来,让人感到一阵寒冷。这联写动景的”春寒“,裹挟着春风和春雨而来。这联的”春寒”似乎比上联的更甚。
“亚”通“压”字,描绘了春风的力度和动态。“片”字极为生动有特色,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在人们的意象里,春风是和煦的、习习的,拂在脸上极为舒适;春雨也是淅淅沥沥的,极具诗情画意。但在诗人眼里,春风、春雨却是“亚”和“片”的特征。可见景语即情语。
04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诗的尾联,诗人点出了自己的感受,抒发了情感:我未曾做对不住景物的事,如今却让我感到一阵寒冷。因我自己的身体条件和心情低落,而不能去接近它们。”未尝辜“是指诗人没有辜负景物,”病“既指身体上的病,也指心理上的病,一语双关。
三、总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以上情景交融的诗句来分析:诗的标题”春寒“,语意深远,应该是一语三关,既指春天天气的寒冷,也指心情的寒冷,还指政治失意的寒冷。
天气上的寒冷,我们不言而喻;心情的寒冷,我们也能理解,当时正值诗人妻子逝世,次子又病逝,亲人离去的打击无疑让诗人雪上加霜,心情愁苦,更为寒冷。
政治上的寒冷,我们也能理解。诗人梅尧臣支持范仲淹的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期,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心情难免失落。
故结合《春寒》诗句来看:春云的阴沉密布、春日蝴蝶和花的寒冷、春风春雨的寒冷等等,都不过是诗人”春寒“心境的体现。诗人借景抒情,移情于景了。
大家喜欢这首《春寒》吗?钰姐希望大家”春寒心不寒“,安心宅在家里过一个暖春吧。
(注: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END)
《春寒》宋、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亚树春帘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这首诗写出了乍暖还寒的物候。虽是立春啦,但真正的春天还未赶到。春寒料峭,薄寒入骨。这时,春日白昼天阴阴的,云的样子虽是薄薄像沙一样的雾气,含着冷空气很深远,满天都是。蝶因寒气而正收敛起翅膀,倦缩着身体。花也冷的不愿开放。其次远处的排排树略带绿色,在风的鼓动下象绿色的帘子忽煽着,在山角下一片片的云带着雨就将来临。诗人未能尝试走出去,辜负了这寒日里的春,是因为春曰身体多病。也是因为冬转春是个多易发病的季节。
《春江花月夜》被评价为“孤篇压全唐”,你对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这篇诗作是怎么认为的?
优质回答
说《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是不准确的定义。这个判断出自二十年前拙作《江月照千古 孤篇盖全唐》中,发表在广东惠州《芳华》文学杂志上,收录在二OO二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杨柳依依》里,后来做博客又通过和讯博客网和红袖添香网散播到网上,被人转用,造成影响,受到过质疑。
当时作出这种判断,一是个人认识水平有限,二是根据前人“孤篇横绝”的评价,还有闻一多先生的评论:“在这 首诗面前,一切的赞叹饶舌,几乎是渎亵”,“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
我说江月照千古,是说后世凡读唐诗者无人不知春江花月夜。而我说孤篇盖全唐显然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孤篇盖前唐”。在张若虚之前,没有什么诗篇能比得上《春江花月夜》,而盛唐诗坛如浩翰星空,佳作数不胜数,我个人至今也没能一窥唐诗全貌,更别说对所有作品朝廷比较衡量了,是没有资格作判断的。
但这一诗篇对唐诗有开拓性意义,文学地位举足轻重。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在古诗向格律诗的墨迹中直到过一定的作用。然而初唐诗坛始终被六朝浮华文风所笼罩,描红点翠,堆香积玉。宋之问、阎朝隐等宫廷幸臣成了诗坛上一伙把头式人物,阻碍着诗歌的发展。卢照邻和骆宾王始终在齐梁余风里打转,没有大的作为;王勃和卢照邻又一个早死、一个远宦。刘希夷本来可以有些贡献,却因为舅舅宋之问欲夺他“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诗句将其杀死。这些诗人们虽然才华横溢,却并没有实质性地起到开拓作用。诗风萎靡是初唐的特征,以至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叹。是的,王杨已死而李杜未出,那个时候的确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正是在这个时候,在《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写下了《春江花月夜》,把大唐引进了一个诗歌的朝代。
在这里必要对诗篇朝廷赏析,只说它对唐诗的影响和讨论题主提出的问题。而诗全长,我写《江月照千古孤篇盖全唐》一篇赏析文字用了三千多字。这首诗用乐府旧体,却具备了格律诗的雏形,中唐以后的格律诗,就是从这里开始发展起来的。在韵脚使用上,在这个篇章之前的诗换韵很乱,无规律可循,而《春江花月夜》四句一转韵,平仄韵互换,使长篇诗作在韵律上变得跌宕生姿,多为后人效仿。杜甫的古风和歌行体诗作就吸收了这种用韵法。而在内容铺排上,一反前人细腻刻画,运用大开大合手法,立足于江边,利用水流和明月作介质,在江海之间来回歌唱,使其气势十分宏阔深远。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又引发人生的感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单看这两句,再看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何其相似!由此可见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由人生感慨而及于人,切入离人怨妇的主题,而其中关于野渡孤舟与寂寞空窗的动人心魄的描述,使初唐那些令人肉麻的表达一改而为人生悲欢离合的深沉感喟,使怨中饱含社会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这林林总总,对后世诗歌的发展影响是深刻的。
我个人认为,说《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有点偏执,但这一辉煌诗篇,的确一扫初唐萎靡诗风,开辟了通篇盛唐的道路。因此前人评价它”孤篇横绝“,在建安风骨与盛唐诗坛之间,架起了一座独木桥。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本为唐初的乐府旧题,音乐性肯定毋庸置疑的,音韵极美,全诗分别写了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但通篇围绕“月”字展开,由月开始,也由月结束。结构严谨,布局很有特点。画面感也是极美的,又富有哲理。被誉为孤篇压全唐。即使如此,个人也绝不认同。
首先,我们寻求出处,是谁评价为“孤篇压全唐”的?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没找到。这个后人的评价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最早的王闿运评价“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出自《论唐诗诸家源流》,继而又有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称《春江花月夜》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只是说宫体诗的顶峰,没有全唐诗的定语。进而被曲解“孤篇压全唐”,这必然是诗词圈外人的结论。
其次,大唐是诗歌兴盛的高潮,可以说得上是百家争鸣,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王维,孟浩然……没有哪个诗人的作品能冠绝全唐,王之涣的《凉州词》杜甫的《登高》,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蜀道行》,杜甫的《兵车行》……哪一首也不敢说压全唐。文无第一,只是多数名家评价高而已。
第三,就《春江花月夜》而言,确实是一洗六朝以来绮丽的宫体诗的糟粕,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韵律悠扬婉转,画面层次分明,尤其是写诗的技法,运用的非常到位,结构直接决定视觉画面,既然是乐府诗,必然音韵娴熟,自古以来诗的音乐性的运用无可挑剔。所谓宫体诗的顶峰,也就是一改六朝萎靡不振,进而有爱情,有宇宙的哲思,有大局观。当然,屈原的《天问》也有宇宙的哲思,但是,《春江花月夜》绝对不能说是开先河,至少,后来的诗人应该还是有借鉴的作用的。对于这一点,我自己都认为是扯淡。因为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被埋没了很久,明代才从故纸堆里翻出来,炒作传颂,至于唐代,没有读到过唐代诗人的讨论书籍。
再有,关于乐府诗,唐代的白居易应该最有发言权,唐代新乐府的发起人。但是,可惜了,白大诗人专注于领导新乐府,这么好的一首乐府诗也被他淘汰了。
总结,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只能说是宫体诗中唐初以前的“孤篇压全唐”。就乐府诗来讲也不敢这么说的,古乐府诗也有很多名篇,这首的确在音乐造诣上很高,但也涉及风格,内容等一些问题。同类作品中可谓独占鳌头。毕竟,文无第一嘛!欢迎关注交流
@风族诗社讲词堂
《春江花月夜》为什么没有能够入选《唐诗三百首》?
优质回答
《唐诗三百首》不仅没有把号称“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选进去,中唐大诗人号称“诗鬼”李贺的诗也一首没选,什么样的诗才能进入《唐诗三百首》的眼中呢?
《唐诗三百首》是一本怎样的书?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高度繁荣的时期,名家辈出,形成群星闪耀的灿烂局面,产生了李白、杜甫、王维、韩愈、白居易等几十位名家。唐诗里的优秀诗篇比比皆是,到了清朝康熙时期,编了《全唐诗》,录诗五万首,这么大的数量,要是把这五万首全都读完,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好多后代学者只好望诗兴叹。 这时就有不少人尝试在这5万首诗歌中,挑选出最好的几百首进行简编,这样当时的社会上的选编本有很多 ,在这么多选本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
可见,《唐诗三百首》就是一本唐诗精编本。
《唐诗三百首》的选诗标准
在50000首唐诗里,只选择300首,这三百首是怎样入围的? 看看编书的蘅塘退士是怎么说的,他在自己编的书前的序中,这样说: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
原来,人家蘅塘退士编这本书的目的是一本儿童读物,让小孩学写诗用的。相当于现在的优秀范文选,供小学生写作文参考。
为什么《春江花月夜》没有被选进去
我想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既然是一本儿童读物,在立意上要考虑到积极向上,正能量的特点。而《春江花月夜》的立意写的是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也就是一首爱情诗,以正能量的标准来看,有点不够标准。
同样的道理,“诗鬼”李贺的作品虽然瑰丽无比,但也没有一首被选入,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李贺的诗神神鬼鬼,正能量不够吧。
清朝编书人蘅塘退士姓孙名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乾隆十六年进士。他编这本书的目的是让小孩子读书,最后要升学考试的,这些爱情的离别愁绪和科举考试似乎关系不大。
二、唐诗浩若烟海,从那么多诗中只选出三百首,难免有所遗漏。 况且,对于《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来说,推崇的极力推崇,给出“孤篇压全唐”的高度评价,但反对的声音也一直存在,认为对它的评价过高。也许,作为进士的蘅塘退士看来《春江花月夜》不是什么有代表性的了不起的作品。
《春江花月夜》未入选《唐诗三百首》,有后世对这首诗认识评价的原因,也有《唐诗三百首》编者的原因。下边我们分别说:
01、后世对《春江花月夜》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今天,大家习惯上把《春江花月夜》形容为“孤篇压全唐”,这并非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这样的。到了明、清、民国,这首诗才被捧得越来越高。清末学者王闿运《湘绮楼说诗》中称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也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今天也有学者称其“如何评价都不为过”。而《唐诗三百首》成书于清乾隆年间。那时对《春江花月夜》还没有如此高的评价。于是,二者完美错过。
02、《唐诗三百首》编者本身的认识
《唐诗三百首》编者自身的认识有其局限性。蘅塘退士选诗有其优点,比如所选篇目体裁广泛,所选作者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但是,蘅塘退士选诗也有其缺点。比如,晚唐的皮日休、罗隐、陆龟蒙等名家,多有感时伤世的作品,然而一首也未选入。再者,鼎鼎大名的诗鬼李贺,也未有诗选入。其所选七言绝句中,宮怨诗的比重大些。所以,漏选《春江花月夜》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全唐诗》近五万首,能选出这样一部流传甚广经典选本已经十分不容易了,我们也不必求全责备。
综上所述,《春江花月夜》未能入选《唐诗三百首》。
欢迎关注梅鹤读书,欢迎留言、点赞、转发,我们一起读书,读出不一样的精彩!!
《春江花月夜》这么美的春江是哪条江?作者张若虚是在什么状态下写的这首诗歌呢?
优质回答
《春江花月夜》这么美的春江是哪条江?
按:张若虚是扬州人,故本篇所描的背景,以他的故乡长江下游为起点。应是长江。
孤篇盖全唐一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
在争奇斗艳的唐代诗范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称得上是一朵清丽动人的奇葩,
被前人誉为"孤篇盖全唐"之作。闻一多先生也曾给予极高的评价"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为江苏扬州人,生活于初、盛唐之间,唐中宗神龙(705一一707)年间即已因"文词俊秀"而"名扬于上京",他只做过兖州兵曹芝麻小官,
张若虚的诗作绝大部分已失,现只存两首,即《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由这两首存诗推想,他可能是一位擅长闺情诗和山水风景诗的能手。
由于这首诗产生了极其动人艺术魅力,它流传至今一千二百多年了,人们不仅诵之于口,记之于心,而且将其诗意,披之于管弦,形之于歌舞。这就是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最好的评价。
作者是在什么状态下写的这首诗歌没有查到。
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我一直以为是描写长江的,因为诗中有一句“但见长江送流水”。
但是,当我们读完下句,就发现不是长江。因为诗人在这首诗中留下了两个地名,一个是“青枫浦”,一个是“潇湘”。另外一个地名是“碣石”,位于海边,和诗中出现的“海”,以及其它物象比如高楼、镜台、砧石一样,都是诗人想象的产物,并不是眼前的实景。
青枫浦,又叫双枫浦,是湖南浏阳河的一条支流,现在叫浦梓港。“清浏八景”之一的“枫浦渔樵”就是在这里。杜甫晚年曾舟行此地,有诗云:“辍棹青枫浦,双枫旧已摧”。“潇湘”在唐代中期不单意指湘水(即湘江,长江中游南岸重要支流,浏阳河是它的一级支流),而是被诗人们衍化为湖南这一地域的泛指。
张若虚是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曾任兖州(今山东)兵曹。唐中宗神龙(公元705-707年)时,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这个人很有意思,他遗留下来的诗作只有两首,其中的一首就是这首《春江花月夜》,但是影响巨大,有“以孤篇压倒全唐”的美誉。从这首诗描写的情景来看,他在青枫浦逗留了一整夜,从月亮升起、月到中天、月亮西斜,一直到月亮落下去。他看到的景物有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白云、扁舟等等,基本上是任凭意识的流动生发想象。例如,由江水涨潮想到海水涨潮,由江上月亮升起想到月亮从海上升起,进而联想到月照万川的情景。由空中的孤月照着江边独自一人的他自己,又思考起月亮是什么时候诞生的,人类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然后感慨人事有代谢,而月亮似乎永远不变。接着突发奇想:莫非月亮是在等着什么人出现吧?从青枫浦停靠的扁舟想到舟中的人,这些人远离家乡,家里应该有人在思念他们回去吧?他们也在思念家乡的人吧?可惜路途遥远,只有靠明月来寄托相思之情了。张若虚在这里通过想象别人的相思之情,来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相思之情。情感细腻,非常动人。
因此,张若虚是在一个春天的夜晚徘徊于现在的浦梓港时,看到天空中的月亮,生发想象,写出这首传颂千古的著名诗篇。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赖美云身高体重】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