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翻译)

古代有哪些名伶?

优质回答

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伶”。伶,以前指戏曲演员,比如“伶人”这个词语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那么什么是“名伶”?顾名思义,名伶就是著名的伶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著名戏曲演员的意思。

理清了名伶的含义,这个题目的意思也就出来了: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戏曲演员?

先说大唐盛世吧。我们都知道唐玄宗李隆基熟悉音律,对曲乐、舞蹈都颇有研究,不少贵族子弟在长安梨园都曾受过他的训练。他流传于世的作品最著名的当属《霓裳羽衣曲》。而精通音律的杨玉环,则是《霓裳羽衣曲》一舞成名的舞者。白居易诗为证:“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而《霓裳羽衣曲》的第一歌者,则是刘采春。她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擅长参军戏,因会唱歌,颇得元稹的赏识,元稹曾如是评价:“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在唐代,刘采春以天籁之音红遍江南,她热爱戏台,她深知被冷落的女人有多孤独、凄苦,便自己改了戏词,专唱女人的孤独与相思,那些官宦人家的夫人姬妾,觉得刘采春的戏直戳自己的心窝。刘采春的一颦一笑,一哭一唱、一举一动,都让她们产生共鸣。无论是何样的诗作经她一唱,在当时无不即时扬名天下,即所谓:“采春吟唱曲子,大多是闺妇、行人莫不涟泣”,由此可见当时她的影响力,称为一代名伶毫不为过。

唐朝是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乐伎舞蹈的全盛时期。当时能歌善舞的乐伎遍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名伶公孙大娘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她的舞蹈可算是独树一帜。大诗人杜甫把公孙大娘的舞蹈描写得绘声绘色:“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这首诗和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堪称唐代咏舞诗中的代表作。

再说宋朝。李师师当为代表性人物。她天生一副好嗓子,加上被老师耐心调教、悉心指点,不满15岁时就已是“人风流、歌婉转”,在首都各教坊中独领风骚。根据现存各种资料来看,和李师师有过交往的历史名人有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甚至于宋徽宗赵佶。李师师最擅长的是“小唱”,所唱多“长短句”,即今天我们说的宋词。

元朝,元曲闻名于世,元代的珠帘秀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戏剧皇后,夏庭芝在《青楼集》中,称珠帘秀“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可见她在元杂剧演员中的地位。元代后辈艺人尊称她为“朱娘娘”。珠帘秀与元曲作家有很好的交情,关汉卿、卢挚、冯子振、王涧秋等和她相互之间常有词曲赠答。关汉卿曾这样形容她:“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关汉卿甚至不惜笔墨,专门为珠帘秀打造了《望江亭》、《救风尘》等脍炙人口的剧作,而珠帘秀将自己的才艺发挥到极致,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形象。

中国古代名伶不少,有的名伶同时也是名妓,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以上面向大家介绍的这三位作为代表了!

琵琶曲《六幺》是一支怎样的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优质回答

琵琶曲《六幺》是一支唐朝时流行的大曲之一。《六幺》又名《绿腰》、《录要》、《乐世》。此曲节奏变化较为丰富,有“花十八”(前后十八拍,有四花拍,共二十二拍)等说法。《六幺》的艺术,在中国文学中,是最好的一种。

《六幺》最善描写感情,字字从中心道出,恻恻动人。写家人骨肉之情,尤其沉挚而生动。如《薛仁贵衣锦还乡》第四折:“双调新水令”我为你养个儿也,哭得我眼睛花。哎!则从你去家来,我则便放心不下,儿也你若不是多时归地府,怎十载滞天涯?甚的出入通达,好教我这烦恼,甚是罢。这就是《六幺》所表达的感情。

杜甫的哪些诗句体现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

优质回答

杜甫《白帝》: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關,翠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春?一一杜甫在这首诗中反映了当时处于战乱中的人民的痛苦生活。

感谢@小秘书邀请。王和尚这篇文章,正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杜甫: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他爱国,也是模范丈夫,他心地善良,却绝不“圣母”,他对朋友忠,对百姓仁。他是个真正的好人。出于对他的尊敬,后人们称他为“诗圣”。

巫娜 – 孤舟诗渡来自六不和尚00:0006:07

712年的春天,河南巩县的一户富有大族中诞生了一个男婴。谁也想不到,这个富二代成长后将历经战乱与饥荒,备尝人间辛酸。而所有这些经历将熔铸成一颗诗心,发为不朽的篇章,为他赢得后世的仰望。

1300年后的我们,记得他的颠沛流离、体恤民间疾苦,却不知道他的一切美好,都是基于活生生的人性。

他7岁时就会写诗,一度是个熊孩子,“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少年时也犯过中二病,自谓“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著名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豪气万千正是当时写出。

作为一名富二代,他仗着家底雄厚,在洛阳首阳山下建了一座庄园,一边写诗一边结识各路奇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经过洛阳,两人便一见如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绚烂、最著名的一对好基友。

29岁时,杜甫娶了弘农县财政局副局长19岁的女儿为妻。那时他还富裕闲适着,但自从和杨氏在一起,他没娶过一个妾,也没传出过任何绯闻。哪怕在最穷、最苦的逃难岁月,他也从未抛下过杨氏。杜甫一生没写过情诗,但在历代诗人中,作品里出现“妻”字频率最高的就是他。

安史之乱爆发了。他们和所有人一样,被身不由己卷裹入硝烟离乱中。小儿子饿死了。他带着家眷,经过天水、剑门关到了成都。沿途中见到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被他一一写入诗中,成为最凄婉的史册。

为了养活妻儿,他捡拾过橡树果子,也挖过山谷里的野芋头。

在成都,生活终于有了短暂的安定,他写下这样的诗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字字都是平淡的幸福。可是生活依旧贫寒,“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不懂事的幼子饿得哭,在东门外吵着要吃饭。到秋风暴雨之时,他的茅屋破败了,饥儿老妻,彻夜难眠。

可是,杜甫之所以是诗圣,不仅仅因为他经历了战乱、经历了流离失所,目睹了民间的苦难,更因为他对世人有着那么深沉的理解与热爱。

在生活还过得去时,他就感同身受地写下《兵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沿途写的“三吏”、“三别”,每一首都灌注入最深切的情感。许多人流完泪,转过身继续笙歌艳舞。他不会,即使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念念不忘更多无家可归的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朱熹曾说,杜甫是光明正大,磊磊落落,在人格层面堪称楷模的人。

770年的冬天,杜甫携家眷逃难,途中,他将饮食让给妻儿,自己五天没吃一点东西,一位县令敬慕他的诗名,送来酒和牛肉。久饿之后乍然进食然后又匆忙赶路,不久,杜甫就病死于湘江舟中。

1300年后的我们,忘记他也曾调皮捣蛋;忘了他也曾纵马高歌、豪迈饮酒;也忘了他与老妻幼子在杜甫草堂边下棋画画的平淡……只记得那个怜悯地看着天下苍生、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悲苦老人。

杜甫经典诗作选评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宴昆崙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古人评注

《杜臆》:钟云:“登望诗不独雄旷,有一段精理冥悟,所谓‘令人发深省’也,又评“旷士”、“冥搜”句云:“他人于此能作气象语,不能作此性情语,余谓信手乎平写去,而自然雄超,非力敌造化者不能。如“高标”句,气象语也,谁能接以“烈风无时休”?又谁能转以“旷士怀”、“翻百忧”?然出之殊不费力。“七星北户”“河汉西流”,已奇,而用一“声”字尤妙。“秦山”近在塔下,故云“忽破碎”,真是奇语。……末后“黄鹄”四句,若与塔不相关,而实塔上所见,语似平淡,而力未尝弱,亦以见“旷上”之怀,性情之诗也。“君看”正照题面诸公,其缜密如此。

《钱注杜诗》:“高标”“烈风”,“登兹”“百忧”,岌岌乎有漂摇崩折之恐,正起兴也。“泾渭不可求”,长安不可辨,所以“回首”而思“叫虞舜”。“苍梧云正愁”,犹太白云“长安不见使人愁”也。唐人多以王母喻贵妃,“瑶池”“日晏”言天下将乱,而宴乐之不可为常也。

《杜诗详注》:少陵则格法严整,气象峥嵘,音节悲壮,而俯仰高深之景,盱衡占今之识,感慨身世之怀,莫不曲尽篇中,真足压倒群贤,雄视千古矣。杜于末幅,另开眼界,独辟思议,力量百倍于人。

《唐宋诗醇》:以深秀擅长者,逊其高浑;以清古推胜者,让其奇杰。“回首”以下,寄兴自深。前半力写实境,奇情横溢。王士禄曰:“秦山忽破碎”,凭高奇句,他人定费语言,不能五字便了。

《杜诗镜铨》:凭空写意中语入,便尔耸特;亦早伏后一段。前半写尽穷高极远、可喜可愕之趣,入后尤觉对此茫茫,百端交集,所谓“泽涵汪茫,千汇万状”者,于此见之。视同时诸作,其气魄力量,自足压倒群贤,雄视千古。

醉时歌·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清夜沈沈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蹠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古人评注

《杜臆》:此篇总是不平之鸣,无可奈何之词,非真谓垂名无用,非真薄懦术,非真齐孔、蹠,亦非真以酒为乐也。杜诗“沉醉聊自遣,放歌破愁绝”,即此诗之解,而他诗可以旁通。自发苦情,故以《醉时歌》命题。

《唐诗快》:诗特豪横奔腾,不可一世。

《义门读书记》:目空一世而不露轻肆之迹,人但以为旷达耳。

《茧斋诗谈》:衰飒事以壮语扛之,所谓救法也。如“灯前细雨檐花落”,苍莽中忽下幽秀句,人不诧其失群,总是气能化物。

《唐宋诗醇》:“清夜沉沉”两语,写夜饮之景,妙不容说;“但觉高歌”二句,跌宕不羁中权有此,使前后文势倍觉生色。

《读杜心解》:前段,先嘲广文,次自嘲,而以“痛饮真吾师”作合,是“我”固同于先生也。后段,先自解,次为广文解,而以“相遇且衔杯”作合,是劝先生当与“我”同也。“广文先生”、“杜陵野客”,迭为宾主,同归醉乡。

《杜诗镜铨》:张云:开手以富贵形贫贱,起得排宕。悲壮淋漓之至,两人即此自足千古。

《十八家诗钞》:张云:满纸郁律纵宕之气。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古人评注

《唐诗品汇》:刘云:似悲似诉。自言自誓,矜持慷慨,修洁端丽,画所不能如,论所不能及(“合昏”八句下)。

《唐诗解》:此诗叙事真切,疑当时实有是人。然其自况之意,盖亦不浅。夫少陵冒险以奔行在,千里从君,可谓忠矣,然肃宗慢不加礼,一论房琯而遂废斥于华州,流离艰苦,采橡栗以食,此与“倚修竹”者何异耶?吁!读此而知唐室待臣之薄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吴山民曰:。“世情”二语,人情万端,可叹,“夫婿”以下六语,写情至此,直可痛哭。郭浚曰:转折流美,又极凄怨。陆时雍曰:“在山”二句,语何自持;“天寒”二句,益更矜重,端人不作佻语。

《杜诗说》:末二语嫣然有韵,本美其幽闲贞静之意,却无半点道学气。

《茧斋诗谈》:“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古腰锁法,云横山腰,似断不断,此所以妙。

《唐诗别裁》:结处只用写景,不更着议论,而清洁贞正意,自隐然言外,诗格最超。

《诗法简易录》:忽入比喻对偶句,气则停蓄,调则高起,最妙(“在山”一联下)。

戏题画山水图歌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崙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

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古人评注

《唐诗归》:钟云:四句好事,鉴赏家极在行、极知趣语,高手死心矣。谭云:高士行径,自无画匠气(首四句下)。

《唐诗快》:如此起,如此结,袁彦伯所谓“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茧斋诗谈》:用笔少,光景多。“山木尽亚洪涛风”,风势、水势、树势,七字藏三层意,此谓活笔。

《读杜心解》:首六句出题,品高则画自高,故先推画品,次落图名,得争上流法。中五句,叙画正文,即上所谓“壮哉”,下所谓“远势”也。本写水势,兼带风势,笔墨生动。

《杜诗镜铨》:起便奇崛(首四句下)。王右仲云:画中景象,一语尽之(“咫尺应须”句下)。末带戏意(末二句下)。

《唐宋诗举要》:吴曰:公诗往往咫尺中具万里之势,此自造所得也(“尤工远势”二句下)。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序: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答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淋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

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莫,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古人评注

《唐诗品汇》:刘云:浓至惨黯,如野笛中断,闻者自不堪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刘辰翁曰:……“耀如”四句,名状得意,“收”字谓其犹隐隐有声也。但舞一剑,若谓其如雷如霆则非也。周启琦曰:“罢如江海凝清光”,妙。连上三句,觉有精采。

《杜臆》:“来如雷灵收震怒”,凡雷霆震怒,轰然之后。累累远驰,赫有馀怒,故“收”字之妙,若轰然一声,阕然而止,虽震怒不为奇也。诗云“感时抚事增惋伤”,则“五十馀年似反掌”数句,乃其赋诗本旨;“足茧荒山”,从此而来,尤使人穆然深思也。

《批点唐诗正声》:沉着痛黯,读者无不感慨。

《义门读书记》:曲折三致。

《茧斋诗谈》:只“传芬芳”、“神洋洋”六字,已将前叙舞意勾起,不用再说,此烦简相生之妙。

《杜诗镜铨》:蒋云:《序》中“浏漓顿挫”,“豪荡感激”,便是此诗妙境。形容尽致(“耀如羿射”句下)。省得妙(“与予问答”句下)。邵云:忽然收转,真是笔有神助(“梨园弟子”四句下)。

《昭昧詹言》:“感时”句是一篇前后脉络章法也,却入于出题中藏之。“金粟堆”又从先帝意中起棱,柯觉身世之戚,兴亡之感,交赴腕下。此诗亦“豪宕感激,浏亮顿挫,独出冠时”。自大历至今,先生一人而已。

《岘佣说诗》:读《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诗,叙天宝事只数语而无限凄凉,可悟《长恨歌》之繁冗。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

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裴回,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

仲宣楼头春色深。

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古人评注

《唐诗品汇》:刘云:“西行诸侯”以下,谓王司直知我,我复舍此何向?刘云:豪气激人,堂堂复堂堂(末句下)。

《唐诗广选》:通篇飞舞豪爽,末收住有力。范德机曰:结句七字而含无限之意,势力如截奔马。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蒋一葵曰:起棹弄有笔意,通篇飞舞豪爽,末收住有力。顾璘曰:尾语深而劲。陆时雍曰:短掉处,人所难能。“豫章”二语,谓时方多难,所以下有“且脱佩剑休徘徊”之句。周珽曰:前述司直告己之词,玩“莫哀”、“我能拔尔”、“且脱佩剑”、“欲问何门”俱王酣歌内意。故后答言:承君青眼相盼,然眼中之人;惟我最老,恐不能副“翻风”“跋浪”之望也。“仲宣楼”借粲依刘以自况,盖致望于王者深也。结大悲壮,真有截珊瑚手段。

《杜臆》:“诸侯”即谓王郎,而下文数语,词短而情长,不容再着一语。此篇乃老杜歌行之奇绝者。

《唐诗快》:起句如太华五千仞,劈地插天,安得不惊其奇崛。

《而庵说唐诗》:子美歌行,此首为短,其层折最多,有万字收不尽之势,一芥子内藏一须弥山,奇绝之作。

《唐宋诗醇》:卢世?曰:突兀横绝,跌宕悲凉。

《岘佣说诗》:前半是王郎语杜,后半是杜答王郎,一问一答,截然两段章法,大奇。

古柏行

题注:此夔州诸葛庙柏,即夔州十绝句所云,“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也。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城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曾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古人评注

《潜溪诗眼》:余游武侯庙,然后知《古柏诗》所谓“柯如青铜根如石”,信然,决不可改,此乃形似之语。“霜皮溜雨四十围……月出寒通雪山白”,此激昂之语,不如此,则不见柏之大也。文章固多端,警策往往在此两体耳。

《唐诗镜》:稍带俚趣,力大可观。

《杜臆》:成都、夔府各有孔明祠,祠前各有古柏……公平生极赞孔明,盖有窃比之思。孔明材大而不尽其用,公尝自比稷、契,材似孔明而人莫用之;故篇终而结以“材大难为用”,此作诗本意,而发兴于柏耳。……雪山在成都,因“寒通雪山”遂想到锦城,其落脉如此。而“先主”、“武侯”又根“君臣际会”来……成都之柏在郊原,故云“盘踞得地”;然以“孤高”而多“烈风”,则与夔同也。故“扶持”二句,合言两处之柏,而实借以赞孔明之材与“神明通”、与“造化合”也。

《诗辩坻》:《古柏行》,起六句莽莽疏直,故以“云来气接巫峡长”二语承之。

《唐宋诗醇》:情深文明,眼空笔老,千载而下,如闻太息之声。

《读杜心解》:首段用直起法,是夔柏正文。四实拈,四咏叹……中段,追昔忆今,以彼形此,文势摇摆……末段,因咏古柏,显出自负气概,暗与“君臣际会”反对。“不露文章”,写得身分高;“未辞剪伐”写得意思曲……“容蝼蚁”,媒孽何伤;“宿鸾凤”,德辉交映:俱为“志士幽人”写照。结语一吐本旨,而“材大”两字,仍与“古柏”双关。

《昭昧詹言》:起四句以叙为写……“君臣”四句,夹议夹写,他人必将“云来”二句接在“二千尺”下;看他一倒,便令人迷,与《骢马》“卿家”二句同。……“忆昨”句是宕笔,一开拓势,礼己之所见。“扶持”二句顿挫住。“大厦”句换气,突峰起棱,忽借入双写。“志士”二句另一意,推开作收,凄凉沈痛,此似左氏、公羊、太史公文法。

《十八家诗钞》:张云:淋漓变动,开阖排奡,而其气尤为雄劲。

体育运动在古诗词中的作用有哪些,举例子说明哪些古诗词中描写了哪些体育运动?

优质回答

感谢您的问题邀约!

很多古人讲究养生之道,为遵循动静结合的人体运行规律,通常会将娱乐活动与体育运动项目结合起来。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些诗词具体、形象的记载了体育运动项目中的生动情景,现整理如下:

1.踏青。

最早的时候,清明节是古人用来“踏青”的节日,又称为“游春、探春、郊游”。唐代诗人顾非熊在《长安清明言怀》一诗中写到:“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这首诗歌诗情画意的描写了长安城外,游人如织踏青郊游的场景。

2.蹴鞠。

蹴鞠是我国古代的足球体育运动,传说始于黄帝时期,最初用于训练武士。后来逐渐进入民间,成为了练武、健身、和娱乐的项目。关于蹴鞠的诗词有很多,唐代诗人韦应物《寒食后北楼作》:“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唐代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3.风筝。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迎春风,放风筝的传统习俗,“杨柳青,放风筝”,“又是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的描述由来已久。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对春天放风筝这一运动的生动记录。

4.秋千。

荡秋千是古代少年儿童喜闻乐见,参与者众多的运动项目,随着秋千的高高荡起,心情也愉悦飘飞了起来。唐朝诗人王健著有《秋千词》:“长长丝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少年儿女重秋千,双手向空如鸟翼”。

5.龙舟。

相传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所发起的怀念活动,流行于中国古代南方地区,北方河流密集处也有少量此类活动。北宋词人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就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精彩画面。

历史资料中还有很多关于运动的诗词歌赋,如果我们细心的去整理,就会发现——原来古人的文化活动与体育运动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蹴鞠,古代军中习武之戏,类似于今天的足球赛。《后汉书三四 梁冀传》:“性嗜酒,能挽满、弹棊、格五、六搏丶蹴鞠之戏。”蹴鞠,相传为黄帝所作。或起于战国时代。唐代韋应物《韋江州集七 寒食后北楼作》诗:“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