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里的江州司马是白居易吗?白居易为何自称江州司马呢?
优质回答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当时的三大诗人之一(另两位是大李杜)。和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代表作长诗有《长恨歌》、《卖炭翁》、当然,还有这首《琵笆行》。“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在民间流传甚广。
《琵琶行》里的江州司马就是白居易本人,为什么说是他,当然得从他自身的经历讲起。
《琵琶行》创作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秋,在浔阳江头送客,偶遇一年轻时红极一时,年老色衰后被“重利轻别离”的商人抛弃的歌女,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触景生情,作六百一十六字歌行长诗,送给她。其实,也是送给他自己。
那么,大诗人白居易遭遇了什么,让他对一名歌女惺惺相惜,甚至觉得自己和她一样“天涯沦落”呢?
白居易任左拾遗时,以“济天下为己任”,忠实地履行谏官职责,“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据说他领的谏纸都不够用;同时写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甚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以此补察时政,针砭时弊。他的大胆和直接得罪了太多的人,有时候弄得皇帝也下不来台。他在《与元九书》中说“权贵豪尽者,相目而变色”,“执政柄者扼腕”,“握军要者切齿”,可见他树敌之多之广。元和五年,一次朝廷“面论之后”,皇帝对他在朝堂之上和自己直接辩论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的事深感不快,任命他为京兆府户曹参军,明升暗降,实际上就是剥夺了他的谏官发言权。其实这就等于给他提了个醒,让他少说话;后来又任了个虚职左赞善大夫,可是生性耿直的白居易还是没能学会低头折腰,更没有学会闭嘴。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当时掌权的官僚集团都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却挺身而出,主张严缉凶手。于是被权贵们抓住把柄说他越职言事,大肆打压,被贬谪为州刺史;而他得罪过的中书舍人王涯又趁机诬谤他写的“赏花诗”和“新井诗”有伤孝道,因为他的母亲是看花掉井而坠亡的。说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又被再贬,为江州司马。其实,这是纯粹的“欲加之罪”,白居易的赏花诗和新井诗都写于母亲坠亡之前。可是“墙倒众人推”,当权者们一起发力报复,活活把白居易从繁华的京城推到了江州,做了司马。所以说《琵笆行》末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江州司马就是白居易本人。
那么,白居易为何要自称江州司马呢?
白居易“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被心怀嫉恨的当权者们联手逐出京城;“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当起了江州司马。
我们来看看这“司马”是个什么官?
唐朝时,司马这个职务相当于当地刺史助理,徒有虚名,没有实权,基本上是被贬的代名词,但可领俸禄,所以白居易说它是“养老官”。而且一般情况下,官员们轻易不会和司马们交往,怕被牵连;同时又因为不知道哪一天风水转了,他们再调回京城,所以也不会太怠慢,大多会敬而远之。故而司马们很难有朋友,难免孤寂落寞。司马本是从五品以下,但如果是散职,则会品阶更低。按《旧唐书?與车志》:"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下服绯,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诗中是“青衫湿”,可见当时白居易所任司马是八或九品,是地位低微的“芝麻官”,他心中的失落和烦闷可想而知。
他在诗中写下“江州司马”,以这个微不足道的被贬后的官职自称,一方面以示和歌女“同是天涯沦落人”,同病相怜;另一方面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一种自嘲和无奈罢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非常著名的《琵琶行》,学生时代,能全文熟背,后来也写过相关的一些美文。
原文是: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感同身受的白居易哭的最惨。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再来看看江州司马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儿?
江州是一个地名,唐朝、宋朝的行政区划之一。 唐代在今江西九江因长江流经设江州,因沿袭时间较长,特别是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任江州司马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琵琶行# 》名篇更令九江这个“江州”比较出名。一直到宋代、元代。
司马是一个官职。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司马# 的职能有:管理军赋、组织军训、执行军法,与主管人民的司徒和主管工程建设的司空协作,从事“书土田,度山林,鸠薮泽”等大量非军事的工作。
江州司马是江州刺史的副官,一般用于贬官任职,唐朝的刺史类似于纪检委,但是偏重于军事。司马相当于个参谋长,军区的参谋吧。但是没有实权,#白居易# 本来是个高位的文官,宋朝重文官。白居易左迁江州后,就成了个参谋,心里也是一万个不悦呀。结果,琵琶声声落到心坎上,触动了泪点……
《琵琶行》中,白居易为什么流泪最多?
优质回答
白居易,出生于唐代的一个豪门家庭。但童年不久,便赶上了战乱。这段期间,也给他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痛苦。一个人,在童年时代的印象,应该说是很深的。所以,他的童年时代的一些痛苦经历,也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里。
到了成年,及第以后,官场受挫,又让他受到一次次的打击。《琵琶行》便是他在被摘贬路上写的一篇长诗。
他在诗中,主要描写了他于诗中的主人公“琵琶女”对话。通过对话,得知“琵琶女”的身世和遭遇。这时,他也感到当前自己的处境和遭遇与“琵琶女”不是一样吗?所以,他在诗中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有道是,“同命相连”。当他听完“琵琶女”叙述后。感到此刻都是同命之人,是悲伤难过,不禁留下了眼泪。“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此时此刻,白居易感受与众不同,所以,他流的泪才是最多的人。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简介?
优质回答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汉族,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平凡的世界》是以哪里为背景写作的?
优质回答
我本乡下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做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本人粗言前浅见,希望以博众位看官一笑。本人认为,陆大师写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书中描写的内容和我这边的生活非常相似,作品主要以黄土高原广大的贫困农村以及相关的城市为背景,陕北六七十年代落后的农村各种人物的故事为题材,一直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作品情节生动、感情真挚、文笔细腻……等等,他在我很多的人生各种时候,起着一种航海灯塔的作用。各位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希望各位老师给以批评、指正、教诲,鄙人在此多谢了!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讲的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十年间黄土高原延安、榆林等陕北地区的孙少平、孙少安一家艰苦奋斗,努力改变人生现状的故事。
小说里黄原,“黄土高原”,应该就是延安。 小说《平凡的世界》里写道: “黄原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据清嘉庆七年版《黄原府记》称,其历史可追溯至周(古为白狄族所居住)。周以后,历代曾分别在这里设郡、州、府,既是屯兵御敌之重镇,又是黄土高原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现在作为地区首府,管辖着黄原市和周围十五个县,其版图如地委书记苗凯所说:等于一个阿尔巴尼亚。 该城座落在一个大川道里,四周被连绵的群山包围。黄原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于几百里外注入黄河。市区在黄原河上建有二桥,连结东西两岸。市中心的桥建于五十年代。称为老桥;桥面相当狭窄,勉强可以对行两辆汽车。上游还有一座新桥,是前两年才修起的;桥面虽然宽阔,但已在城市外围,车辆和行人不象老桥这样拥挤。 城南另有一条小河向北流来,在老桥附近和黄原河交汇。 小河叫小南河。在小南河与黄原河汇流处外侧,有一座小山包,长满了密密的树木草丛;而在半山腰一方平土台上,瞩目地立有一座九级古塔!据记载,塔始建于唐朝,明代时进行过一次大修整。此山便得名古塔山。古塔山是黄原城的天然公园,也是这个城市的标志——无论你从哪个方向到黄原城,首先进入视野的就是这座塔。如果站在古塔山上,偌大一个黄原城也便一览无余了。”
同时书里还提到了黄原是革命老区,有所谓黄原师专,也就是田晓霞的母校。而延安有延安师专,是路遥的母校。书中有关黄原的风俗、地理等描写,以及矿产、物产等描写都和延安相近。所以,黄原,“黄土高原”,应该就是延安。
《平凡的世界》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故事?
优质回答
路遥最为有名的一部小说《平凡的世界》被改编成了电视剧热播,看演员表竟然没有金波,总觉得缺失了很多。我觉得孙少平、孙少安的故事固然精彩,但这部小说中最凄美、最浪漫的是金波和藏族姑娘那无言的爱情,读原著只要读到金波的片段,都久久不能平静。
金波是孙少平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个头比少平略低,长相帅气、聪明、多才多艺、大方、仗义,也最痴情。高中毕业以后金波去当了兵,在青海的一个部队文工团,吹笛子。在青海的部队驻地旁边有一个军马场,每天傍晚落日西沉,在归牧的马群中,金波都能听到一个女孩儿用藏语唱《在那遥远的地方》,嗓子野腔野调,音色嘹亮美妙,听得人神魂颠倒。金波渴望接近她,便在那姑娘唱完后用汉语唱同样的歌。慢慢地两人形成了一种默契,一人一段开始对歌,每天傍晚如此。他想见那位姑娘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终于冒着风险偷偷见到了,姑娘的样子和他想象中的一模一样。两个人语言不通,各说各的,激动的泪流满面拥抱在一起……
军马场政委的出现也给他们的爱情划上了句号。金波违反了军纪,提前复员了。他离开部队前试图去找那个姑娘,可是她已经被调去另一个军马场,只留给他一个白搪瓷缸子。直到最后,他都不知道那位藏族女孩叫什么名字。
复员后的金波孑然一身,只和汽车为伴。他也曾试着和几个姑娘谈恋爱,可是他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不由地想起那个藏族姑娘,似乎看见她深情而忧伤地望着他,唱着那首让他十分着迷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大多数人生活终究是平凡的,不是每一段感情都能有美丽的结局,但要问这世上有爱情吗?我相信肯定是有的。爱,就能使一个人到如此的地步。一次邂逅,一次目光的交融,就是永远的合二为一,就是与上帝的契约,纵使风暴雷电,也无法分解这种心灵的粘合。世上又有多少事不可思议!而最不可思议的正是人,人的感情!
作品的开头就抓住了我的心,让我有欲罢不能的冲动,当孙少平穿着褴褛的破烂不堪的衣衫,哆哆嗦嗦地出现在泥泞的院子里,顶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再空空荡荡的饭盒里拿上属于自己的两个黑馍,并在属于上等菜的菜盆里,刮上一点与雨水和在一起的菜汤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我上学时的一幅画。
应该说我应该属于与孙少安同时代的人,当考上县里的初中时,心情也是无比激动,要知道当时的整个县里只有五座中学,三个在市区,两个在农村,能够考上初中,不亚于现在的高中,甚至更高一点,应该是秀才了。
《破冰行动》被称滚刀刃的大虾为何和麻子一起进去就招供了?蔡永强审讯绝杀技是什么?
优质回答
《破冰行动》蔡永强和李飞联合审讯大虾和麻子那一集,两人配合的天衣无缝,简直是令人拍案叫绝,看的特别过瘾。
如果说审讯之前,李维民和李飞对蔡永强还深表怀疑是不是黑警,那么这次审讯之后蔡永强就完全洗白了。在突袭甜蜜蜜歌舞厅准备抓捕大虾和麻子的时候,李维民是瞒着所有人的,就怕走漏了风声,这次对蔡永强也是一个考验,蔡永强带队到甜蜜蜜之后,等到实施抓捕的时候,才知道此次行动的真正目的。
而且李维民以防万一蔡永强真的是黑警,还让武警做后援,可见李维民真的是一个深谋远虑的老缉毒警察。
而蔡永强在这集剧情里,也表现出了自己非常厉害的审讯技巧。大虾和麻子关进去之后,就一直被晾着,因为两个人都是夜猫子,夜晚审讯其实是很不利的,因为他们大脑还是很清醒的,你就是审讯也问出来什么。蔡永强就让他们一直熬到天亮,两人不仅困,而且毒瘾也上来了,他们的意志开始变得薄弱,这时候再审讯肯定就会容易一些。
而蔡永强深知大虾已经在牢里走过好几回了,成了老油条,想撬开他的嘴还是很难的,于是就准备从心理素质差的麻子入手。只要撬开麻子的嘴,那么再审讯大虾就有突破口了。蔡永强先是用抛硬币的方法,告诉他们两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有机会,这个时候其实麻子心理已经开始动摇和崩溃了。果不其然,当最后硬币没有选择自己的时候,就求蔡永强给他一次机会。
在蔡永强和李飞两人欲擒故纵,多次假装夺门而出的默契配合下,麻子逐渐全部招供。蔡永强和李飞又利用麻子的招供去审讯大虾,大虾也不得不松口了!从这来看,蔡永强真的是一个审讯高手,心思缜密,却又不外露,难怪李飞会说幸亏被审讯的不是他,简直太可怕了!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白居易的琵琶行江州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