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常识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总结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几点)

19世纪中期,西方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掀起了殖民扩张的新高潮。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随后又和法国一道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晚清政府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掀起了洋务运动。同时期日本,也被美国打开了国门,成为西方殖民扩张的对象。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日本发动了“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两国差不多同时开启了近代化的道路,然而两国的命运却截然不同:日本实现了富国强兵,跻身西方列为队列,而晚清政府却越来越衰落,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惨败。为什么中国的洋务运动会惨淡收场?通过和日本对比,我们便可发现其中关键所在。

圆明园的残垣断壁

1860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时间之一,这一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咸丰皇帝逃亡热河,圆明园毁于一旦。这一年英法联军和晚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了破坏。这一年,沙俄趁火打劫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遭遇到了如此大的挫折,使得清朝内部产生了剧烈的反响。以奕?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1861年,奕?上奏的《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正式开始向西方学习。这件事情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开端。1861年8月,咸丰皇帝去世,慈禧太后借助恭亲王奕?等人的力量发动了“辛酉政变”,掌握了清朝的实权。慈禧太后是得到洋务派支持而掌权的,因此她重用洋务派,默认了洋务运动,自此以后,洋务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

慈禧太后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洋务运动并非是清朝中央自上而下推行了的国家战略。重用洋务派只是慈禧太后的权力斗争筹码,而随后的洋务运动也主要有地方的官僚,如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等推动。缺乏国家战略的支撑,洋务运动也无法大规模的在全国各地推行,甚至还会受到一些传统思想的官僚的破坏。

反观日本,明治维新是一场由天皇自上而下发动的全面社会改革运动,其被重视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清朝对洋务运动关注。1868年,日本的明治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锐意改革,励精图治。在日本海军经费出现困难的时候,明治天皇从皇室经费中拿出30万作为海军军费,官员俸禄的十分之一也被抽调出来支援海军建设。然而晚清中央政府则不同,慈禧太后不仅没有在全国推行改革,还在军费上对海军建设进行了限制。

北洋水师

在两国政策的不同程度的推动下,两国的改革效果出现了天壤之别的局面。1881年,日本就已经拥有了1100家企业,到1893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日本已经建立了3340家企业。而清朝在甲午战争之前,拥有官办企业24家,私人资本的企业100多家。从这个数据上的巨大差距对比可以看出,日本是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而洋务运动只能给古老的帝国提供一点近代化工业的“点缀”而已。

江南制造总局

不仅仅是规模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上也是天然之别。日本的明治维不仅是一场经济领域的变革,还是一场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全面变革。在政治上,晚清的洋务运动奉行“中体西用”的思想,用西方的军事技术来维护古老的制度,而日本则推行了君主立宪,实施内阁制,颁布宪法。在社会方面,清朝没有进行了移风易俗,而日本则提倡“文明开化”,全面和西方文化接轨;在文化教育方面,清朝仅仅是设立了一些为企业服务的新学堂翻译馆,而日本则全面推行了义务教育,全国设立了8所大学,245所中学,53760所小学。日本派遣到世界各国留学的学生也远远超过了清朝。

第一批留学生

就算在创立的企业方面,也变革的深度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清朝的企业大部分只是运用了近代化的大机器生产,而近代化的管理模式还没有得到了运用和推广。洋务企业采取了官僚衙门式的管理方式,忽视了市场规律,难以取得技术上的突破。清朝政府不鼓励民间资本发展,民间企业遭遇到了重重的压迫和限制。日本则致力于建立近代企业制度,特别注重推动私人资本的企业发展。日本在1880年又发布“官业下放令”,从1880年开始将军工、铸币、通讯、铁道、印刷等特殊部门以外的官营企业廉价处理给三井、三菱、川崎、古河等特权大资本家。这些措施无疑鼓励了民间投资办厂的热情,使得日本很快变成了亚洲第一工业强国。

明治维新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战争前,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中国将“撕碎”日本。然而战争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清朝在战争中完败。关于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我们不要仅仅从两国军事实力上去分析,也不要局限于战术和战略,因为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近代化远远落后于日本。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