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何要实习
在某国有银行二级支行实习已经三周了。这是我的第一份实习,对我而言非常重要。
首先面临的就是大学生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与社会现实的强烈碰撞,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生存问题,到自己对行业对企业对自身认识之间的偏差。大三暑期实习始终是一个“学”的过程,特别是进入职场之后,我们会发现自身所学所思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鸿沟,于是这些实习就变得格外重要——我们能够找到市场切入点开始学习。
尽管大部分实习生都是打杂打酱油的,但打酱油也是分境界的,有人能打一瓶,有人能打一桶,我想这就需要一份敏锐的嗅觉和强大的学习能力,能够通过那些琐碎的小事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够发现自身所学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以期在大四及未来时间内尽力弥补),更能够找到自己与这个行业的匹配程度,更有甚者能够直接建立自己的职业规划。
在实习期间,自己的探索很重要,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更为重要。应届生、博客、微博、行内论坛中藏龙卧虎,我经常在里面发现许多有用信息,感染到诸多正能量。当你在实习中打杂时,别人能够在实习中主持某一项目;当你在面对咨询行业前怕狼后怕虎时,别人能够在麦肯锡实习 10 个月;这种差距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但同样能够带来发散思维和强大动力。
面对学校规定的六周实习时间,你是应付式的心态,还是创业般的心态?是不是应该把 7月当作职业生涯的起点、人生旅途的转折点?
二、个人发展
以我片面的观察和不成熟的认识,妄谈一下国有银行基层职员的个人发展。如有不妥之处,请各路大神指正。
1、 银行实习
能够争取到国有银行、外资银行的实习机会是非常不错的,一方面在于简历镀金(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于这个机会带来的衍生价值,如发现自身所学与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如能够有所积淀为日后的正式招聘夯实基础,更有甚者能够得到企业认可拿到一份保底 Offer。
2、 正式员工之前
在成为正式员工之前,要面临招聘、培训、岗前实习、试用期等一系列流程。我尚未经历这些,但也从别人的文章中学习到不少东西。
3、 柜员
柜员时期是一个夯实业务基础和客户基础的过程,在面临早八晚七的工作时间、如履薄冰的业务操作、无所不在的 KPI 和营销指标等情况下,依然需要抽出时间充电,包括业务知识和营销培训,也包括证券从业、保险从业、CPA、CFA、经济师等培训和考试,在完成业绩的同时,也要努力转岗作大堂经理或客户经理,或累积资本责任。
4、 营销层
无论是大堂经理还是客户经理,扎实的业务知识、坚实的客户关系管理是两大利器。据说信贷管理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一方面在于其绩效提成较高(当然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也更大),另一方面也在于对公业务能够建立起职业壁垒,累积从业经验和行业资源。
5、 管理层
会计主管和行长已经属于管理层,前者负责网点纷繁复杂的会计工作,后者负责大客户关系维护和网点内部管理。至于升任二级支行、二级分行甚至一级分行的管理层的情况,我就不清楚了。
6、 跳任
由于银行竞争激烈、经营同质化等因素,(特别是柜员)跳槽是非常普通的事情,有从国有银行跳到股价制银行的,也有从银行跳到其他金融机构的。水往高处走,我觉得有两点是应该谨记的:跳槽也要有足够的资本积累;看人脉看缘分。
三、惠人达己
1、尽管银行理财产品的出现让银行营销有大众化的趋势,但其营销依然停留在关系营销底层面,特别是在为客户提供套餐式服务的基层网点中。但我奉信的生意经是“惠人达己”,不管做什么生意,其成功模式肯定是先让别人受惠,再让自己受惠,特别是销售产品给自己的客户时。我想那些销售业绩特别突出的经理,肯定深谙营销之道,深谙客户关系管理之道。1、建立自己的价值。专业知识、行业经验、人生阅历、人脉资源、资本资源等形成一个人的价值,而且是可以“被人利用的”价值。我们从“被人利用”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更能够收获实质性的利益——因为别人需要你,因为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更美好。想要获取这种价值,除了先天优势之外,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这就要求自己在某一领域内做深做透做大做强,直到形成自己的权威力和影响力。尽管大部分经理是提供套餐化服务,但你可以进行差异化竞争,掌握个人理财能力,掌握客户真正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
2、传递自己的价值。不能产生利益的资本是死资本,不能分享出去的资源是死资源。只有将自己的价值传递给他人,才能够让他人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这种传递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其实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满大街都是,甚至其技术层面也是非常简单易行的,无非就是做好系统记录定期打电话或拜访,但能够做深做透的人恐怕为数不多。
3、建立价值交换中心。做好以上两步(特别是持之以恒),自己就成为价值交换中心。例如,当你让 10 位优质客户受益,而这 10 位朋友平均拥有 100 个普通朋友,于是你就有能力影响到这 1000 个人,当他们有理财需求或投资需要的时候会马上想起你。
四、自我投资与护城河
所有的资本都源于自我投资,无论是投资于知识,还是投资于人脉。企业要建立“护城河”,职场人士也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包括专业知识、从业经验、人脉资源等。多说无益,踏踏实实把现在的事情做好,把每一天都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