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生活常识

苜蓿怎么读(孙志勇:苜蓿的回忆|朗读 孙克慧)

苜蓿怎么读
你不一定要点蓝字关注我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苜蓿在庄浪人的心目中有丰富的大记忆,也有着特殊的情感。因为它曾是一代人的“救命草”,它也成为西北黄土高原上最伟大的卫士,以顽强用质朴的风格和生命的绿色去覆盖沟和坡,肥了贫瘠的土地,肥了栏里的猪羊,肥了我们充满希望的日子。

点击收听主播的声音
苜蓿的回忆 来自读庄浪 –> 00:00 17:03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听             读
苜蓿的回忆
         庄                 浪
作者 孙志勇| 朗读  孙克慧
偶翻《现代汉语词典》,在苜蓿的条目下,有这样的解释:多年草本植物,叶子互生,夏叶由三片小叶构成,小叶长圆形,开蝶形花,紫色,结荚果,是一种重要的牧草和绿肥作物。”不知为什么,这两个字于我是那样的敏感,竟陡然在我的面前立起来。我记忆中的苜蓿,远比这词典平面的解释要丰富的多。写这段文字,我不比搜索枯物地去构思、遣词,那些有关苜蓿的回忆像潮水般滔滔不绝的涌入我的笔端。
 一提起苜蓿,陇东高原上的农民大概多数会油然的和一九六0年联系起来。在那艰难的岁月里,他救活了多少垂危的生命,复苏了多少人家烟囱里的炊烟,又有多少辛酸而富有传奇的故事和它相联系呢?
这年,我五岁。在正常情况下正是和禾苗一样长身体,像兔子一样天真烂漫贪玩的时节,而我们这些同龄的孩子迎接来的却是潮水般漫来得饥饿,加上“共产主义”的大食堂,几乎成为竭渊之鲋。
每天黄昏的时候,我趴在大门的门坎上,望着食堂门口,看见有人提着瓦罐走进去的时候,我急忙去喊父亲,这时父亲便提着那只黑黝黝的瓦罐走了,我就拿上那只和盒子一样的大碗端坐在土炕上,焦渴的等着父亲分舀那罐照见人的糜面糊汤。当父亲“咚咚”的脚步声在门道里响起的时候,我已经咽几回口水了。
不久,各处传来饿死人的消息,这恐怖的阴影笼罩着人们,人们就像耗子一样到处找寻可以充饥的、哪怕有一点维系生命功能的“食物”。草根铲光了,榆树皮剥光了,人们便到处找寻那无异于救星的牧草——苜蓿。
我家拔苜蓿的主要是十二岁的哥哥和十岁的姐姐。夜幕降临的时候,兄妹俩才像影子一样回来。他们一边叨叨絮絮地说这一天所经历的“风险”,一边喝完分下的糜面糊汤,接着煮苜蓿。

       苜蓿下在锅里,往灶中放把火,浓烟很快笼罩了屋内的各个角落。(烟囱堵着,因为工作组随时会突然出现在门口)。
       苜蓿终于炼丹一样艰难的煮熟了。母亲摇醒已经睡熟的我,在泛着黄绿色的苜蓿上洒一小撮盐,一家人就围在小炕桌前,有滋有味的吃那团没有一星油的苜蓿菜,那段日子里,苜蓿几乎垄断了锅灶,苜蓿团子,苜蓿饼子,苜蓿面……
大概童心在任何艰难困苦中是不会泯灭的吧。每当哥哥和姐姐讲起山野外的山丹花、狗曲子、打碗花、呱啦鸡便煽动了我心中好奇的火苗,就下决心无论如何要跟着他们去开开眼界。
       不管爹娘怎样哄、吓、拉扯,终究抵不住我哭闹的强烈攻势,最后只好让我跟着去。
       山野第一次在我的眼前展示了她的美。苜蓿地力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苜蓿上开着蝴蝶般的小紫花,又间着红的、蓝的、黄的……各种各样的小花,草地上还蠕动着叫不上名的奇妙的小虫。
哥哥姐姐不满我的左顾右盼,他们要我加入把苜蓿的行列。这样,我们三人像鸡雏一样匆匆拔起来,忘了时空的存在,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别的人存在,更忘了这块地还有人看管着,背篼快满的时候,忽听一声断喊:“站住!谁家的娃?”

      哥哥、姐姐连忙抓起背篼拼命的跑下山去,忘了拉上吓呆了的我,我转身看,只见一个须发蓬乱、面目熏黑的老头,正睁着一双发红的眼睛瞪着我。
我想一只扣在竹筛下的小鸟,被着突如其来的事便吓得手足无措,撕天裂地地大哭起来,跑到半山坡的哥哥和姐姐才知道哭喊着叫我。
       那老头一步一步向我走来,我心中的恐惧已一分一分的增加,索性平坐在地上,等待着那劈头盖脸的一巴掌……
我从指缝中看见他那双烂得没有眉眼的麻鞋,等待着巴掌落下来。但是,巴掌终究没落下来,我诧异地望着老头,发现他的眼光不象刚才那样凶狠,甚至有些慈祥与温和,但紧锁着眉头。半晌,他竟落下泪来,落在我的手背上,接着屈下膝,弯下佝偻的腰,从怀里掏出一张黄葱葱的苜蓿饼放在我手里,一句话没说转身上坡去了。我看着他的背影,脖子一抽一抽的,边哭边用袖子抹眼泪。
       在那段日子里,有很多故事和苜蓿有联系。
      说来也巧,一位落脚在我们家乡当教师的天津人,看上我家隔壁拔苜蓿的大姐。他到她家做客,问未来的岳父,你们家生活主要靠什么?老岳父回答“苜蓿”(我们家乡把“苜”念做“女”,教师家乡的方言把“婿”念做“蓿”,这位教师一听心里发毛了:“你说什么?靠女婿?女婿是靠不住的啊!我每月只有三四十块……”这位老人一听就哈哈大笑起来,就客气的打发了这位没有“乘龙”的“快婿”。
        家乡的“救命草”是不容亵渎的。
       多少年过去了,我也临近而立之年,当饭桌上摆上一顿丰富的饭菜;每当我看见劳动的农民身上丰满的肌肉;每当大街上走过一个挺拔的青年;每当看到那些红润可爱的儿童,我便常常想起那些艰难的岁月和救人于死亡线上的苜蓿。每当我在路旁发现一颗苜蓿芽,我总要拔起来放在口里咀嚼,便油然想起那位给我饼子的老人和一系列心酸而富有传奇的故事。它像一把尺子,让我去衡量生活的昨天和今天。它像一把火炬,燃起我为祖国为人民忘我工作的火焰。
       啊!苜蓿,你已经发挥了你应有的功能了,你应当成为西北黄土高原上最伟大的卫士,你顽强的用质朴的风格和生命的绿色去覆盖沟和坡,去肥生长你的土地,去肥栏里的猪羊,去肥我们充满希望的日子。

作者

 
孙志勇
原庄浪县文联主席,作家,在民俗学方面颇有建树,曾在报刊、杂志发表诗、文多篇。主创庄浪眉户剧《暖风》,主编《爱我平凉.庄浪卷》。

诵者

 
孙克慧
 就职于庄浪县老干部局,热爱文学,喜欢读书,希望能用声音创作一个全新的世界! 

后期制作:空万里
背景音乐剪辑自:広橋真紀子 – One Love – 纯音乐版,Dennis Kuo – Winter Story – 纯音乐版

长按下面二维码可以关注订阅读庄浪哦

读庄浪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故事
每一块梯田都有一首诗
每一处风景都有一个传说
读每一片土地的传说,每一块梯田的诗篇,每一个人的故事。听关山深处的鸟鸣,朝那湫水的浅唱,村头古老的记忆。遇见好声音,一起读庄浪。

期待您赐稿、献声、打赏!为了鼓励原创和促进朗读,打赏所得全部归作者和朗读者所有。投稿须为原创,朗读音频可以是 人声不配背景音乐。
投稿联系方式:qq 1207310399   微信 kadwhy

苜蓿怎么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