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盛开的蜀葵花
文/李宏文
几天前,回老家一趟,在朴素的农家小院前后、篱笆角落、道路两旁,一片片一丛丛蜀葵,比人还要高的枝干上,肆意开放着一串串花朵儿。放眼望去,密密匝匝,绚丽多彩、令人炫目,刹那间惊艳了我的双眸,拨动着我的心弦。在夏天,山里万物葱笼,铺天盖地的绿叶是夏天的主宰,开花的植物并不多,即便开花花期也不长。然而,蜀葵花儿以它朴素、大方和繁茂,顶着蓝天白云,摇曳在盛夏,一簇簇、一串串、一片片,红色的、白色的、粉色的、黄色的,还有很稀少的黑色的,硕大的花儿,挤挤挨挨涂抹了夏天,散发出迷人的馨香,凝聚着火热的激情。
这些我小时候司空见惯的花,农村人给了它最朴素的名字“磨磨盘”,还有的叫“鸡更更”,这可能都是方言。但是,我记忆犹新的是把花瓣摘下来,撕开花柄,有点黏黏的丝,把它粘在鼻梁上,然后学着公鸡打鸣,这也许就是它叫“鸡更更”花的由来吧。当然在农村没有一个人真正去了解它的学名及出身,当我拍照发朋友圈时,好奇心使我百度了一下,顺便又了解了它的前世今生,才知道它的学名叫“蜀葵”,因其笔直挺拔的风姿,高可达丈许,而且花多为红色,故又名“一丈红”,让我感到了自己的孤陋寡闻。
其实,蜀葵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常常读到它,就是没有和实物联系在一起。唐代诗人岑参的《蜀葵花歌》就是借蜀葵咏志。“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诗中体现了诗人有怀抱家国的抱负,但仕途失意,怀才不遇一直未获大用的他,对自己功业无成一直怀着无限的悲痛之情。虽然如此,但诗人并不气馁,也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依旧可以看出他还是个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诗人。原来蜀葵就在自己身边,它就常年盛开在我家的房前屋后。花朵盛放是植物的本质,花儿凋零是自然的规律。没有人去播种,没有人照顾,一年又一年,盛放凋零,拔了又长,越拔越多,越开越旺,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仔细地看着门前的蜀葵,它的主杆多有丈高,叶子的根部,有两个甚至多个花苞露出来。从它们主杆的一半处直到顶端,花蕾缀满枝头,而这时候距离顶端足有尺把的主杆的叶子,好像忘记了生长,只有小小的叶芽、叶片。一颗颗小小的花蕾想深藏其中,却直接享受着阳光雨露的滋润。那些率先开放的花朵,有单瓣的也有重瓣的。单瓣的,就像一个个挂着的小灯笼或者小荷包,绿色的花蒂紧紧地包裹着花骨朵,只在顶尖处羞涩地露出粉嫩的脸。多瓣的花蕾,花瓣螺旋般紧紧地旋钮在一起。绽放时,那一串串、一嘟嘟、一簇簇、一丛丛、一片片,那层层叠叠的娇艳欲滴的碎碎芯片,就像蝉翼般颤动着、摇曳着,层层打开,燃烧在炎炎烈日之下、悠悠蓝天白云之中,硕大的花朵,鲜艳的颜色,形成绿色的篱笆和天然屏障,彩蝶翩翩起舞,蜜蜂你来我往。
自小蜀葵给我的印象是不挑地方,路边、溪边、荒坡、垃圾堆边,什么样的环境下都可以生长。故在农村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有它挺拔的身姿。不多言语,只是努力绽放,妆点着这世界。唐代诗人陈标的《蜀葵》“眼前无奈蜀葵何,浅紫深红数百窠。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嫌处只缘多。”就是描写蜀葵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梅花骄人的香气,更没有菊花的傲霜多姿,却有着不依不饶的个性、任性、张扬,不择土壤、不选坏境,开成自己的样子。知名文化学者雪小禅在《原来,你叫蜀葵》一文中描写蜀葵时说;“你根本无需要等待人们来小心翼翼培育花籽,无需要浇水培植,无需要更多的关爱,随便给你一个角落,给你一点阳光,你就开得这样铺天盖地。”现在,我凝视着这些盛放的花朵,感动盈怀,一粒风吹而过的种子,来年便是一片绿篱花海,怀着对故乡山水的眷恋,到处都能落脚,哪儿都是温暖的家。随心而生,拼命疯长,根,深植于沃土,花,灿烂在蓝天下,一颦一笑间装点着质朴的山村情趣,为爱美的故乡人带来惊喜快乐。野生,无我,简单,随意,看似单纯的你,却蕴含着我读不懂读不完的深情。
当清晨山里的鸟叫声把我吵醒时,我立刻起床出去走走,门前的小河边蒿草上的露水嘀嗒作响,空气清凉得沁人心脾。几只麻雀在山坡上浓密的枝叶间追逐、嬉戏,它们正贪婪地享受着美丽的时光。我漫步在山间小路上,路边一簇簇蜀葵湿漉漉的,含苞欲放,分外扎眼。初升的阳光把它映得娇羞欲滴,风情万种。这时从远处传来布谷鸟的叫声,低沉沙哑,哀转久绝,如同一个不甘沉沦的老人,在山谷中歇斯底里地呐喊,天地为之动容,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觉萦绕在心头,挥不去、抹不掉。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说:“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蜀葵,或许缺少莲的清韵、牡丹的高贵,更没有兰的优雅、菊的大气,甚至比不过茉莉月季,也许是因为它太普通了,到处都是,花开满坡,但是这又有什么不好呢,虽然土生土长在普通乡村,但是却注定拥有不平凡的成长经历:一路顽强生长、靓丽前行,不计较土壤的质量,不苛求生存的环境,孤军奋战,栉风沐雨,激情盛开,这样开疆拓土的过程,注定是寂寞的,容易让人忽略的。但是,它的心路历程却始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镌刻在家乡人心灵的深处,不容轻视。看着身边这些“宅心仁厚的花”不由得陷入了深思,或许,人生最闪耀的光点,不是功成名就,不是鲜衣怒马,而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卸掉所有的光环,返璞归真,做真实的自己,一颗素心,简单快乐,无论拥有多少成功,都只是过往,一颗最自然玲珑剔透的心,不粉饰,不矫情,永远在路上,和风细雨,素颜前行。
END
作者简介
李宏文,卢氏县汤河乡人,在军队工作20年,现就职于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在军队时,长期在军队基层和师、团机关工作,热爱写作、爱好摄影,在军队内部刊物发表文章近百篇。转业地方工作后,在政府机关工作,直觉敏锐,洞察力强,在郑州日报、机关党建刊物上时有刊出。
往期作品回顾
●春暖花开等你来●二月十五祭坟感怀
●包书皮
●飘落在故乡的童年
●老家的糁子饭
●彩灯点亮卢氏不夜城
●好吃的饺子–母亲的心●该死的蚊子●相约卢氏忆芳华●难忘参军离乡那一天●尘封的石磨●教师节,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亲●秋雨后的山乡●又见老家柿子红●深秋里的一杯皇菊●怀念山里宁静的夜晚●忘不了家乡的味道●一根烟袋传家风●怀念家乡的雪●我与《卢氏文苑》结下不解之缘●老家过年●走进老家●怀念山村的那弯月亮
●月季花开香满城●唤醒山村春天的鸟鸣●大山,你是我永远的恋人●远去的书信●亮闪在记忆深处的煤油灯●记忆中的中秋●岁月刀痕 流年不负●西河?汤河●月光下的山村●冬日窗台上的一抹绿●雪夜的怀念●思念远在天边的你(外一篇)●老家的山、水、屋●致敬抗疫阻击战中最可爱的人 ●乡愁就是妈妈纳的千层底 ●那些年 那些事 ●疫情过后,我们共赴春暖花开 ●聆听郑州的声音(外一篇) ●怀念我的哑巴爷(外一篇) ●卢氏文苑 | 李宏文:军旅最美“兵之初”
卢氏文友群主办
文学顾问牛爱民 任耀榜 董建中李宏文张银成 周天鹤寇 洵(按姓氏笔画排序)文苑编辑部文苑总编:知一和文苑主编:卢一辉执行主编:张淑清责任编辑:张一瑞张欣燕一一一一:邹一楠 程向楠一一一一:李 璇 本期编辑:张 瑞投稿信箱: 一一一一一一一LSWY1818@163.com
▊声明
感谢关注《卢氏文苑》。网站与公众平台转载《卢氏文苑》所刊发的文章,须征得《卢氏文苑》授权,并请注明出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平台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平台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法律援助单位:
河南共同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
宋海峰律师
请点击“写留言”,留下您的精彩评论!点击“在看”推介给更多的微信好友!投稿作者请提供简介及照片,切忌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