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论文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鲍银霞?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读书,也即吃“补药”。因为是首篇,所以先来说说“田霞苑”这个名字。田霞是我的笔名,故名思义,是“田野里的霞光”。它一来说明我的身份,也即我生于乡村,长于乡村。二来表达我的情感,也即我无比怀念那段清贫的乡村时光。小时候,我们的村小是个教学点,只有1-3年级。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和小伙伴们就要到外面的学校去上学。四年级是在官船湾村,教室是老师住的屋子。我们的老师是“下放学生”,房子是村子里多余的,土垒的墙,家乡称之为土基房。一间是老师的卧室,一间是老师的厨房,中间那间是我们的教室。老师很仁慈,惩罚调皮的学生,是让他在卧室罚站,课间的时候,允许我们将玩耍的地盘扩大到他的厨房。五年级转到了盖在田野里的农科队上学,离家近了一点。初一初二去远一点的清水团中学,初三到更远一点的红杨中学,要过一条河,后来又到更更远一点的三元中学,不仅要过河,还要翻山越岭。上学时最喜欢晴天了,早上迎着朝霞前行,傍晚在晚霞中向着袅袅炊烟归去。那样的时光,已经化作图腾,烙刻在我的心田里。故本栏目取名为田霞苑。在田霞苑里,我将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老师们聊聊怎样写论文,以及与写论文相关的一些事情,比如怎样读书,怎样做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读书的问题。?老师们写论文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痛点,其中的一个痛点是不知道写什么。“每天都是那些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像没什么可以写的啊。”有的老师这样说。问题从哪里来?“要进行文献阅读、教育调查、经验升华、学术交往,形成研究问题。”专家如是说。怎样发现问题?“可以采取怀疑策略、变换思考角度策略、类比与移植策略、探究与体察策略,从而发现问题。”前辈指点说。然而,尽管有很多指导一线老师们怎样选题的书和文章,老师们读了依然不会选题。笔者以为,这关键是“补药”没吃够,身子是虚的,所以,长不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功力。一线老师写论文是一个实践者研究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对话的过程。有实践能力,无理论功底,当然就对不成话,写不好文章。?那么,理论的功底从哪里来?读书是一条有效路径。“读书当然好啦,可是读什么呢?又哪有时间读书呢?”有的老师很苦恼。?是的,读什么,用什么时间读,这是两个现实问题。?读什么的问题,是吃什么“补药”的问题。虽然他人推荐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去选择。这个选择能力是在跌跌撞撞的选择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的。我刚从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时,有点茫然,吃了一些“补药”,不过属于东抓一把西抓一把,未成系统。因为一是不知道有哪些“补药”,另一是不知道自己需要的“补药”是什么。但在选择和尝试的过程中,我逐渐知道了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而且不断发现有哪些适合自己的“补药”。就拿2020年春节以后的这段时间来说吧,我发现《小学数学研究》(张奠宙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这本书很适合我,于是花了两个星期读完了。这是一套丛书中的一本。阅读完毕后,我又读了丛书中的另一本:《小学数学教育概论》(宋乃庆 张奠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通过读第二本书,我感觉需要读另外两本书:一本是荷兰弗赖登塔尔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另一本是《儿童心理学》(朱智贤,人民教育出版社)。《儿章心理学》的旧版我是有的,最新的版本很快就在京东买到了。可是,《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买不到,之前复印过一本,也找不到了。怎么办?去孔夫子二手书店看看吧,果然,淘到了,只是品相不太好。小结:从发现一本好书开始,以此为线索,找到一本又一本的好书,这就是我们发现“补药”的过程。?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这是让亲们最苦恼的问题。还是用我自己来作例子吧。2019年下半年,是工作最忙碌的半年。当时是在读《数学史概论》(李文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因为忙,读着读着,就停了一段时间。下次拿起书来,感觉内容生疏了。甚至有一次,停了一个多月后,竟然找不到书了!所以,2020年,我下定决心,换一个大的包包,将书随身带着。即使忙,每天在地铁上,在路途中,都拿出来看一眼,即使只能看几行字,也可以保持住不中断。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每天看一章,如果时间不允许,那就每天看几页甚至几行。小结:无论多忙,认定了一本书,就持续地读下去,即使没时间,也要保证每天摸它一下,瞅它两行。?唠唠叨叨地说了这么多,也没什么逻辑。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写论文是需要读书的,理论与实践对话,是需要吃“补药”的。只有多吃“补药”,把自己的功力长上来了,他人教的那些策略,才可以用得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