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燕窝属贵细药材,传统的滋补品。中医认为燕窝性平味甘,归肺、胃、肾三经。
早在清朝初年赋予燕窝“润肺滋阴、化痰止嗽、益气补中”的药性内涵,把其纳入中药,常用于治疗肺虚之哮喘、气促、久咳、痰中带血、咯血、支气管炎、出汗、低潮热等症;补虚养胃、止胃寒性,可治疗胃阴虚引起的反胃、干呕、肠鸣声等症;滋阴调中,凡病后虚弱、痨伤、中气亏损、气虚、脾虚之多汗、小便频繁、夜尿,均可食用燕窝进补调和;妇女在妊娠期间、产后进食,有安胎、补身之效。
翻阅古代文献,历代医家、食家对燕窝赞不绝口,厚爱有加。今精选如下,以飨读者。
一、医书最早记载
《本草逢原》(张璐,1695)是这样记载燕窝:
能使金水相生,肾气上滋于肺,而胃气亦得以安。食品中之最驯良者,惜乎本草不收,方书罕用。今人以之调补虚劳咳吐红痰,每兼冰糖煮食往往获效。
二、养肺
润肺是燕窝的经典食效,为历代医方医书所首肯。民间有用燕窝配白芨各6克加冰糖炖食,对肺结核咳血最为适宜。
《本草再新》:燕窝大补元气,润肺滋阴。治虚劳咳嗽。
《本草从新》:燕窝大养肺阴,化痰止嗽,补而能清,为调理虚损痨瘵之圣药,一切病之由于肺虚不能清肃下行者,用此皆可治之。
三、和胃
燕窝是养胃佳品,入胃补中是其三大功效之一。
《本草求真》:入胃补中,俾其补不致燥,润不致滞,而为药中至平至美之味者也,是以虚劳药石难进,用此往往获效。
《得配本草》:调理虚损之品,惟此为最。化痰润肺,淡煎。滋阴养胃,和米煎粥,或冰糖煎。
《红楼梦》: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四、滋肾
燕窝的补益作用极佳,凡久病体虚、羸瘦乏力、气怯食少者,都可把它作为滋补品。
《食物宜忌》:壮阳益气、和中开胃、添精补髓、润肺、止久泻、消痰涎。
《本经逢原》:能使金水相生。
《本草求真》:入肾滋水。?
五、补心、缓肝、清目
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木旺则克土,就是说肝火旺会影响脾胃的功能,食燕窝则可滋阴平肝。 眼睛的生理功能与全身腑脏经络均有关系,尤与肝最为密切。所谓“肝开窍于目”和“肝气通于目”。食用燕窝不但滋阴平肝,还能使目清神畅。
《医林纂要?药性》:甘能和脾,养肺,缓肝。咸能补心,活血。
六、药方
《内经类编试效方》治老年疟疾、久疟、小儿虚疟、胎方:燕窝三钱,冰糖半钱,顿食数次。
《文堂集验方》治痰喘方:秋白梨一个,去心,入燕窝一钱,先用开水泡,再入冰糖一钱蒸熟。每日早晨服下,勿间断。
《本草纲目拾遗》治反胃久吐方:服入乳,多吃燕窝。
《救生苦海》治噤口痢方:白燕窝二钱,人参四分,水七分,隔汤炖熟,徐徐食之。
《岭南杂记》治膈痰方:燕窝白者入梨加冰糖蒸食,能治膈痰。
七、燕窝品质
《药笼小品》:肥白为佳。
《饮食须知》:黄黑霉烂者有毒,勿食。
八、燕窝禁忌
《药笼小品》:多痰者忌。
《本草便读》:胃虚食少、以及脾肾阳虚者,均属不宜。
九、燕窝食谱
1、食疗
《药笼小品》:养肺阴,滋脉络。骨节有声,用糯米煮粥服,即疗。
《本草害利》:甘淡平润,大养肺阴,化痰止嗽,补而能清,治肺气不能清肃下行之症。又能开胃气,已劳痢。可入煎,或单煎汁服。若以煮粥,或鸡汁煮,则乱其清气补阴之本性矣。用冰糖煎则甘温矣,能助肺气清肃下行也。
2、燕窝贵物,原不轻用
《随园食单》:燕窝贵物,原不轻用。如用之,每碗必须二两,先用天泉滚水泡之,将银针挑去黑丝。用嫩鸡汤、好火腿汤、新蘑菇三样汤滚之,看燕窝变成玉色为度。此物至清,不可以油腻杂之;此物至文,不可以武物串之。余到粤东,杨明府冬瓜燕窝甚佳,以柔配柔,以清入清,重用鸡汁、蘑菇汁而已。燕窝皆作玉色,不纯白也。或打作团,或敲成面,俱属穿凿。
《随园食单》作者袁枚
3、燕窝咸食,味道不凡
《醒园录》:用滚水一碗,投炭灰少许,候清,将清水倾起,入燕窝泡之,即霉黄亦白,撕碎洗净。次将煮熟之肉,取半精白切丝,加鸡肉丝更妙。入碗内装满,用滚肉汤淋之,倾出再淋两三次。其燕窝另放一碗,亦先淋两三遍,俟肉丝淋完,乃将燕窝逐条铺排上面,用净肉汤,去油留清,加甜酒、豆油各少许,滚滚淋下,撒以椒面吃之。
用熟肉锉作极细丸料,加绿豆粉及豆油、花椒、酒、鸡蛋清作丸子,长如燕窝。将燕窝泡洗撕碎,粘贴肉丸外包密,付滚汤烫之,随手捞起,候一齐做完烫好,用清肉汤作汁,加甜酒、豆油各少许,下锅先滚一二滚,将丸下去再一滚,即取下碗,撒以椒面、葱花、香菇,吃之甚美。或将燕窝包在肉丸内作丸子,亦先烫熟。余同。
4、上品燕窝粥
《老老恒言》:上品燕窝粥,煮粥淡食,养肺阴,化痰止咳,补而不滞。煮粥淡食有效。色白治肺,质清化痰,味淡利水,此具明验。
5、燕窝汤名贵无比
《浪迹三谈》:今京师好厨子包办酒席,惟恰外取好燕窝一两,重用鸡汤、火腿汤、麻菰汤三种之瀹,不必再加他作料,自然名贵无比。
博士谈燕窝中山大学基础医学博士后————————广州中医药大学
医学博士扫描关注博士微信
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