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常识

三缄其口是什么意思(三缄其口)

三缄其口是什么意思

汉朝刘向在《说苑·敬慎》里记载了一个故事: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这个故事就是成语“三缄其口、多言多败、多事多患”的出处。故事翻译过来是这样的:孔子去了东周的国都,到国王祭祀先祖的太庙参观,看到在台阶的右前方,站着一个铜铸的人像,这个铜人的嘴巴上贴了三道封条,在金人的后背上刻着铭文:“这是古代一位说话极其慎重的人,警戒啊!平时不要多说话,多说话一定会让自己做事失败;不要去做那些超出自己职责范畴的事,多事一定会给自己带来祸患。”这个故事中的“多言多败”,是告诫我们要在适宜的时候说适宜的话,并不是什么时候都不说话。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意思是说:“还没有轮到你说话的时候,就抢着发言,这是性情急躁;而该你发言的时候,你不说话,这是故意隐瞒;而不察言观色就随便发言,就是睁眼瞎子。”最重要的是,我们平时一定不要说牢骚话,不说抱怨话,因为发牢骚与怨天尤人会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带来麻烦和祸患,古语云:“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是至理明言呀!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难免觉得有些事、有些人会对自己不公平,感觉受到了委屈,委屈了就难免发牢骚,牢骚多了就变成了抱怨,抱怨久了就成了是非,有了是非倒霉事就会找上自己。牢骚和抱怨是垃圾,不管是领导、朋友还是家人,没有人喜欢听这些负能量的东西,当无意的牢骚和抱怨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和传播时,到后来可能“怎么死的都不清楚”。其实牢骚和抱怨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能改变现状,何必要牢骚和抱怨,努力去做,改变它就行了;如果不能改变现状,牢骚和抱怨又有什么用,适应就行了,何必烦了别人,害了自己。我以前有一个同事,工作能力很强,业务也非常熟悉,常常加班加点的工作。但就是有一个毛病,每当领导给他分配工作时,他没有一次是爽快答应的,常常是牢骚一顿,扯一通客观原因。要么是现在正忙着什么了,实际上他什么也没有做;要么夸大工作的难度了,实际上工作没有那么难,再说了领导又不是不了解工作;实在没什么可说的,就扯一扯最近几天工作太多,身体什么部位累坏了等等。每当这时,我都观察到领导会把脸沉下来,非常不高兴。然而,虽然他发一顿牢骚,但工作还是会接下来,该怎么做怎么做,有时还要加班加点,最后都会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不过,这个爱发牢骚的毛病影响了他一生,前些日子我还打听了一下他的情况。从20年前就是业务骨干,现在快退休了,仍然是业务骨干,还做着与原来差不多的工作。而那些他曾经瞧不起、业务能力确实赶不上他的同事们,都是升的升,提的提,有的成了他的领导。听说他现在牢骚和抱怨更多了,可能他一辈子都不会知道问题出在哪了。我同事的牢骚和抱怨仅仅是影响他的升职,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事,但有些时候,牢骚和抱怨会要人命的。下面这个历史故事就是这样的,能不引以为戒吗? 父子二人皆死于多舌北朝大将贺若敦就是一个喜欢牢骚和抱怨的人。在那个天下分崩离析,战乱频繁的年代里,出生于军人世家的贺若敦是一个天生的将才。他投效了北周政权,立下赫赫战功,受到了周太祖宇文泰的赏识,官至骠骑大将军,受封公爵。但是到了明帝时期的某次战争中,由于连降大雨,江水暴涨淹没了周军的粮道。陷入绝境的贺若敦设计骗过了敌军。虽未立下战功,却也算是全军而退。然而,却被北周权臣宇文护废为庶人。在里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与敌人周旋近一年,好不容易全军而退,却落了个丢官罢职的下场,贺若敦心里的愤懑是可想而知的。虽然后来又被起用,但终究没能像同资历的那些武将一样,授封大将军,满腔的怒火让他再也管不住那张”大嘴巴”,当场就对传令使大动肝火。传令使灰溜溜地回去之后,立即就将贺若敦的不满和牢骚添油加醋地报告给宇文护,宇文护大为震怒。这个连皇帝小命都操控在手里的权臣又怎么能容忍贺若敦的满口狂言?于是,他立即下令将贺若敦征召入京,并逼其自杀。 ? ?临死之前,贺若敦充满悔恨地告诉儿子贺若弼:”我当年很瞧不起晋王宇文护,常在别人面前说他只配看门护院、端饭钵,今被他以谋反罪逼迫自杀。我就是因为这条舌头把命给丢了,所以你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个教训!”说完之后,他拿起锥子,狠狠地朝儿子的舌头刺去……。10年后,贺若弼长大成人,继承父志,驰骋战场,智勇善战。每临深夜无眠,总会想起老父血流满面的情景,常常暗自神伤。再后来,贺若弼官至大将军之职,家道也随之显赫了起来,一时荣耀无双。但是巨大的荣耀和震天之功使他逐渐开始目空一切,深夜间再也想不起片片鲜血、悲怆教训。在朝廷之上,他对皇帝的人事安排常发牢骚,大言称别人只配打水扫地,自己才功高盖世,宰相之位非我莫属。甚至在与同僚议论国事的时候,也俨然以宰相自居。谁知道隋文帝却任命杨素做了宰相,而他仍然只是将军。这让他很没面子。这个时候,心里严重不平衡的贺若弼已经完全忘记了父亲的教训,和他父亲一样更加口无遮拦地大发牢骚。被隋文帝免职之后不但不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怨言更多。隋文帝能容忍他,不杀他。但是隋文帝的儿子隋炀帝可没有那么好的脾气。一听到贺若弼在背后发自己的牢骚,立即就把他给杀了。可见管好自己的嘴巴是多么重要啊! 欢迎关注“韩文治国学与生活”,微信公众号:HWZGXYSH,搜索关注即可,或点击题目下面的蓝色字“韩文治国学与工作和生活”进行关注。加微信好友,请搜微信号:rushiputi;加QQ好友,请搜QQ号:503661340。

三缄其口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