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新石器时代
原创文章 谢绝转载
梅,自新石器时代始。这是有据可考的。但那时候并没有文献的记载,我们也无从得知人们对梅的认识。只能通过考古和馆藏,去想象当时的情景。
南京博物馆保存的江梅堰镇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梅核,湖北博物馆里存放的1966年湖北江陵望山战国古墓的梅核,将梅的历史,定格在了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就有,那么,更早呢?旧石器时代呢?应该,或许,差不多,也有吧?
当火还未被应用之时,肯定不会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古代文献说那时候:“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那就是生嚼?我仿佛穿越万年,看到了一个裹着兽皮,手拿石刀的人,伸手采下一颗青黄相间的梅子,迫不及待的一口,口水流了一地…一如我此刻的吞咽。用火烹饪以后呢?岩烤梅子?梅子茶?梅子煮鱼?哇哦,继续口水……
无从查考,自然可以天马行空。但我们尊重历史,就要有个正确的认知。
梅最初被我们的祖先应用是在七千多年以前,梅引入栽培大约是五千年以前,梅花是从果梅演变而来,梅花的开始大约是两千多年以前。
在中国历史的早期,我们现在所称呼的蔷薇科的梅,一般被写作“某”或者“楳”,古文作“槑”。而梅,却用来指樟科的楠[古代写作“枏”或者“柟(都读nán)”]。后来假借“梅”指蔷薇科的梅,而梅的本字“某”,用来假借指人、地、事物而不明说其名的用词。而现在,“槑”已经变成了网络梗,成了呆呆的可爱。好吧,也未尝不可,存在就是合理。
西周初年到春秋末期,《诗经》出现了,《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我们也从这些最早的文献中,发现了梅的身影。诗经中有五篇写到梅:
摽有梅(《诗经·国风·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终南(诗经·秦风)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墓门(国风·陈风)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
鸤鸠(诗经·曹风)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
四月(诗经·小雅)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至于其中哪些是写梅,哪些是写楠,我们首先可以看到,摽有梅的梅,肯定是梅,其他的,交给史学家吧。我们只需轻轻吟诵:“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2500年前的女子,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梅子黄时,细雨如丝。手扶轩窗,浅吟低唱:“细雨纷纷落青梅,闺中女儿思良人。梅子快落尽,而你在何处?” 好美好美。
自此开始,梅,出现在了各种文献中:
《山海经》:又东北三百里,曰灵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膜,其木多桃、 李、梅、杏。
《尚书·说命》:
“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梅以果实的姿态,陪人们走到了汉初。《西京杂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姻脂梅。”西汉末年扬雄作《蜀都赋》:“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约在2000多年前,梅已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了。
到了南北朝,艺梅、赏梅、咏梅之风更盛,南宋杨万里《和梅诗序》:“梅于是时始以花闻天下”。《金陵志》:“……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
宋,一个审美领先世界1000年的时代,梅花从此刻开始,罗浮一梦,一梦千年!
无数的大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写出第一本梅花著作《梅谱》的范成大。
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妻鹤子的林和靖。
写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陆凯。
写下“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王安石。
写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陆游。
还有写下“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等四十多首咏梅诗的苏轼。
……
梅入画,有史载始于南北朝,至宋僧仲仁方盛,称“墨梅始祖”。名家有扬无咎,徐禹功。范成大所著的《梅谱》中说:“近世始画黑梅,江西杨补之尤有名,其徒效之者实繁。”杨无咎的绘画一直影响到元明清的许多画家,包括王冕。包括今天的画家。
从毛主席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跟着新中国,走进了全新的时代。
[陈俊愉教授]
陈俊愉教授的研究,把梅花呈现在世界面前。品种繁育,国际登录。南梅北移,二元分类,2013年,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启翔领衔的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世界首张梅花全基因组变异图谱。程杰老师的《梅文化经典读本》让我们对梅文化,有了系统的认识,陈俊愉,赵守边,包满珠,张启翔……无数的梅花人,为了梅花,穷尽一生之力。让我们致敬所有为了梅花努力的人们!包括全国勤劳的花农,各地的梅园,传播知识的无私的爱好者, 是你们,让梅花走进了千家万户。
而今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起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只留清气满乾坤”,2020年,我们打败疫情,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亲手种下一株杏梅。
文化,科技,日新月异。
一眼万年,梅花的世界,让我们沉醉。
小小的一朵花,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不再是简单的一种植物,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努力向前。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努力吧,所有热爱梅花的人们!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
邮箱:123456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