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大师
知是空华 · 即无轮转欢迎关注祖道影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唐·六祖惠能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菩提本无树 华语群星 – 碧水禅心 –>
电影《六祖惠能传》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月圆之夜,首先顶礼六祖惠能大师!这是大师在圆寂之时,向大众开示的最后一个偈子,并要人“依此而修。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足见这首偈子是多么的紧要!偈子虽言简意赅,但却涵盖了整个漕溪南宗顿教宗旨,直指心要,可当下令人明心见性!可惜人多错会,不活他祖师意。今依祖教,简释此偈,期拋砖引玉,还祈诸方多指教。
在解释此偈之前,我们还是先来检阅一下当时的情景。据《坛经》记载,六祖在说此偈之前,他老人家先语重心长道:“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着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
视频《六祖法宝坛经》全文
从上开示可知,大师意在告诫弟子,你们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这才是了生脱死的根本!而人人本具的自性是“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的!祖虽说得明白,但还是怕大众误解,于是停了停,又继续开示道:“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故“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并特别强调:“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说罢,祖环视了大众一眼,才缓缓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说完这首偈子,就再已没有开囗,一直端坐至三更,才告大众道:“吾行矣。”就”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每每读《坛经》至此,不觉泪流满面,这是六祖彻底悲心,和盘托出,再三叮嘱,要我等见性啊!
“兀兀不修善。”兀兀不动义,不修,就是不造作、取舍。善即善恶。自性本自如如不动,没有任何造作取舍。有修有证,皆是造作,取善舍恶亦是造作。六祖曾开示说,”善恶是法,法非善恶。”乃至一切人我、是非、对错、明暗、净秽皆是二元对立之法,不是佛法。所以,自性离却一切对待,是绝待圆融的!
不要一说不修善,你就不去做善事了,那就大错,是你不会祖师意。须知,祖师说法,万法尽通。不修善,就是要人不着相。《金刚经》上说,“应生无所住心而行布施”。所谓无能施,无所施物,亦无受施者,三体即空,如此而行布施,功德最大。切记,不要我说功德大,就又着这个功德相。
当年宠居士将万贯家财,沉船湘江后,自己却以鬻竹器为生,很多人不解?这么多金银财宝,不去布施,做做善事,救济一下穷人已好,为何沉湘江呢?殊不知这是居士在作人天示范,要人打破这个布施相。财布施是小,法布施才是救人慧命,不至沉轮永劫。曾记得梁朝傅大士《金刚经颂》中就有偈警告世人曰:“宝满三千界,斋持作福田。唯成有漏业,终不离人天。”我们再来看下一句。
“腾腾不造恶。”人多以为这句和孔老夫子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大意颇为相似。其实不然,从世间法的角度来看,不逾矩,逾即逾越。矩,规矩。就是能随心所欲,而不坏规矩。这只是狭义的理解,形容夫子的境界不可思议,实非我等能知。只不过这话还有一个规矩在,可见立言之难。但佛家却认为“有法之法小,无法之法大”。尤其是禅宗参究一路,对境无心,处处在定,纤毫不犯,早已心外无戒了。何况世间法的规矩,和佛教的戒律相去甚远。比如钓鱼者,逸事也,虽不坏规矩,但却持生杀之大权,有损慈悲之心。其它,例类可知。
而“腾腾不造惡”,意旨深远。简单来说,腾腾,就是任运腾腾,自由自在,无所束缚的样子。不造恶,造就是造作,有造有作就有染。恶好恶、憎爱,即一切染污之名者是。故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不造恶就是不染污。自性虽本自如如不动,但却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妙用恒沙,应化无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自在自如,清净无染。《楞严经》上说:“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坛经》六祖也说:“自性能生万法,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可见一切皆不出我心外。
初见性之人,觉照之力不够,还没有彻见本性,还需好好保任,务要时时觉照,护持好这个自性不失。等保熟了,不走着了,这时就需要放,放就是放任。就好比一个人在山里待久了,得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历练历练,考验一下自己的定力,看看是否还动心。如不为一切境界所转,那就连保任的功夫也不要做了。一如六祖所示:“但使六识出六门。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这就是体用如如、应用无碍的无相大定,没有出入,不拘定相,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一切都在定中,无有不定时。
”寂寂断见闻。”寂寂,惺惺寂寂。自性虚廓,亦非虚廓之相,无有方所,亦无边畔。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又非寂非照,只是惺惺不昧。六祖曾对内侍薛简曰:“以智慧照烦恼,此是二乘,小儿羊鹿等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讲到”断见闻”,则误解的人更多了。怎么断见闻呢?不见不闻,那不是愚痴法吗?显然,这个断不是断灭,若是断灭,后头那句“荡荡心无着”就无法解释。果真见闻都断了,还说什么着不着呢?那是土木金石!由此可知,断见闻决不是要你断所见所闻,而是要断我们这个见闻后的相续心。自性寂寂,惺惺不昧,不是死在那里不动,你尽管见、尽管闻,只是不相续。这一点,六祖在《坛经》中说得非常明白:“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
”荡荡心无着。”荡荡,空空荡荡,心里不着一些子。尽管见,尽管闻,只是不相续。不要看到这个,我喜欢,看到那个,我想要。喜欢的、想要的得不到,就起烦恼、生嗔恨,那就是没有断,还有相续心在,这叫流浪生死。“心体无滞。即是般若。”虽使六识出六门,无染无杂,心空空的,一些子粘着都没有。如还有一丝丝情见在,都是生死根本。
列上可知,偈子大意是说,自性本自如如,没有任何造作、取舍,任运十方,随缘自在,无有染污。惺惺然,寂寂然,不舍见闻,而心空空的,一点儿粘着都没有。为何能如此?盖因“自性有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这是六祖惠能大师说的!正所谓”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讲到这儿,蓦然心中一时顿现,六祖依旧端坐目前,正在为大众说法,正是:
六祖示寂日,彻底露悲心。 漕溪顿教旨,终偈全体现。
再次顶礼六祖惠能大师!大师慈悲,开示未悟,令我等见性。粉骨碎身,此恩难报。
可遗憾的是,就这么一个当下令人明心见性的偈子,大多却依文解义,六祖佛冤那!今次,总算简单无误地讲明白了,如若广说,其义无量,我也说不到。如还有人不会,没有关系,老实用功就是。倘若即便你明白了,也没啥好高兴的。这只是理解,理解的不顶用,不能敌他生死,关键还是在行。慧解行证,不行不证!
往期推荐
禅门中至宝,牧牛图全解《坐禅仪》| 百丈怀海禅师开示坐禅之要术 !别用修行麻木自己 , 不要被修行的假相所迷惑 !
心空境寂,了了常明|六祖惠能大师谈观照,一悟即至佛地!
非为赞赏,贵在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