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常识

关于民间故事(关于民间传说保护传承的十个观点)

关于民间故事
点击蓝字关注  非遗老王

在中国人的童年的文化启蒙中,传说是最早的内容之一。诸暨在举办第三届西施文化节的同时,举行中国六大传说传承与保护高峰论坛。邀请我国经典传说的保护地的相关负责人,共议民间传说保护传承大计,很有必要,很有意义。浙江民间传说很多,已列入国遗的有四个,白蛇传、梁祝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还有列入省遗的徐福东渡传说,诸葛亮传说,徐文长传说,曹娥传说,高机与吴三春传说等。各地对如何做好民间传说的保护传承,如何运用这一地域文化的宝贵财富,都在积极探索。我对民间传说的保护传承,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01

传说不同于传记

以前的传说故事,一般是老大爷、老外婆在大树底下、在路廊凉亭、在田间地头、在茶馆酒楼里讲述。老百姓街头巷尾家常闲谈时讲述的那些逸闻趣事,也许没有太多的文字记载、文献的佐证,但千百年来却为老百姓所深信不疑,津津乐道,引以为骄傲。这些传说故事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在民间自发传承。而且传说可以捕风捉影,借题发挥。而且这个人与那个人讲的都可能不一样,今天与明天讲的都可能不一样。传记是写实,是真有其人,确有其事,只允许细节上适当构思虚构。传记虽然未必需要字字考据,但要求本质上真实,使人得见一些历史细节。传说可以洒脱无羁,传记必须有所依据
02

传说不等于传统

西施传说距今将近2500年,梁祝传说距今已有1600余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民间口耳相传中,经过岁月的积淀,民众的传扬,不断充实丰富,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或许在传说的传讲过程中,除了人名地名,历史都是假的;或者除了人名地名,历史都是真的。民间传说在历史演变中,往往现代人讲古时候老底子的故事,用现时的眼光看过去,讲述人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思想观念等,也会在传讲中有一些新的反映。所以,传说所依存的环境在变,人的生活方式在变,百姓的思想或者说价值观念也变了,民间传说怎样融入现代生活也是一个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这些传说与人们关心的社会生活无关,那这个传说也许就没有生命力了。传说要有现实意义,传说也需要“三贴近”,传说也可以借古喻今,也可以不断地吸收新的内容和资源,使传说本身得到不断丰富和充实。
03

传说要重视传承

传说靠传,传说靠口传。当年的故事传人一代代老去,善讲故事的老人越来越少,许多故事随着讲述人的离世而消失了。当下,即使一些能讲故事的老人有雅兴传讲,也难得有闲人前来捧场了。传说的传讲人很重要,要有人讲故事,还要有人听故事,还要有场地场所让人听故事。不知道现在诸暨还有多少人会讲西施传说,还有没有人能讲上百个西施故事?各地还有没有故事大王,故事篓子,故事家,故事员,故事能手?讲故事需要场景,需要文化空间,除了妈妈对小宝宝讲故事,除了老外婆对外孙女讲故事,一般都是一个人对一个群体讲。这个讲故事的场所很重要。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传说这种原生态的、松散的、无序的传承方式受到冲击。所以,建立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传承途径,比如茶馆、书场的建设就很重要。
04

传说需要多形式的传播

在大众传媒的夹击下,传说的空间,传说的市场不是很大,已经很狭小。传说的传承传播不一定局限于口传,要编一些传说故事的读本,要有传说故事刊物,要搭建传说故事网站,要组织传说故事沙龙,要向西施传说一样,搞点衍生品、延伸品。如拍成电影、电视剧、编成舞台剧、搞个动漫、绘成连环画等等、还有像诸暨一样搞西施文化节,与旅游结合等。从传播效应来讲,传说的内容可以多样化,传说的表达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使传说的外延得到最大化的扩张,使口口相传的无形的传说化成活生生的东西,赋予传说以新的生命。要利用各种传播手段,让传说插上美丽的翅膀。
05

传说必须传神

这里讲的传神,主要是讲要突出传说的主体精神,要体现传说或者说是传主的精神内核内涵,或者说用句当今主流层面的话,要体现主流社会提倡的核心价值,要突出传说的主题精神。比如西施的美丽、智慧和献身精神;济公传说中所体现的鲜明的人民性,所体现的人道精神;孟姜女传说中哭倒长城,对暴君专制的一种抗争的精神象征;白蛇传说所体现的忠贞品质;梁祝传说化蝶所体现的悲情之中的一丝浪漫,寄托了民众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景和期盼。经典传说当中,包含了许多积极的因素。六大传说之所以经典,之所以传承至今,甚至长盛不衰,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其间的道理,自然不止一条,但有一条兴许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它体现了人民的精神企盼。
06

传说的故事情节要传奇

传说要有故事性、文学性,情节要曲折、生动,要让人不仅走入故事,还要走入心灵。西施传说很生动,情节扣人心弦。西施从一个村姑,成为越国宰相的女朋友,然后又被心上人送入敌对国家吴国做压寨夫人做王后,然后越国灭吴后,又回到了越国宰相范蠡的怀抱。西施最后的结局一悲一喜,悲的是被勾践沉江了,喜的是随范蠡相忘于江湖。还有,范蠡当官当到宰相,女朋友是四大美女之首,是古往今来最美的,做生意做成了大富豪,这是成功男人的典范。史书记载,范蠡功成名就后,视功名为浮云,辞了官;做生意成了大富豪,又都捐给百姓,很有境界。越王、西施、范蠡的故事,爱恨情仇跌宕起伏!中国人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的讲到关键时候卖关子,且听下回分解,精彩还在继续,好戏还在后头,听故事的随着剧情的发展,跟随着主人翁的命运且喜且悲。老百姓的生活在现实中也许很平淡,但他的心路历程也渴望充满传奇。
07

传说不排斥传闻

民间传说也许具有地域的原生性,也许依存于真实的历史人物,但传说毕竟是传说,它来源于乡间市井,它通过百姓口口相传,就会融注进百姓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就会不断地添油加醋,就会有演绎加工。比如济公传说,他的癫狂济世、惩恶扬善、扶危济贫、戏神降魔,他的菩萨心肠,他的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融汇了普罗大众对“英雄人物”现世的种种期盼。比如绍兴的徐文长传说、新疆的阿凡提传说,融汇了机智人物的种种睿智。民间传说可以歌颂,可以幽默,也可以戏说,什么都可以往里套,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只要传说故事体现人民的愿望,反映民众的喜怒哀乐,能为社会提供积极向上的道德力量,我们就没有理由反对撷取一些传闻,管它靠谱不靠谱。
08

传说必须传神

传说起源于民间,传播于民间,最终也只有通过民间渠道得以传承。政府能起到的只是一种扶持、引导的作用。首先是在故事的源头在传说的故乡,要培养传说故事的传讲人,要让传承地广大群众口耳相传,让经典传说与当地百姓生活互动。再是,要在青少年中开设经典传说的兴趣班,开展传讲比赛,培养传承人。再是,特别要重视把传说融入到旅游当中,把导游培养成故事传说的传讲人。所谓旅游,就是编个故事造个谣,搭个牌楼收门票。山水因为传说而生动,家乡因为名人而出彩。旅游就是从自己过靥的地方到人家过靥了的地方去玩,来旅游的人都渴望走近故事。所谓讲故事,一定要有人讲。
09

传说要与传说地生态保护结合起来

一个传说可能有数个故地,比如梁祝在杭州万松书院读书,在西湖长桥十八相送,还有,据说祝英台的家乡在上虞丰惠镇祝家庄,梁山伯在东晋时候在鄞县当过两年半县令,所以这些地方都有梁祝的传说、故事。还有与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多个省份有关系,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梁祝的传说很美好,很感人,大家都希望成为梁祝这对小情人的故乡,所以才有传说故里之争。前几年,国家邮政局发行梁祝特种纪念邮票,再度引发梁祝原生地之争。最后,国家邮政局为平衡事态,对梁祝故事发生地有争议的四省六地平分秋色,同时首发。争抢传说故里,争抢文化资源,也不是一件坏事,说明了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关键是要重视保护传承。特别是经过上千年几百年的流变,许多传说所依附的物质形态逐渐被损毁,包括老地名也被篡改。如果没有可以依附的物质载体,可能很多传说会很快消亡。完整地保护跟传说相关的遗迹及自然景观,极为重要。目前,传说的处境怎么样?我认为不怎么样。这些相关地都有责任和义务,都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
10

传说的保护传承需要传说学理论的指导

传说就是传说,它的根本是口头方式传播。传说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吐故纳新,激浊扬清。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传说的方法途径也可以更多元更多样。经典传说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中国的。如果说,过去都是各唱各得调,各走各得路,这次论坛就是搭建了学术讨论与行政保护结合的平台。要重视民间传说的研究,要以“传说学”理论,指导传说类保护。要重视行政层面的保护传承工作交流,这次会议交流的许多措施对传说的保护会提供重要的经验,使我们今后的工作思路更为开阔,方法途径更为多样,我们的工作也会更有成效。这样的交流多多益善,希望可持续,希望经常化。
六大经典传说都是千古绝唱,怎么让千古绝唱不绝唱,依然绵延不绝,不让千古绝唱成为千古遗憾,这是我们在座的民间文学保护和研究者的责任,是当代人的责任。

——在中国六大传说保护与传承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扫二维码 关注非遗老王

关于民间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