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汤是什么
点击上方“游民星空”关注我们
一年前,郭老师在直播时偶然间说的“整点阳间人能看的东西”,让互联网中各种不同寻常的现象有了全新的评级名称:阴间,并且促使了大量诸如“这不阳间”的流行语风靡中文互联网。
这种流行文化的出现,仿佛是在上演着一场别样的意识碰撞。因为从古至今,死亡这个话题一直是很多中国人眼中的禁忌话题,虽然大部分人心中都十分清楚生老病死是何种含义,不过这种事情一旦落到嘴上,往往能够回避就绝不提及。
至少在周朝以前,人们就相信人分为阳气的魂和阴形的魄,死后也会分别归于天与地两个地方,而从古代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人间的“镜像世界”,往往承载着古人对于阴阳理论的理解。
虽然以科学的角度来看,没有“阳间人”亲眼见过阴曹地府的模样,但在古籍中,这个恐怖的地方却有着很多详尽的记载。它们大多来源于民间传说,并且其中的很多意象,都被老百姓用来代指死亡。比如人在死后要去面见阎罗王,再如投胎之前,需要一饮而尽的那碗孟婆汤。
相信即使是强如贝爷的食物链顶端的男人,在最危难的时刻,也没有尝过孟婆汤是什么味道。因为根据《阎王经》描述,鬼魂在被十殿阎君拷问和受刑之后,需要由前两殿的“工作人员”押送至第十殿,并交给转轮王,最后喝下孟婆汤忘却前生,这一过程环环相扣且不可逆。
而孟婆相比于前面十殿的各种可怕的阎王小鬼,也少了几分恐怖与凌厉。在鬼魂投胎之前的最后环节出现这一女性形象,仿佛体现着民众在构建各种虐待场景的“阴间”时,还保留着对于“阳间”人物的渴望与期待。
纵观历朝历代的古籍记载,孟婆这一角色并非只是如现在民间传言的那样单薄,在历史上,孟婆是风神、幽冥之神和民间女子三种形象,从史料记载中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但是,与中国民间信仰的诸多神灵一样,孟婆的神级身份与普通女子形象,因为本身特质不明显而逐渐失传,特质鲜明且富有意义的形象则传承并逐渐丰满,最终在人类记忆中留下了孟婆汤以及相关形象。而如今多数民间流传的说法和版本,大抵都来源于清代王有光所著的《吴下谚联》。
这本书是嘉庆年间王有光在家乡博采谚语,然后加以注释而成。此书中有两则谚语涉及到地狱的情形,分别是《孟婆汤》与《地狱在阳间》。
《孟婆汤》一文曾写道:“人死去第一处是孟婆庄……转世投胎,仍从此庄行过,有老醧留进……醧呼女孩,屏内步出三姝:孟姜、孟庸、孟戈……端茶……消渴殊甚,不觉一饮而尽……生前事一切不能记忆……此茶是孟婆汤,一名泥浑汤,又名迷魂汤” 。详细描述了鬼魂在转世投胎之前,需要喝下老妇或侍女端出的孟婆汤,来了却生前事,而有关孟婆汤的作用和属性与“迷魂汤”这一说法,很多都沿用至今。
《地狱在阳间》则通过案例展现了“十八层地狱”的具体部门与不同鬼魂的经历,期间也提到过孟婆汤的作用。而为了验证这些设定并非是作者王有光的个人想象,沈起凤在清朝中叶所著的志怪小说集《谐铎》中第八卷《孟婆庄》也有类似的说法,可见在当时的民间社会,这样的传说早有流传,并非是来源于某个作品的杜撰。
前两部书籍只是阐述了孟婆与孟婆汤的含义,而《玉历钞传警世》中的相关记载则更为详细,涉及到孟婆的昵称,甚至是孟婆汤的做法与味道。
书中有云:“孟婆神生于前汉,幼读儒书,庄诵佛经,凡有过去之事不思,未来之事不想,在世惟劝人戒杀吃素,年至八十一岁,鹤发童颜,终是处女,只知自己姓孟,人故皆称之曰:孟婆阿奶。入山修真,直至后汉。世人有能知前世因者,妄认前生眷属,好行智术,露泄阴机……”
可以看出,孟婆的气质确实与其在阴间的同事不尽相同,生前思想克制并信守斋戒,最后修真成仙。在后世,“上天敕命孟氏女为幽冥之神”,并在奈何桥边筑造“醧忘台”,专门负责让鬼魂遗忘前世。
而孟婆汤则是“采取俗世药物,合成似酒非酒之汤,分为甘苦辛酸咸五味”,这五种味道也并非空穴来风,它对应着人间五味——令人悲痛多涕泪、令人劳作而多汗水,令人享受世俗之乐而又带几分疾病之苦。从传统文化逻辑的角度来说,孟婆汤类似于美国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所说的加糖咖啡,意为“甜蜜的悲哀”。
纵观世界文明,并不是只有中国文化里会出现孟婆汤这种事物,希腊神话中的“忘川”也是与其相似的“遗忘文化”。而不同的是,前者更加强调有选择性地遗忘,而孟婆则偏向受社会统一意志和制度规范要求的集体遗忘模式,不过在文化融合中,“忘川”这一名称逐渐取代“奈河”,让这条冲刷灵魂的河流听起来有了更深层次的意味,而很多古代有关于此的设定与场景,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比如在最近公测的游戏《忘川风华录》中,虽然故事设定在忘川世界,但却有别于人们对于忘川的刻板印象,各位名士围炉夜话、谈论古今,俨然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不仅如此,名士生前的恩怨纠葛悉数延续,相隔千年之后的对话交流也能见诸屏幕。你可以遇到秦汉三国唐各朝帝王一同坐而论道的场面,也可以感受到唐代诗人与宋代词人思想碰撞时的热情洋溢。
相比于一些只假借古代人物的名号填充角色的产品,《忘川风华录》对于历史人物均只进行了适当范围的虚构与改编,并未对人物的真实生平与历史事迹进行大幅度改动。
无论是刘邦项羽之间的恩怨纠葛,还是武则天与太平公主的内心隔阂,游戏都在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让玩家看到历史,体味历史。
这样的设计让所有玩家都可以通过游戏剧情的发展脉络了解到各种历史故事与古代风物,游戏将晦涩难懂的古籍描述转换成更为现代的对话,并且在文字间加入注释方便理解,以便玩家尽可能地理解相关剧情的历史背景。除此之外,游戏场景中还隐藏着很多古人所用的日常用品,竭力满足收集控需求的同时,也在为玩家介绍一些不算知名的历史文物。
配合着设定合理且引人入胜的剧情,游戏在画面中选择了浓厚的中国风美术风格,无论是立绘、模型还是UI设计,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浓浓的国风国韵,配合着悠扬绵长的背景音乐,无论是剧情还是战斗,都让人回味无穷。
《忘川风华录》以回合制战斗作为主要玩法,并为每一个角色加入了反应名士本身特质的单人技能,比如王羲之会“带鹅出战”,苏轼会在甩出东坡肉大喊“赢了才有肉吃”,而王昭君的琵琶风雪千里则令人沉醉。值得一提的是,名士之间还拥有特别的天命设定,通过现实的羁绊组队可以形成强大的力量并完成合力一击,玩家只需要根据提示或者史实进行搭配便能在战场中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像中国丰富的文化内核和民间传说,《忘川风华录》中还隐藏着诸多惊喜与彩蛋,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究竟落入何处,杨玉环和唐明皇的霓裳羽衣究竟有多光鲜亮丽,都可以通过游戏一窥究竟,而沉浸式博物馆的体验,也能保证玩家在探索任意道具和故事时,带来截然不同的解谜体验。
主要玩法之余的休闲玩法也颇具意趣
结语
“孟婆汤”是一个缩影。它是中国民间关于社会遗忘与生死转换的文化创造,也对后人如何组织社会生活甚至心理学层面有着理论和现实的意义。相比之下,《忘川风华录》巧妙地利用这些设定,通过更加温暖和明快的方式,对中国古代名人的日常生活与思维碰撞展开了合理的想象,构筑出画风优美且受众接受程度更高的“新派历史”。如果你想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偶有闲暇之时接触古代文化风物,那么这款游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