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51期: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51期原文配音.mp3 来自周一小课堂 00:00 11:48 收录于话题 #点击播放 4个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案例分析
2016年11月24日,江西某发电厂发生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造成73死亡、2人受伤,直接损失10197万元。原因分析是由于在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下违规拆模,直接导致本次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本案例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混凝土是高层建筑建设中最常见和被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混凝土作为建筑业的主要原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混凝土具有容易成型、输送能力大、速度快、缩短工期、降低费用及能连续作业的特点尤其对于高层建筑和大体积基础混凝土的施工,更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但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接下来就带大家去学习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进入正文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1总则
1.0.1为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合理应用混凝土结构(包括钢和混凝土的混合结构),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m 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其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和结构类型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本规程不适用于建造在危险地段以及发震断裂最小避让距离内的高层建筑结构。
1.0.3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当其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等超过本规程的规定或抗震设防标准等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进行补充分析和论证。
1.0.4高层建筑结构应注重概念设计,重视结构的选型和平面、立面布置的规则性,加强构造措施,择优选用抗震和抗风性能好且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在抗震设计时,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使整体结构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
1.0.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3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13.1一般规定
13.1.1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难度大,涉及深基础、钢结构等特殊专业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施工承包的技术能力和相应资质。
13.1.2施工单位应认真熟悉图纸,参加建设(监理)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并结合施工情况提出合理建议。
13.1.3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十分重要。施工前,应针对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和施工条件,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策划和施工方案的优选,并向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13.1.4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的施工方法可能对结构的受力产生不同的影响,某些施工工况下甚至与设计计算工况存在较大不同;大型机械设备使用量大,且多数要与结构连接并对结构受力产生影响;超高层建筑高空施工时的温度、风力等自然条件与天气预报和地面环境也会有较大差异。因此,应根据有关情况进行必要的施工模拟、计算。
13.1.5提出季节性施工应遵循的标准和一般要求。
13.3基础施工
13.3.1深基础施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和安全,应全面、详细地掌握地下水文地质资料、场地环境,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要求,调查研究,进行方案比较,确定地下施工方案,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经审查通过后实施。
13.3.2列举了深基础施工应符合的有关标准。
13.3.3土方开挖前应采取降低水位措施,将地下水降到低于基底设计标高500mm以下。当含水丰富、降水困难时,或满足节约地下水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等要求时,宜采用止水帷幕等截水措施。停止降水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以防水位过早上升使建筑物发生上浮等问题。
13.3.4列举了基础工程施工时针对不同土质条件可采用的不同施工方法。
13.3.5列举了深基坑支护结构的选型原则和施工时针对不同土质条件应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要求。
13.3.6指明了地基处理可采取的土体加固措施。
13.3.7、13.3.8深基坑支护及支护拆除时,施工单位应依据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应作重点监测。
13.4垂直运输
13.4.1提出了垂直运输设备使用的基本要求。
13.4.2列举出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所采用的设备应符合的有关标准。
13.4.3依据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对垂直运输要求高的特点,明确垂直运输设施配置应考虑的情况,提出垂直运输设备的选用、安装、使用、拆除等要求。
13.4.4~13.4.6对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设备一般包括的起重设备、混凝土泵送设备和施工电梯,按其特点分别提出施工要求。
13.5脚手架及模板支架
13.5.1脚手架和模板支架的搭设对安全性要求高,应进行专项设计。高、大模板支架和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应按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 号】的要求进行专家论证。
13.5.2列举了脚手架及模板支架施工应遵守的标准规范。
13.5.3基于脚手架的安全性要求和经验做法,作此规定。
13.5.5工字钢的抗侧向弯曲性能优于槽钢,故推荐采用工字钢作为悬挑支架。
13.5.6卸料平台应经过有关安全或技术人员的验收合格后使用,转运时不得站人,以防发生安全事故。
13.5.7采用定型工具式的模板支架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利于周转、降低成本。
13.6模板工程
13.6.1强调模板工程应进行专项设计,以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13.6.2列举了模板工程应符合的有关标准和对模板的基本要求。
13.6.3对现浇梁、板、柱、墙模板的选型提出基本要求。现浇混凝土宜优先选用工具式模板,但不排除选用组合式、永久式模板。为提高工效,模板宜整体或分片预制安装和脱模。作为永久性模板的混凝土薄板,一般包括预应力混凝土板、双钢筋混凝土板和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板。清水混凝土模板应满足混凝土的设计效果。
13.6.4现浇楼板模板选用早拆模板体系,可加速模板的周转,节约投资。后浇带模架应设计为可独立支拆的体系,避免在顶板拆模时对后浇带部位进行二次支模与回顶。
13.6.5~13.6.7分别阐述大模板、滑动模板和爬升模板的适用范围和施工要点。模板制作、安装允许偏差参照了相关标准的规定。
13.6.8空心混凝土楼板浇筑混凝土时,易发生预制芯管和钢筋上浮,防止上浮的有效措施是将芯管或钢筋骨架与模板进行拉结,在模板施工时就应综合考虑。
13.6.9规定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应满足的强度要求。
13.8混凝土工程
13.8.1高层建筑基础深、层数多,需要混凝土质量高、数量大,应尽量采用预拌泵送混凝土。
13.8.2列举了混凝土工程应符合的主要标准。
13.8.3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工作性、适当高强度为基本要求,并根据不同用途强化某些性能,形成补偿收缩混凝土、自密实免振混凝土等。
13.8.4~13.8.6增加对混凝土坍落度、浇筑、振捣的要求。强调了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支架安全性的监控。
13.8.7强调了混凝土应及时有效养护及养护覆盖的主要方法。
13.8.8列举了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应符合的技术规程。
13.8.9提出对柱、墙与梁、板混凝土强度不同时的混凝土浇筑要求。施工中,当强度相差不超过两个等级时,已有采用较低强度等级的梁板混凝土浇筑核心区(直接浇筑或采取必要加强措施)的实践,但必须经设计和有关单位协商认可。
13.8.10混凝土施工缝留置的具体位置和浇筑应符合本规程和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13.8.11后浇带留置及不同类型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提高后浇带混凝土一个强度等级是出于对该部位。
END 
由于篇幅有限,只摘取了部分主要内容,想要学习完整内容可研读《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一周一规范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作者|向勇
编辑|楷林瀚海技质组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