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与杨乃武
看历史微信公众号:EYEONHISTORY文/王月转载请至后台询问,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上世纪90年代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剧照
位列晚清四大奇案之首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原本是一起貌不惊人的地方冤案。当《申报》偶然将这则奇闻异事登载出来时,恐怕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它会发展为一桩社会关注度极高且惊动京师的大案。而后更是通过新闻报道、文人笔记乃至电视剧电影的各种记载与改编,成为人尽皆知的传奇故事。
《申报》
1874年1月6日的《申报》上,有一则非常吸引眼球的文章,标题是:《记禹航某生因奸谋命事细情》。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禹航这个地方有个书生,从来都是风流放荡,不拘小节。邻居家有个妇人是个小家碧玉,很漂亮。书生喜欢她,经常跟妇人眉来眼去。
书生说,“等我中了状元,一定要娶你。”书生果然高中,但是妇人是有丈夫的呀,书生就去买来砒霜,交给妇人,妇人就把砒霜混在酒里,让丈夫喝,丈夫就死掉了。但入殓那天,大家看见尸体开始生疑,又听说书生和妇人通奸的传言……
但是,这个颇像是清代版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故事,还真不是编出来的。禹航即是余杭,文中的书生,就是暗指余杭人杨乃武。
《申报》将这个新闻登报,已是杨乃武案发一个月后了。浙江巡抚杨昌浚已经将案件上报给了朝廷。杨乃武斩立决,小白菜凌迟处死,这样的结局似乎不可避免了。
然而,转折出现了。首先是《申报》,在登出此事的七日之后,《申报》上又出现了一篇相关的报道。但是,与第一篇的故事不同,这篇名为《详述禹航某生因奸谋命事案情》的文章中没有了奇闻异事,而是开始质疑这起案件,提出了几大疑点。
紧接着,第二天报纸上又出现了相关报道,说杨乃武已在狱中绝食而死,并且说杨乃武是冤死的。第三天,报纸上又说,杨乃武并没有死,他屈打成招,入狱后愤愤不平,就把食物泼掉了。
就这样,人们对杨乃武案的兴趣被勾起来了。《申报》也越来越紧密地参与到这场案子中来。从1874年1月6日,到1877年5月7日,3年多的时间,《申报》共发表了44条消息、18篇论说,8则评语按语、15篇谕折、1份状子和1则广告,对此案投入的力度不可谓不大。
19世纪末期,上海《申报》早期的馆址
但是,杨乃武案对普通读者群体而言,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既然谈资必不可少,那么猎奇性的内容就会出现。
1876年4月18日的报纸上,刊登了一篇关于葛毕氏(小白菜)的一篇文章,文中煞有介事地写道:据说,葛毕氏貌美艳丽,被烧红的铁丝穿入乳房,用铁壶装满沸水浇遍全身,受了种种极刑,但仍然无损于美貌,而且擅长针线,在监狱里仍然做着针线活,用来打发时间……这些看似亲眼所见,其实是取自街谈巷议的想像、臆测之语。
在《申报》所讲诉的故事里,小白菜只“负责”引发人们的猎奇之心,所有的关注焦点都集中在她的美貌之上——美貌就是有罪的,所以小白菜多半是娼妇,报纸上也有写道:小白菜“平生滥与人交。据其自或谓所私者。可坐四五席云……”
从法律上来说,小白菜与此案的关联只在于她有没有谋杀亲夫,但大家更关注的是,她和杨乃武究竟是什么关系,到底有没有奸情。
最后的真相是,并没有。在刑部折《浙江民人葛品连身死案审明定拟由》中,详细记录了杨乃武案的经过:葛品连与小白菜借住在杨乃武家中,杨乃武教小白菜念书识字,有时两人还会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这引起了葛品连怀疑,但并无证据。
后来葛品连身体不适,很快去世,当时医生鉴定为痧症。葛品连母亲见儿子死后口鼻处有血水流出,便去往官府要求验尸。
余杭知县刘锡彤听闻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流言,验尸后发现葛品连生前有中毒的迹象,便将两人带去审问,并最终致其在酷刑之下屈打成招。
笔记小说
杨乃武和小白菜沉冤得雪,但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除当事人和相关官员,恐怕很少有人能将其中曲折说清楚。到后来,各种流言从故事发生地开始,慢慢流传开来。
既然是流言,就没法进入正史,只能载于文人的笔记小说。在清代,有钱有闲的文人都喜欢写笔记小说。笔记,指的其实是用笔去记录听闻,而小说,则是街谈巷语所说的内容,并非是一种文学体裁。
既然是街谈巷语,就无关真实性了,越传奇越好。事实上,笔记小说虽然大多是文人自娱,但在市场上是很受欢迎,销路很好,大家都爱看。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的第一部《滦阳消夏录》,还未定稿就被书商偷偷拿去出版了。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就这样走进了笔记小说之中。1916年,余杭人徐珂出版了他的笔记杂谈《清稗类钞》。这本书记录了许多前朝的掌故,资料来源大多是自己以往的笔记,以及前人出版的日记和笔记资料。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被详细地收录进来:“同治时,余杭有葛品连者,早岁丧父,母健而勤,率品连设肆市豆腐。品连娶毕氏,有姿首,肤莹白,体轻盈,人因以小白菜呼之……”
然后,故事的另一重要人物——刘锡彤之子刘子和出现了:小白菜与刘子和私通,也跟杨乃武有私情。葛品连不堪小白菜的虐待,吞鸦片而死。葛品连的母亲则在刘子和的教唆下将小白菜和杨乃武告到官府,两人屈打成招。
到这里,刘子和就完全承接了西门庆的角色,整个故事,就跟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故事没什么区别了。当然了,刘子和这个人物,现实中并不存在,是编出来的。他的主要功能,是推动杨乃武与小白菜入狱的情节。
除了《清稗类钞》,还有《清代野记》《清朝野史大观》以及《花随人圣庵摭忆》都较为完整地记录了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这些出自文人手笔的故事,逻辑是很一致的。
首先,情节大致相同:通奸、葛品连死、审讯、被冤、真相大白。其次,葛品连这个人,在这四本笔记里都是粗鲁而懦弱,他和小白菜的形象,和武大郎与潘金莲完全重合。最后,四本笔记都认定,杨乃武跟小白菜,肯定发生了不正常的关系——这在文人眼中,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事,小说里经常写这样的情节。
不过,这样的宽容,仅限于对杨乃武。小白菜可没法享受这种待遇——在这几本笔记小说中,她要么是个与多人通奸的荡妇,要么就干脆是个妓女。
弹词和电影
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唱本,自然是有的。不过流传下来的并不多见。最出名的版本是浙江弹词艺人李文彬改编的《奇冤录》,即长篇弹词《杨乃武》。
弹词原本是闺阁之中夫人们的消遣活动,大多是才子佳人的故事。但弹词里的才子佳人,已经不是传统的《西厢记》故事,而更像是现代的玛丽苏小说。
比如杭州闺阁之中的女诗人陈端生所著的《再生缘》,就是这样的弹词作品:女主角才貌无双,人人都爱,男人都要争着娶。但女主角并不满足,乔装去应考,连中三元,官拜兵部尚书,其后抵御外侮,还被封王。然后,皇帝偶然发现她竟是女儿身,就想逼她入宫为妃……弹词的受众基本是女性,自然要迎合女性心理。
大约在1908年左右,弹词演员李文彬买到了根据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改编的唱本,他自行加工润色,走访了审案、观案的诸多人员,经过不断修改,到1911年,才将这唱本加工编成弹词。
弹词里讲的故事,已经与今天的故事非常接近了。虽然大体情节与文人笔记中的描述一致,不过所有人已经都不一样了。
小白菜的地位,有了空前的提高。她不再是无名妇人,在弹词里,她本是出身金陵的大家闺秀,虽然出身不是望族,但也是名媛。
但因为太平军进攻,她在举家出逃时不小心与家人失散,被拐卖到余杭,卖给了开豆腐店的人家做童养媳。她天生丽质,但由于丈夫实在不怎么样,日子也不是很顺心,对于生活有更大的憧憬。
而杨乃武则是个用功读书,空闲时间给人治病的有为青年,他没有主动去勾引小白菜,而是被人设套,才与小白菜发生了关系。在这之后,他又与小白菜断绝关系,因为他要专心读书,期望能金榜题名。
刘锡彤的儿子刘子和则地位上升,成为男配。在杨乃武专心读书的时候,他乘虚而入,迷奸小白菜,在引起小白菜丈夫怀疑后,将其毒杀,然后嫁祸杨乃武。
就这样,故事变成了杨乃武、小白菜、刘子和三个人的故事。杨乃武和刘子和水火不容,杨乃武被塑造成一个与腐败的官场截然对立的、没有任何过错的文人。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转变,是因为这已经是民国,批评前朝已经没有关系。弹词的开篇即是:“清朝政治腐败,管理叹苦,尽人皆知,杨乃武一案已见一斑。”
为了渲染清廷的残暴和腐朽,弹词又增加了杨乃武姐姐杨淑英滚钉板的情节。还有后来,沉冤得雪的杨乃武去《申报》工作,因为报道华人与狗的风波惹怒清廷,失掉了工作。
这些,都是没有的事。要告状先滚钉板,历史上并不可考。而杨乃武丢掉《申报》的工作,是因为他刊发的文章惹怒了驻英法公使郭嵩焘,郭最后请了英国律师,准备状告《申报》。《申报》只好息事宁人,让杨乃武离开报馆。
1939年,影片《杨乃武》宣传海报
这本弹词作品之经典,几乎影响了后来各种改编作品。1930年,第一部根据此案改编的电影作品《杨乃武与小白菜》上映,正是以这本弹词为蓝本。6月20日,该片在上海中央大戏院首映,开映三天每场座满。
公映期间,当时的《申报》一直登出该片的广告,介绍这部电影取材于著名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拍摄时间持续一年之久。广告上保证,影片中处处滑稽,香艳离奇、引人入胜。
就这样,电影这种更平民、更大众的娱乐方式,让更多人知道了杨乃武和小白菜。后来,更平民、更大众的电视剧又出现了。
上世纪90年代,陶慧敏主演的电视剧版《杨乃武与小白菜》让这个故事家喻户晓。
到了2005年的《新杨乃武与小白菜》,小白菜不再软弱,不再是悲情、苦兮兮的样子,而是坚强得多,几乎没流多少眼泪,而最大的反派刘子和也开始浪子回头。
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故事,随着传播媒介的变化,也在不断“进化”着。
看历史已登录腾讯新闻、天天快报、今日头条、网易、搜狐、Zaker、蜻蜓FM、荔枝FM、喜马拉雅FM、考拉FM各大客户端,日均阅读量已达98.5万次。
且读且评论。本周最佳评论得赠书《撒切尔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