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单位边际贡献(为何“善小须为”?边际贡献告诉你)

单位边际贡献

根据《三国志·蜀书·先生传》记载,刘备在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句话可谓流传千古。
中国文化和哲学是非常灿烂和有生命力的,但也有很多缺陷。“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就像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经典语句一样,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语焉不详”,这样会造成了很多误解和行为上的误导。因为这句话既没有解释何为“善”,也没有解释为何“善小而须为”的原理,这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调侃,说最美好的社会形态表现在幼儿园。因为在幼儿园里,大家都很守规则,排队吃饭、互相问好、相互帮助、开心快乐……然而到了准成人和成人世界后,“潜规则”代替了“规则”,我们处心积虑的去利用潜规则来为自己获利,却破坏了这个世界应该有的正常规则,社会充斥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公平和道德却被遗弃在一边。于是我们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然而,我们一边叹息社会风气的恶劣,一边却不遗余力地加入使之更恶劣的队伍。因为,如果我不“那样做”,而别人都在“那样做”,我就得不到该有的利益,或者是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比方,当你走在一个风景优美但垃圾桶很少的公园,因为垃圾桶少,大家都随地乱丢垃圾,这时你要不要坚持“不随地丢垃圾”的美德?这件事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实践起来却可能有些困难。因为虽然“不随地丢垃圾”是显而易见的美德,也是大家都认同的规则,但如果你在这个时候坚持这个美德,你就不得不拿着重重的垃圾袋在公园游玩,又加上你还要劝诫那些不守规则的人们,可能招致白眼,最后你再去找公园管理处去建议应该多设置几个垃圾桶,又浪费了本来属于自己的时间,最终垃圾桶问题也不一定会得以解决。在这个时候,就有一些“善意”和“睿智”的人出来告诉你:不要多管闲事,也不要太认真,何必呢,你又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于是,你就陷入了迷茫:我遵守规则、维护规则、帮助建设规则,怎么最终成了一个错误?如果是这样的话,“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格言是对还是错?如果是对的,那为什么大家都不去做;如果是错的,那为什么还要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弘扬?还是说,弘扬仅仅是纸面式或习题式的,而不是实践式或指导式的?如果是这样,那不是陷入了一种“假面社会”的丑恶了吗?
这个问题,真的很重要。
我也很迷茫,迷茫了很久。
今天上午讲授《中级财务管理》的“资本结构决策”一章时,讲到非常熟悉的“边际贡献”,讲授过程中,却临时激发了自己对于上述问题的思考。在课堂上,我试着去用“边际贡献”的原理去解释“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原理,发现居然有点靠谱。所以,决定把这个想法写出来,以供大家批判。

首先来解释一下何谓“边际贡献”。“边际贡献”中的“边际”来自于经济学领域,意为“每增加1个单位”,“贡献”指“报酬”或“收益”,所以“边际贡献”指的就是“每增加1个单位带来的收益”。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方一个人开文具店,每个月有固定的房租3000元,他的文具店只卖一种型号的笔,这种笔的进价是1.5元/支,售价是2.0元/支。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他每多卖1支笔,就能给他带来0.5元(2.0-1.5)的收益。那么,他的“单位边际贡献”就是0.5元/支,如果他这个月只卖了200支笔,销售带来的“边际贡献”就是100元(200×0.5)。
我们刚才提到,他每个月固定的房租是3000元,那么他这个月是亏损的(100-3000=-2900)。也就是说,哪怕他很认真的做生意,他还是改变不了“亏损”这个结果。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每天按时开门,热情接待每一位上门的顾客?其实道理很简单:他每卖1支笔,获得的“边际贡献”是正的(0.5元/支),哪怕最终还是改变不了亏损这个结果,但至少可以使亏损变得少一些(因为如果他一笔生意也不做,他就会把3000元房租彻底亏掉,而不是亏损2900)。因此,只要“边际贡献”是正的,那做这件事就是有意义的,即使做这一件事不能改变(可能亏损的)大局。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勿以善小而不为”?所有的“善”事,它的影响可能有大有小,但一定都是对社会有正向影响的。也就是说,“善”的“边际贡献”是正的。虽然我们做每一件“善”的事情时,并不一定会因为这件事而改变大局,但它至少没有使大局变得更坏,而是更加接近于好,那这件事就是有意义的。就像刚才那个文具店老板一样,如果他认真的做生意,想法设法扩大自己的销售规模,由于“边际贡献”是正的(哪怕小),在某一个点上,他就能实现扭亏为盈(月销量超过6000支)。同样,如果大家都可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力所能及地去做自己能力和条件范围内的“善”事,每件小事可能影响不大,但却是茫茫黑夜中的一点萤火,它会使这个世界不再那么黑,也让人看到了光明的希望。
当然,何谓“善”,如何“行善”,那是更加严肃和认真的哲学思考。弘扬正义是善,对抗丑恶是善,助人为乐是善,遵守规则是善,坚持原则是善,追求真理是善……然而,善却不能完全等于前述的任何一个。上古到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巨著中,对“善”的思考和总结尚且差强人意,后世的哲学大家如康德,在他的整个哲思世界中也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而未能获得令他满意的答案。在这些大家面前,浅薄如我就更不敢在这里妄加武断的给“善”去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了。在这里,我想用康德的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道德”(不是“善”,但是“善”的重要组成)的理解:道德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利他之事。

在退潮后的海滩上,认真的把一个个搁浅的小鱼抛回大海的男孩,他对别人质疑的回答,也是本文思想的一个解释:虽然我改变不了这成千上万条小鱼的命运,但是我手中这条鱼,它在乎。
 
PS:从这篇文章开始,我的公众号会彻底关闭“赞赏”功能。我不否认“赞赏”功能的合理性,因为它体现了知识和思想的经济尊严。但是我认为,在我这里,思想的其他尊严,应当高于它的经济尊严。当然,对于前两篇文章诸位好友对我的经济“赞赏”,我非常感激,这种感激超过了金钱的价值,我懂的。

单位边际贡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