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形成的条件
【学习目标】
1. 借助课文内容,运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正确书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 边读边思考,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知道解决不懂问题的方法(请教他人,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梳理课文内容,借助图式信息,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重难点)
3. 通过对比阅读和找寻文中推测的依据,感受课文语言表达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 图片导入,检查预习,夯实字词
1. 单元开启: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启一个新的单元了。翻开书,我们先来一起读一读导语:蓝天、森林、大海、蕴藏着自然的奥秘;过去、现在、未来,诉说着科技的精彩……这个单元围绕自然与科技的人文主题,我们会一起学习很多和科学技术相关的文章。带着对自然与科技的期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琥珀》一课。
2. 检查预习,出示生字,指名读词语:
琥珀 嗡嗡 松脂 拂拭 渗出 前俯后仰 挣扎 一番 波涛澎湃
这些词语中有要提醒大家的内容吗?
琥珀都是带有王字旁的字,大多表示珍贵的东西,像这样的词还有珊瑚,玻璃,玛瑙等;通过琥珀的字形,我们也可以知道琥珀是比较珍贵的东西。那琥珀是什么呢?出示琥珀图片:
你们看,这就是琥珀的样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小资料: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知道了琥珀是什么,再来看看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
预设:松脂的脂,读一声,易读错,还可以组词脂肪,油脂。松脂是松树上流出来的胶装液体。波涛澎湃的湃读四声。
课文中有多音字吗?预设:扎,挣扎读二声。
3. 出示要写的字:要会写的生字中,同学们有没有要互相提醒的生字?
预设:餐字上部要缩小,下部食撇捺舒展,上托下覆才美观。
拭字横提两个笔画要有区别,右半边书写时要左收右放。
番:上半部分的撇捺舒展覆盖下部。
自主练习易错字和难写字。
设计意图:借助单元导语页开启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对本单元人文主题有整体认识。直观的琥珀图片和有关琥珀的介绍能让学生对琥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期待。同时,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别了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课堂上对于字词内容的学习就是学生分享和交流,并要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测,夯实基础知识。
板块二:提出问题,自主解决,归纳方法
1. 回忆提问角度:字词解决了,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的内容,边读边思考是良好的阅读思考。我们在四上的学习中,学习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我们可以从文章内容,写法和感受的角度进行提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能帮助我们思考的更加全面。
2. 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思考,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交流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分享。
预设:(教师需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提前进行收集分类。)
这篇文章围绕琥珀写了什么内容?
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这块琥珀中的苍蝇和蜘蛛会腐烂吗?
澎湃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推测?为什么“从那块琥珀可以推测几万年发生的故事详细情形?”
这篇课文写到了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什么作用呢?
3. 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提问,在预习的时候这些问题你们又是如何解决呢?
预设:可以询问老师和同学,查阅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阅读经验等等。不同的问题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
学生分享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运用的是哪种方法,教师归类整理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回忆提问的角度能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出发,能够更好地把握学情,更加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同时,基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从学生真实发生的学习情境出发,学生能更加容易习得和掌握尝试解决不懂问题的方法。
板块三:梳理信息,深层质疑,理解内容
1. 在同学们的问题解答中,我们已经解决了一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就重点解决课后习题中出现的问题。这块琥珀是如何形成的?课文又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课文的内容进行梳理。课文中有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借助表格的形式,一起来梳理课文内容。
师给出表格中的部分信息,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完成表格,交流分享。
段落 | 时间 | 地点 | 主要人物 | 关键事件 |
一个夏日 | 海边树林里的松树上 | 苍蝇 蜘蛛 |
蜘蛛想要吃掉落在松树上的苍蝇,恰巧一大滴松脂落下来,它们被包裹进厚厚的松脂球里。 |
2. 课文的第一部分讲述炎炎夏日,在海边树林里的一颗老松树上,有一只小苍蝇停在树上,一只蜘蛛小心翼翼想要吃掉苍蝇。蜘蛛刚要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下滴落下来,把两只虫子紧紧包裹住。松脂继续滴落,形成一个松脂球,两只小虫被重重包裹在里面。第二部分:跟随时间推移和地质变化,琥珀逐渐形成;第三部分介绍了一对父子在海边发现琥珀的过程。通过对表格的梳理,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地了解到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的内容,把握了文章的结构和脉络。
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解决前面大家还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恰巧也是最有价值,最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内容的问题。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边读课文,边画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句子。交流分享: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
预设: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把蜘蛛和苍蝇一起包在里头。松脂继续往下滴,形成了厚厚了松脂球。后来,陆地下沉,海水上涌,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几千年过去了,松脂球变成了化石。
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我们就梳理清楚琥珀形成的过程了。
3. 探究问题二: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呢?
推测是什么意思?推测,是有依据的猜测,是根据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文章中有很多作者根据真实的科学依据进行的推测。例如,在课文的最后一段,琥珀是透明的,可以看到小虫子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作者由此可以想象当时两只虫子在粘稠的松脂里进行了怎样的挣扎。
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联系琥珀的形成过程,思考作者推测课后习题三两个句子的体局。分享交流。
预设:作者写到树林里长着许多老松树,是因为只有老松树可以分泌松脂,才能形成松脂球。而热辣辣的太阳照着树林,也正是必须在炎热的夏天,松树才能渗出松脂。故事之所以发生在几万年前,是因为松脂变成松脂球再变成化石需要很长的时间。
正如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的推测依据,作者看到的琥珀的样子和琥珀形成的科学知识就是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依据,这样的想象符合琥珀形成的条件,这就是推测。
设计意图:借助表格,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学生也就把握了文章脉络。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围绕两个核心问题: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以及找寻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故事情形的依据,不仅及时解决了课后习题中的问题,同时将本文中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容进行了解释,还能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板块四:对比阅读,品读语言,总结全文
1. 同学们,课后的阅读链接,也给我们补充了关于琥珀的科学知识。仔细读一读,思考课后链接的文字讲述了什么内容?
预设:阅读链接向我们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还解释说明了琥珀形成的三个阶段:从树脂到硬树脂,再到琥珀。
2. 同样是写琥珀的形成过程,阅读链接和课文的表达完全不同。课文的内容生动有趣,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向我们传递了关于琥珀的科学知识。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生动的表达吧!
预设:对小苍蝇的描写,作者想象小苍蝇在掸翅膀,摸摸自己的圆脑袋,显得特别可爱,我们仿佛看到了这只活灵活现的苍蝇。
预设:对蜘蛛的描写,能感受到这只小蜘蛛非常小心翼翼,生怕惊动了蜘蛛。
预设: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粘稠的黄色泪珠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脂粘稠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虫子的惋惜。
小结:这正是语言文字的魅力,让所有的生灵都有了不同的故事,有了波折的情节,有了无穷的回味。
3. 介绍作者,激发拓展阅读的兴趣:学到这里,你一定特别想知道写下如此生动有趣文章的作者是谁。《琥珀》的作者正是德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柏吉尔,这个故事改选自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书中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有趣的童话故事,把晦涩难懂、枯燥的科学知识简单风趣地讲述给了读者。单看故事的目录就充满了趣味:风暴四弟兄,太阳请假的时候….这本书也被成为“科学的童话集”,很多大家想知道的科学知识的答案就在这本书中。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去探索阅读。
4. 总结全文:大自然就是这样,等着我们用发现的眼光去探究。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敢于提问、不断探索、很多知识就藏在我们的书中、生活中。今天,我们通过《琥珀》的学习,了解了关于琥珀的科学知识,感受了生动有趣的语言,同时还在阅读中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了多种方法尝试解决。让我们带着思考,把阅读方法继续运用到下一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对比阅读链接的文字表达,让学生感受到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达,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传递的魅力。同时向学生介绍《琥珀》的作者,激发学生对科学小品文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一篇课文走向一本书,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在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中,运用学习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更加深入地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内容。
100个设计+PPT课件+策略指导
长按图片或点击文后“阅读原文”购买
长按图片,遇见更多好书
编辑&审稿 | 刀客 合作联系微信:18514471276 扫码关注“我在小学教语文”谢谢阅读!请随手点亮“在看”,写下留言!有您鼓励,我们会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