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及注)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及注
Shishuoxinyu & Zhu
作者 : 布吉纳法索哈伦县掷弹兵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01
前言
《世说新语》南朝宋时期所作,目前的署名都署刘义庆,但是有许多观点认为,刘义庆并非亲自著书。主要叙写东汉后期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古时的名称与今日不尽相同。《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将本书记为《世说》。然而目前留存的唐代抄本残卷则写为《世说新书》。清代学者大多认为,这部书原名为《世说新书》,《世说》是《世说新语》的简语。但从宋代绍兴八年(1138)的董弅版本开始,本书书名一致写成《世说新语》。如今所采的版本多采用董弅版,并沿用了这一名称。

SSXY
本文采用版本
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版。
02
《世说新语》作者
刘义庆,字季伯,生于东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卒于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444),祖籍彭城人(今江苏省徐州市),后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南朝宋宗室。其父原为刘道怜的次子,而刘道怜是宋武帝刘裕的异母弟,被封为长沙王。但是后来刘义庆被过继给了刘裕的幼弟刘道规,成为了嗣子。

从文帝刘义隆开始,南朝宋内部开始爆发宗族屠戮。有的说法认为,正是出于对于宗室猜忌的躲避,刘义庆因此招纳文学之士,这些人汇成了《世说新语》这一清谈之书。例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宋书》言义庆才词不多,而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则诸书或成于众手,未可知也。”此后对于此书作者的研究大多归为两类,即刘义庆本人撰写或成于众手。依据有从《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与刘义庆所写其他文章做对比;又有在其他史籍中寻找相关记述,但最终难下定论。至少目前可以认定,刘义庆是本书的主要编纂者。也有一些学者,如日本京都大学的川胜义雄教授认为谢灵运为该书作者。

03
《世说新语》及注的史料来源
《世说新语》广采前代遗闻轶事,记录世人的风貌、思想、言行,在鲁迅先生看来,《世说新语》的内容有采集自前文的地方:“然《世说》文字,间或与裴郭二家书所记相同,殆亦犹《幽明录》、《宣验记》然,乃纂辑旧文,非由自造。”裴书为东晋裴启著《语林》;郭为东晋郭澄《郭子》。对其内容的考证,也可从此书之前的史书中找到相应的影子。例如《世说新语》卷上,《政事》第三中记载的:“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便有注:“《晋阳秋》曰:“侃练核庶事,勤务稼穑,虽戎陈武士,皆劝励之。”《晋阳秋》成书时间在《世说新语》之前,由此看来《世说新语》有可能有采《晋阳秋》进行撰写的地方。

《世说新语》的注的史料来源极其详细,流传下来的史源也众多。《世说新语》古注有敬胤本和刘孝标本。如今的史学研究界多以刘孝标本《世说注》为主。刘孝标博览群书,引述丰富,引述多达400余种,其中史书有288家左右,诗赋杂文七十余种,并且其中的绝大多数已经亡佚。例如,前面提到的《晋阳秋》就是考证的重要来源。除此之外,刘义庆本人的另一本书《汝南先贤传》也多有采用,用以加注人名。该注本还纠正原文的错误之处,对于有确凿无疑之处依据史料进行校正,对原文存疑的地方则因为史料不足,不下断语。并写“未详”、“未闻”等作为标志。再者对于原文中不易理解之处进行解释,引用典故难以理解的地方,则引史注解。

敬胤本注本早已亡佚,今存五十一条,其中十三条无注,故不采用。据周祖谟述,敬胤本“虽采录史书较详,而缺乏翦裁”。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04
《世说新语》编纂与体例
正如前文所说,从鲁迅先生起,对《世说新语》的编纂方式的认定分为了两种,一种是“纂辑旧文”,一种为“记述近事”。但是鲁迅在这里的认定是在总论在晋朝清谈之风之下的,以人为主要对象的小说。从当时社会上的著述风气以及后人的考证来看,“纂辑旧文”可能是《世说新语》的主要编纂方式。

《世说新语》的门类在《隋书·经籍志》中被划归为了“小说”,《隋书·经籍志》中给出了定义,“小说者,街说巷语之说也”,在这里指的是传闻故事。与之一并记录的有《笑林》、《笑苑》等。前者是笑话集,后者是有关笑话范围的书。但总的来说,《世说新语》所处的位置意味着它是对于传闻的记录。并且从叙事方式的角度来说,世说新语所述方式也正是事件的发展顺序。

《世说新语》共三十六门类,今本分为三卷,卷中再分上下。《世说新语》卷上之上两门,为《德行》第一、《言语》第二;卷上之下两门,《政事》第三,《文学》第四;卷中之上三门,《方正》第五,《雅量》第六,《识鉴》第七;卷中之下七门,《赏誉》第八上、《赏誉》第八下、《品藻》第九、《规箴》第十、《捷悟》第十一、《夙惠》第十二、《豪爽》第十三;卷下之上十一门,《容止》第十四,《自新》第十五,《企羡》第十六,《伤逝》第十七,《栖逸》第十八,《贤媛》第十九,《术解》第二十,《巧艺》第二十一,《宠礼》第二十二,《任诞》第二十三,《简傲》第二十四;卷下之下十二门,《排调》第二十五,《轻诋》第二十六,《假谲》第二十七,《黜免》第二十八,《俭啬》第二十九,《太侈》第三十,《忿狷》第三十一,《谗险》第三十二,《尤悔》第三十三,《纰漏》第三十四,《惑溺》第三十五,《仇隙》第三十六。

三十六门类的说法是删改后的情况,原本有过四十五门,三十八门,三十九门的划分。四十五门就是原来的十卷本,这是按照董弅在其跋语中的说法。依照董弅对于后两种情况的考证,三十八门源于“卲本”,《直谏》为三十七,《奸佞》为三十八。而颜氏与张氏又以《邪谄》为三十八,《奸佞》为三十九。这些版本经过董弅的比较,加之有文章舛误之处,故没有被董弅收录。

在这里的门类,可以认为是《世说新语》将所记录的人员名士,依照其展现出来的个人形象、人物技能以及人物遭遇分为了三十六类。虽然有的注重形貌,有的注重才学,有的注重其它,但总体上讲都是在表现人物的特点。

05
《世说新语》特点及价值
从《世说新语》的内容来说,《世说新语》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清谈之学”的代表作品,记述了一千五百多人物。魏晋两朝的重要人物,包括帝王、将相、隐士等等。其记载人物的言行与社会生活,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样貌,并且这种反映相比于《史记》、《汉书》这样的严谨史学作品,《世说新语》的视角则更为下放,更有利于研究当时社会样貌,加上《世说新语》记述的人物极多,透露出上层社会的社会网络。例如《德行》就是记录在道德品行方面有突出者的短事。“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疋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为美事。”从中可以看出,晋时有缴付赎金使人免于牢狱的制度,在当时的人看来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换取名士作为自己谋士是符合社会风尚的。并且从书中对于士人言行的记录也是魏晋时期“清谈之学”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证明与研究材料。例如《文学》篇:“宣武集诸名胜讲易,日说一卦。简文欲听,闻此便还,曰:‘义自当有难易,其以一卦为限邪?’”从中看出的是《周易》之学对社会风气的重要影响。

《世说新语》所描述的一千五百多人物,所记之人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并不真正成为一种“虚构”的小说。《世说新语》是依据旧闻和史籍编纂而成的,它就成为了一种史料。《晋书》作为由房玄龄等人编纂而成的官修史书,记载了晋朝众多史事,其特点之一就在“好采小说”。《世说新语》是《晋书》的重要史料来源。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因而产生了史料的先后顺序问题,《世说新语》成为了先于《晋书》的史料。为此,现代对于晋朝的研究,应当注重《世说新语》作为晋朝历史的重要史学价值。

例如《方正》中对于王敦逆谋部分的记述:“王敦既下,住船石头,欲有废明帝意。宾客盈座,敦知帝聪明,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不孝之状,而皆云:‘温太真所说,温尝为东宫率,后为吾司马,甚悉之。’须臾,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曰:‘’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曰:‘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据批注,这里有可能采纳了刘谦之所写《晋纪》而记述。在《晋书》中,王敦谋逆的部分虽然相比于这里更加详细,但由于刘谦之《晋纪》丧失,《世说新语》对王敦为谋逆寻找借口的记述就成了一手史料。

在文学意义上,《世说新语》“至于文辞之美,简朴隽永,尤为人所称道。”文字清新,十分优美“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并且有诸多成语出自此处,使得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得以有更为生动的语言表达。例如“望梅止渴”就出自《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世说新语》的描写叙事主要在于表现人物的特点以及独特性格。其作为小说这种文学文体,不仅在当时就体现出了重要的文学价值,更是为之后古代小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06
《世说新语》版本与比较
按照《隋书·经籍志》的说法,“《世说》八卷,宋临川王刘义庆撰。《世说》十卷,刘孝标注。”八卷与十卷本是本书最早的版本,但如今都已佚失。从《隋书》的说法上来看,八卷本很可能是刘孝标未加注的版本。

南宋以前的《世说新语》都以抄本的方式传播。目前所存的最早的抄本是日本所藏的唐抄本的残卷(简称为“唐抄本”),它的名字是《世说新书》。上虞罗氏曾经影印于世。残卷保留了《规箴》第十、《捷悟》第十一、《夙惠》第十二、《豪爽》第十三这四个门类。并且其卷末标注“《世说新书》卷第六”,由此可以判断此为十卷版,文字量远胜于宋本。近代人罗振玉将其影印出版。

南朝齐人敬胤是最早为《世说新语》加注的人,他的注本如前文所说已经亡佚,并且仅存五十一条,十三条无注。如今使用的版本多为南朝梁人刘孝标本。其优点也如前文所说,所注出处奇多,并且注重纠错与校正,对史料不足之处则不进行判断,其文详密,严谨。

直到北宋,晏殊对十卷本进行过整理,删去了与前九卷重复的第十卷,此本失传。在这之后有诸多藏本,但大多都佚失。

南宋人董弅在晏殊九卷本基础上,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进行了翻印,并校订为了三卷本,此为宋绍兴刻本。但此版本的原书早已亡佚,如今的传本源自日本尊经阁丛刊所影印的宋绍兴八年董弅刻本。书后附带汪藻《叙录》两卷,《考异》与《人名谱》各一。陆游也在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曾刻过《世说新语》但已经失传。南宋刘辰翁对《世说新语》进行过批点,也即评点本。与刘应登、王世懋(mào)的批点混合,为明代凌濛初刻印的套色印本,八卷。

明代嘉靖年间,吴郡袁褧(jiǒng)依据陆游刻本重雕,分为三卷,又分上下,是为嘉趣堂本。清代道光年间,浦江人周心如又将嘉趣堂本重雕,对原本加以刊正,此为纷欣阁本。明代王世贞进行过批点,其批点本共八卷,万历十四年(1586)刻印。李卓吾批点本有二十卷,明代万历十四年太仓王氏刻本。清初有徐乾学所藏宋淳熙十六年的湘中刻本,与绍兴八年本相近,与袁本颇有不同,沈宝砚有校记于涵芬楼影印嘉趣堂本后。光绪年间,王先谦按照纷欣阁本再刻,并附上了《校勘小识》和叶德辉《世说新语注引用书目》,以及后来考证出的《世说新语佚文》,此为思贤讲舍本。

如今所采用的版本有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思贤讲舍本,书后附有董刻本后的汪藻《叙录》以及罗振玉影印《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1983年,余嘉锡先生的《世说新语笺疏》出版,采用王先谦重雕纷欣阁本(思贤讲舍本),以影印宋本(董弅本)、袁本(嘉趣堂本)、沈宝砚本进行对校。此版重点在于对于事实的考证,不在于对文字的解释。最大特点在于对于《世说新语》原书部分与刘孝标注的人物事迹进行考证,查找史籍,考核异同。笺疏先用前人的笺释或者按语进行列举,然后再说作者本人的说法。前人解释的地方均标明姓氏,有与作者不合的地方另加案语,未举前人姓氏的都是作者的笺注。再书后又有《世说新语》序跋、序目以及人物索引于书后。

除此之外有另一本《世说新语校笺》由徐震堮先生所著,全书三卷,卷分上下。该本与前本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本不重训解,注重考证,而本书则将重心放在了训解文词上。该本以涵芬楼影印袁氏本(嘉趣堂本)为底本,以唐写本、董刻本、沈宝砚藏本、明代凌濛初刻批点本以及思贤讲舍本作为校对。可与前书互补。底本明显错误之处不录入,借鉴了近代其他学者的一些校记。引用诸家之说的部分都注明出处。对于晋宋所用而今人不用的语言以及常见事物的名称编辑为了《世说新语词语浅释》于书后。将除了引用古人外的人物编为索引。

除以上二集世说新语大成者,还有些其他的现代《世说新语》版本,但由于其地位、价值不及二者,只作简短介绍。《世说新语会校集注》为朱铸禹所编纂,采用宋绍兴本为底本,加之刘孝标注文以及其他各家校注,除此之外还有近现代学者的论点和注释,是一部汇集各家的整理作品。《世说新语校笺》为杨勇所编纂1969年就曾出版过旧稿,1998年又在旧稿的基础上加上有关《世说新语》新著内容,修订旧文,刊正谬误,观点较为新颖。书后有图表、汪藻《世说新语人名谱校笺》、《世说新语人名索引》、《世说新语人名异称表》。《世说新语校释》为龚斌所编纂,是在余嘉锡、徐震堮、杨勇等人的基础上的校注,龚斌在之中阐述了些新观点,但对语言、文献方面吸收成果不多。

无论是从史学或是文学的角度来研究《世说新语》,最好的两个现代版本仍旧是余嘉锡先生与徐震堮先生注。二版重要之处不仅在于其在当时时代对于《世说新语》研究的综合程度,更是与其编纂方法、校笺侧重有关联。

布吉纳法索哈伦县掷弹兵
Burkina Faso Harlan County Grenadier
人和其他生灵一样,永远在运动,每一刻皆是新生。随时迸发力量和生机,生命的灵动即是美之所在。

世说新语简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