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小时候看外国名著总不能静心,恰是喝一碗清粥,乏味的很。当然《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除外,这些在当时还是津津有味读过的,不过现在回忆起来基本只剩下零星半点。随岁月渐长,颇有些闲情雅致,对于外国名著这碗淡粥似乎渐渐来了兴趣,于是赶紧趁热打铁,花了约二十天功夫,总算把《包法利夫人》粗粗浏览了一遍。
我看的版本由许渊冲翻译,前几天看的淡而无味,没有半点咸菜,实在难熬,大约看了三分之一,才慢慢提上兴趣,到二分之一时渐入佳境,总算度过了难熬的阶段,最后仅用五天时间把剩下的二分之一匆匆看完。
文学技巧之类的我是不懂的,就不敢在这里胡说八道了,我看重的是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以及福楼拜那不带丝毫批判的写实主义。或许有人在看过《包法利夫人》之后总会批判艾玛的庸俗爱情观,如此方能显示自己的“不庸俗”,这一点我不能苟同,因为名著之所以为名著,绝对不是向世人灌输正能量满满的三观,教会爱情的道理。
福楼拜描述的只是一个平凡女人的故事,没有褒贬,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就是包法利夫人”。他用冷峻的笔法,撕下道德的外衣,细细描绘艾玛的一生。这是一个平凡女人不甘平凡爱情的悲剧故事,这里没有公爵伯爵等大人物,也没有富可敌国的大资本家,只是一个普通小镇上的生活日常。这个故事场景其实千百年来都在一遍遍的上演,时至今日也不乏夏尔、艾玛、罗多夫、莱昂、奥默等人在小镇上过着同样的平凡日子。
平凡人的日子是平凡的,但他们的欲望人性与大人物并无二致,所以艾玛会憧憬那遥不可及的爱情。若我们要批判艾玛庸俗的爱情观,真有这种资格吗?拥有那套庸俗爱情观的人大有人在,一代更胜一代。在憧憬理想爱情时,却被世俗所限制,得到一个追逐庸俗的现实。每当自叹命运的不公时,可却没有发现自己内心的异化,理想的迷失。
夏尔可怜!
夏尔对艾玛的爱从来都是一厢情愿,到头来却成为一种纵容。他死亡的时手里仍握着艾玛的一缕头发,但这种付出换来的不是艾玛的回头,而是厌恶。夏尔的付出在我看来是不值得的,可他偏偏对此乐此不疲,甚至还会痛恨自己的无能。如此一个懦弱、平庸、毫无勇气的男人,也难怪艾玛给予他的只是鄙视。
夏尔是可怜的,因为命运给他安排了这个艾玛!
艾玛可悲!
艾玛对爱情理想的憧憬在现实中异化为对欲望的追求,验证了一句话:“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她自以为是,不懂得珍惜眼前(谁又懂得呢?)。不耐平凡婚姻所带来的孤寂,全世界似乎都欠她一份理想完美的爱情。她为了理想却走向了反面,两段婚外情既不理想也不完美,一旦失败却又痛苦万分。福楼拜或许不是对艾玛的批判,而是一次对人性的拷问,别取笑艾玛,你我皆是。
(有人问艾玛是不是很淫荡,我觉得不是。淫主要体现为性放纵,很显然艾玛不是。)
罗多夫可恶!
罗多夫作为情场老手,对付女人总是轻车熟路,很拿手在行。有时候或许是某些女人很傻很天真,但又不得不承认是罗多夫在挑动她们对爱情的欲望。他利用自己帅气外表和富有家产,攻下了一座座并无啥防御的堡垒,留下一片断壁残垣。他们这类人的格言是“情场如战场”,得到胜利的快感,可恨对方还误以为是理想的爱情。
莱昂可惜!
莱昂经历了两个阶段,从年青时的羞涩到成熟时的油滑,也不过几年时间。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书中着字很少,留给读者的只能是无限遐想。年青时的爱情总是懵懵懂懂,带着些理想,害怕一不小心就亵渎了爱情,直到他离开荣镇,他都没有勇气捅破那层纸。可几年过后,在卢昂再次遇到艾玛时,他不在娇羞,而是主动出击,似猎人追逐猎物一般。我们见证了莱昂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因为男孩看到心仪的女子想到的是爱情,而男人看到漂亮的女人想到的是肉欲。
通过福楼拜的笔,我能想到的任何批判语言都显得软弱无力,人性是脆弱的,经不起考验,平凡人在世上,活着就行,心忧天下还是让给那些老爷们吧!
感谢关注“鸣原堂”,您的留言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QQ交流群:487319125
往期经典:
富贵者傲娇还是贫贱者傲娇?
读《鸦片战争再研究》有感
战争改变了一切
《鬼子来了》影评——不是现实的现实
读《大清相国》有感 ——一代完人陈廷敬的为官五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