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常识

2018最后一天,回望这一年

站在2018年最后一天的尾巴上,总想写点文字,又感觉无话可说。才记得2018年新年的钟声才刚刚敲响,不知不觉2019的车头迎面驶来。
最后一天的流水账
昨天,结束了北京语文学习之旅,一路奔波劳顿,在华灯初上的夜晚方回到我们的大维西。
今天,难得放假,不需要闹钟,睡到自然醒。最后一天,维西一中一位老人辞世。去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妻子今天上的是早晚班。中午,俩人抽空回家看看四位老人。打个电话,父亲没有接,接着打给母亲,接通了,她气喘吁吁的感觉,原来是在扒松毛。勤劳一生的母亲总是闲不住,还在用庆福人背松毛的背架子背,比人还高的松毛捆得很整齐,背起来一点不逊年轻妇女。
回到庆福老家,门是开着的,走进院子却不见母亲的身影。一定又去山上了,我们都这样想。
出去看承包山的方向,路上有位正背着松毛沿着石板路走回村,我想可能就是我勤劳的老母亲了。谁知,等了好大一会还不见,就再次把目光投向大地。又有一个背着松毛的身影缓缓在荒凉的玉米地里移动,我感觉这次不会再错了。多少次和母亲去山里背枯松枝当柴火,多少次站在这个村中的山坳眺望和等待母亲归来。
阳光正好,妻子洗头,我帮着从太阳能水龙头里打水。大门“吱”的一声,接着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年逾花甲的老人,背着高高的松毛,需要弯腰才能进门。
忙跑过去开门,看着母亲背着松毛走下台阶,到圈房。我为自己难受,一年到头回家不了几天,更别提帮母亲做点什么了。她烧火做午饭,也洗头,帮着打水。我去热菜。大妹子带着侄子也回来了。
陪母亲吃点便饭,随便聊着闲话。喜欢这样自在的时光,善谈的母亲说着说着,我们听着听着。
三点,回拖枝看看岳父岳母。上头是父母,下面也是。四位老人就是我们的擎天柱子,他们健在我们的天地就格外稳当充实。
回首这一年,女儿考研成功
才记得我的宝贝刚过了二十一的生日,再过两个小时就割掉一截尾巴长大一岁了。
这一年,女儿四年的本科念完了,顺利通过考研被云南大学审计专业录取了,而且成绩排名很靠前。八月,我和妻子就像送孩子去武汉一样送她到云大,重游云南民族村,找寻近二十年的记忆。看女儿坐在葫芦广场,就像小时候一样,我们都感叹万千。看着女儿在朋友圈发着的时隔十九年的同一场景的图,真是时光不等人。57岁的刘德华是我们心中的不老男神,就在12月28日的演唱会上唱了三首歌后,嗓子发炎,“对不起,我唱不了了”,演唱300多场的天王第一次中途停止,个中滋味谁能说尽。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
女儿长大了,我们渐渐老去。
回眸这一年,我的教育教学步履坚实
2017年中考,和同事们一起奋斗,取得语文全州第一的好成绩;2018年中考继续取得这样的成绩。本心而论,我所教的班级没有显得特别辉煌,但是通过团队协作,一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值得自豪的。
2018年1月22日加入云南省“国培计划”初中语文赵卫先名师工作坊是我的一次华丽转身。身为这样一个团队之一,逼着自己不断阅读,不断写作,反思总结,升华理论。一年来,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于漪的《我和语文教学》、朱永新的《致教师》等教学名著,提高理论水平。一年来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三篇。尤其是刚刚结束的北京研修之旅,大家一起互相关怀,一起爬长城,一起游十三陵、故宫、王府井,一起听专家的讲座,一起创作研修简报,收获了教育教学经验,也增进了友谊。
回望这一年,公众号继续坚持更新
从2018年1月1日至今,增加粉丝670位,发文152篇。比起那些大号来说或许不值一提,但是再小的个体也是一个品牌。通过对生活至情暖文的写作,对地方民族文化的探究,树立了自己的品牌。感谢我的学生、同事、朋友积极提供图片素材,帮助完成一些作品的创作。不为了增加粉丝而媚俗,不为了吸睛而丧失原则,坚持良心本性,只为了一个文学梦想。多年后,彻底退休了,出几本书,留个痕迹,心愿足了。2019,期待明天会更好,家庭好,学校好,祖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