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 楼 老 街
文/刘建军(江苏)
电影《芳华》的后半段,文工团的几位战友阔别多年后,在海口骑楼老街重逢。他们迥异的人生际遇,投影在骑楼的墙上沉淀成了一段段斑驳的光影。带着一颗好奇心,我来到了骑楼老街。走在海口骑楼老街上,细窄的路面两旁,斑驳而又雕满图案的墙面、形态多样的女儿墙、充满闲情的露台、破旧衰败的窗棂……这些都让你有种穿越历史的感觉,仿若自己走进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或许是电视剧看多了的缘故,一看到这里的建筑就会想起一个镜头,一个拉黄包车的车夫,里面坐着一个穿旗袍的贵妇或者小姐,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去见她的心上人,想起来一切都很美好。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人文色彩丰富多样。历史上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700多年过去了,这些建筑,虽然经过上百年或几百年的风雨洗礼,这些斑驳的老墙依然散发着南洋的逶迤风情,古朴的窗楣,浮雕,廊柱,给人以优雅的古韵和艺术的美感,自然也成了文艺青年的最爱以及网红海口打卡地之一。
骑楼老街,总长四点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高的骑楼建筑近六百栋。骑楼大多是上世纪初一批批从南洋回来的华侨借鉴当时的南洋建筑风格所建。骑楼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骑楼楼层都不太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和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老街居住的传统模式里遗留了众多极为有趣的邻里空间,如露天戏台和社区活动空间合二为一的宗庙空间。当古老的街道拂去历史的尘埃,当陈旧的骑楼剥落遥远的印记,留给了后人古老的质朴和清新的时尚。光阴荏苒,骑楼几百栋的古老的建筑,每一栋背后都是一个故事,有的为爱离开这里就再也没有回来,有的离开这里去南洋后又回到了这里,是终点也是起点,这就是人生,充满了未知和戏剧性。也许很多人都不会再去追忆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有过多少往事,但至今人们依然可以透过它的非凡的气质领略它当年的喧嚣和繁华。现在的骑楼老街依然是繁忙的商业中心,与百年相比或者就是这建筑里换了主人而已,卖的可能还是传统的海口美食椰子和清凉补。如今,海口的生活节凑并不像我国其它都市那样的匆忙,或者可以用“慢节奏”来形容这里,在老街的茶馆中、咖啡店里,可以看到很多人一坐就是一天,无论什么话题谈的都是津津有味,让外人一点都感觉不到他们的生活压力,也许他们并不富裕,可是过的却很幸福,久居在都市中的我也很羡慕他们的这种生活状态,内心的自由。骑楼老街,是了解海口今生和来世最好的窗口,它的静逸清新,在时光的冲刷下显得格外别致,它的魅力让我刮目相看亦满生欢喜!
文中配图均为作者拍摄
总编:张同辉
作者简介
刘建军,曾是一名军人,长期从事写作,荣立三等功两次,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人民前线》《中国退役军人》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千余篇,作品多次获奖。人生座右铭:在坚持中改变,在改变中坚持!
投稿需知
一、所投稿件需是本人原创,尚未在其他平台发表,拒绝抄袭。因稿件著作权引发的纠纷,由作者自行负担。
二、大力倡导正能量作品。稿件内容不得含有违法或其他有碍社会和谐、国家稳定的内容。不得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否则引发的法律责任由投稿人承担。
三、为提高稿件发布效果,平台编辑可能在忠于原创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适当修改,如果您不同意修改,请在投稿邮件中注明。
四、体裁以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等作品为主。
五、投稿时请附百字左右作者简介,并添加总编微信zhenqingrushi1966,不然无法发放稿费红包。
六、作品发稿一周(七日)之内所得赏金,50%为作者稿费,50%作为平台维护费(累计赞赏在二十元及以下不结算)。作品发表一周后,以红包形式发放稿费。
《作家地带副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