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皆教育
假日,外面到处是车、是人,水边、山里,只要是风景,到处是人。校园里,平时热闹的地方,反而空荡荡,悄无声息。假如心也能够随这园子静下来,走走,看看,坐坐,想想,也许会体悟到许多道理。静与动都是相对的、变化的,人在与不在,也都是一时的,甚至瞬刻的。历史的记忆,在哪里?文化的气息,是什么?教育的、学校的、老师的宝藏,也许就是眼前的一棵草、一块匾,一扇门,一块石头而已。 校园,对老师来说,是另一个家。把自己工作岗位的那块空间,能够作为另一个家,那这个空间一定有她能够被人当作家的可爱之处,爱着她必然有其爱的理由,理由在哪里?与她相处,是一种相互的交流,有碰撞有融合。我遇到这样的一所学校,受其浸润,体验她的美、她的真。由此,我出了一本说,书名是《教育是什么》,那是这所学校一百年来的故事,叙述一百多年来那个园子里的人与事。那是对家的感受,流淌的同样是亲情。 仅仅生活在家里,是不够的,还必须走出去。一直处在内部,是不是会“束缚”了自己?一个天天在校园里的人,是不是也需要离开一阵子?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视野,换一种思维方式,会不会获得一种新的审美趣味?我喜欢出去走走,有时走得很远,有时有得很近。那是天地山川、森林草原,那也是小桥流水、莺歌燕舞。不一样的风光、风雨,不一样的春花、秋叶,在我们相遇的一瞬间,会有一种特别的惊讶与惊喜。我的许多教育的感悟,就是这样的场合获得的。也是继《教育是什么》之后,这本《一草一木皆教育》的由来。是我面对外部世界的“自言自语”,其实,是在一种新的语境下的自我对话。 从《教育是什么》到《一草一木皆教育》,对我来说是一段旅程。时光,从春夏秋冬再到春夏秋冬,空间,从学校再到学校。不过,我相信,这里的春夏秋冬,虽然还是春夏秋冬,但已不是原来地那个春夏秋冬。学校,虽然还是那个学校,地理方位没有丝毫的变化,但是已不是原来那个学校。正如,这个古老的建筑之旁的那棵梧桐树,年年绿了又黄,还是那绿还是那黄吗?梧桐树下,走过的学子,一年又一年,总是十七、八岁的年龄,青春又美好,但是今年走过的,还是去年走过的学子吗?世界的变化,都是在这样的变与不变之间,教育的、学校的进步是不是也如此呢? 什么样的学校的状态是理想的状态?什么样的教育状态是美妙的状态?仅在学校的内部去设想、去追求,往往是不够。从丰富的自然世界、缤纷的社会中,去获得灵感,参照、比较,会给我意想不到的一个全新的视野。古人在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之间,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语),说得好。范仲淹面对岳阳楼(即使他没有去过岳阳楼,仅仅对着岳阳楼之画),就获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呢乐”的感慨。柳宗元游永州的小石潭,看到水中的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而悟人生孤独而需超脱的境界。没有赤壁、石钟山、琅琊山,——确切地说苏轼、王安石、欧阳修不走向赤壁、石钟山、琅琊山,何来《赤壁赋》、《石钟山记》、《醉翁亭记》?意义不仅在于这些游记本身,还在于这些游记呈现的思想,以及产生这些思想的途径与方式。我们能说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范仲淹、欧阳修不是一个老师吗?我们能不从他们身上获得某种有关教育的启示? 仅仅体悟万物是不够的,还要在万事之中体悟。所有的事件之中,都能找到教育的因素或教育的启迪。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给人以阳光。不管我们意识到还是意识不到,太阳总是在那里。不管有没有阳光还是没有阳光,太阳总是在那里。万事与万物一样,都是在太阳下发生的。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拨去乌云让万事与万物一样,发生的时候,有阳光照着。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或大或小的事情,有些事情有意义,有些事情看似无意义。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有的有联系,有的看似不那么有联系。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让那些有意义的事情更有意义,让那么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彰显意义。教育是什么?就是把那些相联系的事情,梳理得成体系,并揭示其规律。就是对那些看似没有联系的事情,作出准确的判断,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呈现出相互影响的轨迹。前几天,我在家看电视,看了纪录片《黑洞》,原来黑洞是主宰宇宙的真正力量,时空都会将在那儿终极。外宇宙由黑洞主宰,内宇宙是不是也是?心内的黑洞与心外的黑洞是一样的么?我从外部世界联想到内部世界,联想到教育,我们如何找出我们各自内心的黑洞?并阻止它,击垮它?——那一刻,黑洞对我来说,已转化成了一个教育问题。 《一草一木皆教育》中有一些篇幅,写的是我家中的故事,写父母亲人,以及自己的人生经历。——我的底色,家庭的底色,生活、工作环境的底色。底色即背景,文化的背景,社会的背景,这是我理解人生、理解社会的基础,也包括我理解教育、理解学校的基础,——那是我做教育工作的本色之色,是我生命中的阳光。从这个家到那个家,把生命融入到学校、融入到教育,是偶然也是必然,是经意与不经意的结果,也是人生的归属。节假日,大家都会出门走走,看看风景,这是生命中的小憩。只有从家中走出来,才会回家,没有离开,也就没有回来。而我在这个时候,选择从这个家到那个家,是“离家”还是“回家”?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心中美美的愿望,无论何时何地,做什么、想什么,都是美丽。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各复归其根。说得何其好,一棵草、一块匾,一扇门,一块石头,万事万物,在我们看来,都是灵动的、有生命状态的,教育的真谛往往蕴含其中。
(本文是《学校是美的》自序,初拟书名为《一草一木皆教育》,后斟酌之后,改为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