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树下的守望
作者 |张久善 · 诵者 | 强歌
一
又是一年杏黄李红的季节了, 院子里那棵李子树坠满了红橙橙的李子,这棵树是我栽的,是我从西峰带回来的新品种。按照往年的惯例,这棵树的李子只有我回来了之后,其他人才可以吃,因为父亲严严地把守着,谁摘就跟谁急。
大兄弟打来电话,说今年的李子特别繁,要我把孙子领上回来吃李子呢,我不回来,其他人也不愿意来吃。“你们吃吧,我不想回来的”。我是这样说着,其实我一直都很想回老家,只是回去以后看到父亲的遗物很伤心。老父亲去年八月十九去世后,我一直幻想着他老人家没有走,还在兄弟或者妹妹他们家,还坐在小弟他们家院子里,戴着那顶旧草帽,抽着烟听着秦腔,拐杖放在小凳子旁边,一副惬意的样子。这种错觉时不时就会浮现了出来,而这样的场景一出现,我总会有些酸楚。我曾试着打父亲的电话,先前一直提示是关机,后来提示是空号,父亲用的这个号码,到现在我还存着,尽管是空号了,有时候还想打一打,多少年来,给父亲打电话已经成了习惯。不想回去,也就是为了留着父亲还在的这个念想。
孙子对李子不感兴趣,倒想回去爬山。孙子愿意,我也就很乐意回去了。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颠簸才回到了家。看着这挂满枝头的李子,孙子有些兴奋,摘了好多,全都放在院子里,城里长大的孩子,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孙子的奶奶有点心疼,叮嘱吃多少摘多少,摘多了吃不完就不新鲜了,孙子哪里顾得上这些,只是享受采摘的乐趣,“叫摘去吧,正好要送人呢”,我鼓励孙子继续摘,无拘无束地、恣意妄为一次,尽情享受太爷爷呵护了多年的李子树所带来的乐趣,这是我乐意的。
二
说起这棵李子树,那还是1998年的事。这一年,我们单位新修了家属搂,国家补贴一部分,个人出资一部分,是属于园丁康居工程,我分到了三居室的,九十多个平方米,结构合理,宽敞明亮。但我每次回到老家,看到父母亲住在破旧的窑洞里,心里总感觉不是滋味。我和妻子商量,先给父母亲盖几间房子吧,首先改变父母亲的居住条件,要不然,我们住那样漂亮的房子,心里也不踏实的。
九八年的时候,这里交通还极为不便,到乡里也只有普通的便道,用水也非常困难,全村人畜饮水只有深沟里那点混浊的泉水,盖房子用水只能用驴一桶一桶地驮。决定要盖房子,接着就得推场地,买材料,光前期准备工作,就耗费了大半年时间。具体施工到九九年了。四月初六开工那一天,全村来了二十多人帮忙,几乎家家户户都来人了。父亲非常感动,安顿弟弟家做了油饼招待大家。因为有乡亲们帮忙,房子很快就盖起来了。最后完工结账时,竟然没有一个人肯收钱,都说是来给我帮忙的,这怎么能行呢,前后用时近十天,正是农忙季节,都耽误了许多农活,我是一定要付费的,大家就是不肯收,就这样僵持着,最后还是父亲说话了,“算了吧,大家都是来给你帮忙的,你要知道大家的好,记着这份情!”是啊,这是一份用金钱买不到的情,一份深深地至爱之情,我怎么会忘记呢, 这份情,我记住了!
房子盖成了,母亲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嘴里一直念叨着:“真好,真好!”父亲索性取消了午睡,提个小凳子今天在这个房间里坐坐,明天又在另一个房间里坐坐。院子挺大的,显得空荡荡的,我就在院子里栽了几棵松树,一棵李子树。
九九年底,父母亲搬进了新家。我买了几幅画贴在墙壁上,还专门买了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想要父亲知道北京在哪儿,兰州在哪儿。我有几个妹妹都在外地工作,梅芳在新疆的克拉玛依,张力在深圳,我指着地图说:“九大,梅芳就在这儿,张力在这儿,你看远吗?”我父亲排行老九,我们一直以”九大”这样叫着。父亲随我的手指仔细地看着,眯着眼睛瞧了一会儿说:“这我那能看清呢,如果是电视,兴许我还能看懂呢。”父亲这一句话给我提了个醒,是啊,老家到现在还没有通电呢,人们还是用煤油灯照明,都这个年代了,人们还生活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状态里,出行还靠人背驴驮。我一定要让父母亲看上电视,让乡亲们用上电,我一定要争取这个项目。
也就在这一年春节前,我也搬进了新家。
三
过完春节,我就急急忙忙到电力局找项目负责人,询问农村通电项目安排情况,按照当时的计划,老家那里三年内都不在范围,而且理由很充分。关键还是因为太偏远,群众居住又很分散。电力局局长表示也很无奈。知道走正常的路子已经没有希望,只有找县上主要领导了。当时环县政府是吴秉儒县长,我就直接去找吴县长了,反映群众的渴求,争取立项。吴县长很认真地听了我的汇报,记在了他那个小本子上。送我出门的时候,我还在嚷嚷这个事,吴县长笑眯眯地说:“记着呢,记着呢”。几个月之后,还是没有一点儿消息,我又去问这个事,吴县长说,“基本思路有了,再等等吧!”“国庆节”过后,吴县长打来电话,要我到他办公室来一趟,我去时,电力局局长也来了,还有项目办的几个负责人。我一进办公室,吴县长就开门见山地说这事了,还叮嘱局长,一定要在春节前通电。这真是天大的喜事。我随后就通知老家的村主任,要全力配合,争取年底通电。
说真的要通电了,群众的积极性非常高,项目进展很顺利。我有个三叔母和三嫂,分别住在两个山头,距变压器比较远,这次通电时,我还真动了点私心了,特别叮嘱施工员,线路一定要经过她们家,一定要给她们两户通上电,这是因为在我上小学时,她们两人给了我许多关照,我那时只有九岁,最怕晚上走山路,是她们两人,经常要送我走很长一段路。这一年,她俩年龄都很大了,先通上电看几年电视,用几年电灯,也算我一点心意吧。
因为大家干劲大,虽然困难重重,但还是按期完工了。腊月二十六,车道坡通电了,这是从盘古开天地以来第一次,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人们第一回用上了电灯,看上了电视,知道了外面的世界,从这一天起,父老乡亲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老人们高兴地说:这真是托了共产党的福啊!
父母亲看上了电视,乡亲们用上了电,我的这个愿望实现了!
四
时间过得真快,几年后院子里的那棵李子树挂果了,听说味道不错,但我还没有吃过。都是因为忙,我也没有特意回去品尝。父亲告诉我,七月中旬,李子就能吃了,有空了一定要回来尝尝,我满口应允,有时就耽搁了。妹妹说,我不回来,父亲也不允许他们吃,有一回,同村的表兄摘了一些,父亲生了好几天闷气。从此,每到这个时期,父亲就提个小凳子,坐在李子树下,就这样守着,盼我回来。我知道这个情况后告诉父亲,栽树的目的就是为了大家吃,你不让人家吃,多不好啊,可父亲仍然这样执拗着,我不回来还是不允许其它人来采摘,这就成了惯例,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要回去,说是回家吃李子,还不是为了了却父亲的心愿,父亲这样守着,护着,盼着,一直坚持了这么多年。
今年又到了这个时期了,李子树下空空荡荡的,再也没有人坐在那个小凳子上守着护着了,树枝头挂满了红橙橙的李子,也没有人来采摘,偶尔还掉下来几棵熟透了的。兄弟打来电话催促,那就回去吧,为了那份念想,也是为了父亲的守望!
2019. 7. 22.
作者简介
张久善,男,汉族,中共党员,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环县一中教师,环县一中校长,庆阳二中党总支书记,庆阳三中校长。于2016年退休,喜爱文学、摄影,曾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
主播风采
强歌,甘肃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庆阳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情在心中,声无止境。诵读,是对生活的至深告白。
用我们自己的声音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创作环县的夜听,推广环县的悦读。乡音最亲切,故情最难忘,听着这熟悉的声音我们是不是有很多的触动。在这片生长了几十年的土地上,我们一起呐喊吧!如果你喜欢悦读,如果你喜欢创作,欢迎你加入我们!如果你喜欢,就狠狠的转发吧!您的关注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联系电话:13739348656(微信同号)刘 棹
投 稿 邮 箱 : 179681861@qq.com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平台联系!
猜你喜欢
环江夜听:大哥 (文/吴天海 诵/安然)|第 137 期
环江夜听:游贵州看瀑布 (文/杜清湘 诵/陈红霞)|第 136 期
环江夜听:一封家书 (文/刘香平 诵/王丽娟)|第 27 期
环江夜听:女儿,我想对你说 (文/诵 任建霞)|第 47 期
环江夜听:懂你,渐老的父亲 (文/蒙春徐 诵/花开有声)|第 45 期
环江夜听:一封家书——致婆婆 (文/牛会萍 诵/田苗子)|第 26 期
环江夜听:再见了,亲爱的党校 (供稿/文化班师生 诵读/张玮)|第 44 期
环江夜听:画杨桃 (亲子共读:赵宇轩 家庭组合)|第 43 期
环江夜听:老泉子 (文/文璟 诵/王艺伟)|第 22 期
环江夜听:当我从环县经过 (文/路岗 诵/王艺伟)|第 132 期
环江夜听:第十九道弯 (文/路岗 诵/张晓英)|第 13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