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将至,可以预见一场巨大的争议即将爆发:吴京主演的《攀登者》定档国庆,还未上映,争议已扑面而来。今年春节,吴京倒贴6000万参演的改编自大刘同名小说的《流浪地球》爆火,称为继《战狼2》后又一现象级巨作;今年3月,#吴京坐轮椅现身#又上了热搜,他因拍摄《攀登者》,在极寒的环境下导致膝盖和股骨头旧病复发,刚在国外紧急治疗完,马上就去剧组了。人们似乎忽略了,他已经是一个45岁的、奔着知天命之年去的中年人了。从《太极宗师》走红,一路拍武打戏到现在,他收获了无数掌声和认可,但也得到了更多批评与嘲讽,甚至有人发明出了“含京量”、“一京”这样的量词。
《攀登者》这样的电影,顶着“主旋律”的帽子,自公布预告片开始,差评和嘲讽就已扑面而来,豆瓣上7万多人点了“想看”,7000多人写了短评;
其中嘲讽、唱衰的不在少数,有的是评价导演李仁港之前的《盗墓笔记》太差,这一部肯定堪忧;
有的认为是主旋律影片没什么看头;而有的仅仅是因为“有吴京”,就做好了减分的准备。
对于《攀登者》,许多人对这段历史都尚未了解就开喷,吴京因此承担了最多的恶意。
这样的键盘侠们,不仅对历史缺乏敬畏,对真相缺乏敬畏,更缺乏对电影真正的鉴赏力。
从《战狼2》拿下国产电影历史最高票房纪录开始,吴京就被扣下了一顶巨大的帽子,“战狼”成为一个侮辱性的词汇,意为无脑爱国、四肢发达的硬汉。
而《流浪地球》出人意料地爆火之后,更是直接被嘲讽为“流量地球”;《攀登者》还没上映,就已遭遇上千条嘲讽。事实上,这部电影的背后,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家国血泪史,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硬核人生。我们上学的时候,小学课本上明明白白地写着:珠穆朗玛峰,海拔高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注:这是1975年的数据,2005年后改为8844.43米)。但书本上没有告诉大家,这个数字来得多么不易。8848.13米,是无数登顶队员的牺牲与付出,也是大国扬眉吐气的开始。
很少有人知道,中国人第一次登顶珠峰,不是个人英雄主义,不是条件成熟后的挑战,而是肩负使命,“为国登顶”,因为那一次登顶,决定着珠峰的归属。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某国的边界,对方占据珠峰南坡,而中国这边是更为陡峭和险峻的北坡。在那个年代,因为冷战局势紧张,导致双方硝烟四起,珠峰的归属问题,成为双方争执的要点。1953年,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与当地向导丹增?诺盖搭档,从珠峰南坡成功登顶,某国对中国示威道:贵国都没爬上去过,还有什么资格争领土?
世界上第一次登顶珠峰的队伍:埃德蒙?希拉里与丹增?诺盖中国想要从北坡登上珠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早在1921年,英国登山队就首次从中国西藏境内开始了首次攀登珠峰的活动,在到达6985米的高度后宣布登顶失败;在此后的数年里,英国人又挑战了十余次,有超过10人遇难,却没取得一次成功。自此,“珠峰北侧不可逾越”成为世界神话。但领土尊严面前,又岂能容他人置喙?时任总理的周恩来给贺龙下了死命令:组建中国登山队,一定要登顶珠峰!
中国第一批职业登山运动员从零开始,组成登山队出国接受专业训练,并于1957年成功登顶四川第一高峰——海拔7500米的贡嘎山,这次登顶,4名队员长眠于皑皑雪山中。攀登往往伴随着牺牲,而他们的牺牲,仅仅是个开始。
成功登顶贡嘎山让中国登山队一下子有了底气,中央也趁热打铁提出了“1958年侦查,1959年试登,1960年登顶”的计划。但等他们来到西藏,才发现一个严峻的问题:由于气候酷寒、人迹罕至,从拉萨往西最远只能到达日喀则,离珠峰还有300多公里。也就是说,西藏并没有一条路可以通往珠峰脚下。
中央下令,先修路!历时两年,由1000多名工人、军人开辟的一条由日喀则通往珠峰脚下的公路终于建成。经过数次考察,侦查组决定在海拔5190米的高度设立营地,搭建气象台,为登顶珠峰做准备。1960年2月,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正式成立,全部214名队员平均年龄不过24岁,有工人,有农民,有老师,有摄影师,有科学家…… 3年前,他们没有一个人是专业登山队员,3年后的今天,他们已经过长时间的登山训练,变得专业、坚毅且果敢。
没有人有任何怨言,也没有人觉得苦,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酷寒、高反、缺氧、雪崩的恶劣环境,随时可能受伤、牺牲,他们也的确做好了这样的准备。第一次行军,先遣队从营地出发,抵达海拔6400米处修建营地,随后返回大本营。第二次行军,攀登到了7600米的高度,超过了贡嘎山的高度,打通了攀登珠峰的第一道难关——北坳。第三次行军,55名队员从大本营出发,去建立位于海拔8500米处的最后一个营地。这个营地建立好以后,离成功登顶就不远了!
但每一次出发,都伴随着牺牲。一路上不断有人因为高原反应、缺氧而牺牲,也不断有人严重冻伤、摔伤,只得退出登山队伍。
最后,只剩下4人——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和贡布。他们带着国旗和毛主席雕像,继续往上攀登。
他们在抵达了此前英国人认为“连飞鸟也无法逾越”的“第二台阶”后,发现横亘在眼前的,是高达4米的岩石峭壁,没有攀缘支点,钢锥也无法打进去,看不到登上去的可能。
刘连满用自己的身体搭成梯子,让队友踩着自己的肩膀攀登上去。3名队友登上去后,刘连满认为自己已无下山的可能,便写好了遗书,并将氧气瓶和物资都留给了队友,以备他们下山需要。登上第二台阶后,3名队友在这面令世人闻风丧胆的峭壁上架起了一座被后人称为”中国梯”的金属梯,此后的登山者想要登顶,都必须借助这座梯子。
幸运的是,3名队友将国旗插上了珠峰后,又下来与刘连满会合了,四个人都生还了!
这次登顶,让某国看见了中国的强大与不屈,次年,中尼签订边界条约,正式确定珠峰北坡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但这次登顶远远没有结束。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中国是否真的登上了珠峰”一直饱受争议,且那时国家内忧外患,经济衰微,根本没有余力再去证明什么。直到15年后的1975年,由第一代攀登者和第二代攀登者组成中国“最强攀登联盟”,再次向珠峰出发。
这一次的攀登更为惊心动魄,险境频生,几位队友登顶后,不仅成功在珠峰插上了中国国旗,更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之后,他们成功测得珠峰的高度为8848.13米,国际上也正式采用了中国测出的数据。这就是《攀登者》要还原给我们的历史,它不是一场个人英雄主义的表演,也不是一场爱国主义的作秀,它是无数登山队员用铁血和生命换回的国家尊严!监制徐克在关机仪式上特意请到了第二次登顶的登山运动员桑珠,并将关机仪式定在海拔5190米的当年的大本营举行。
在关机仪式上,他的话铿锵有力:“既然是我们的山,我们自己就要亲自攀上去。”一代又一代的攀登者们登上了珠峰,他们为了国家尊严,为了历史使命,为了领土完整,一次次努力攀缘,不惜冻伤、截肢、乃至长眠于雪山。为了祖国,他们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
拍摄这部电影时,剧组的每一位主演都要背着重达17公斤的登山装备进行训练和拍摄,只为更真实地还原当时的场景。开拍之前,吴京在2018年冬天去到海拔5200多米的青海岗什卡雪峰,进行了半个月的攀登训练,冻得鼻青脸肿、摔伤、滚下雪山,只为体悟当年登顶珠峰之难。而在影片杀青后,吴京感慨:“1960年中国登山队的装备与物质条件真的十分简陋和匮乏,但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中国登山前辈们凭借着勇气、毅力和决心,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壮举。他们身上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让我无比感动,也无比崇敬。”章子怡说:“他们是有坚持、有毅力、有梦想的人,是真正的英雄,拍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所有人都被点燃了,大家都把自己的全部热情投入到角色当中。”
为了更好地还原当时的场景,张译更是在极寒的雪风中脱下鞋子,赤脚完成拍摄,最后被冻到双脚失去知觉。
几位主角演绎的是“攀登者”,他们自身,又何尝不是真正的“攀登者”?几十年如一日磨练演技,摸爬滚打,坚持不用替身,永远自我反省。登山队员登顶珠峰时,才不过24岁。这些老戏骨在拍这部电影时,章子怡40岁,吴京45岁,胡歌37岁,张译41岁,成龙大哥已经65岁。只有历经了真正的风雨、走过了人生的巅峰和谷底的他们,能够精准地演绎这一派天真,这一腔热血,这一心赤诚。
攀登精神,并不是光有青春的面庞和热切的眼神就能演绎得好的,攀登者最本质的,不过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攀登。而键盘侠们,却因为是“主旋律电影”,因为“有吴京”,因为“爱国”,就直接否定了这部影片,否定了这部电影背后的历史,否定了演员们敬业的演出。希望有一天,键盘侠们可以放下偏见,放下恶意,找到自己真正可以为之付出生命的热望,风雨兼程、不舍昼夜去攀登,而不是躲在电脑屏幕背后,带着有色眼镜虚度时光。你可以不懂攀登,也可以不理解攀登,但是对不懂的东西应该保持敬畏。没有人想走下坡路,人人都想走上坡路。只要你不停止,只要你在攀登,你就一直在走上坡路。这就是攀登的精神。
论写词,林夕在这个老头面前只是个弟弟李健这种少数派歌手都能火,说明这个世界还没烂透同样是被封杀,这些艺人现在的差距怎么这么大?本文封面配图来自视觉中国裘飞鱼|策划裘飞鱼|撰文小糖人|排版喜欢这篇文章的,点击下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