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高考公平之争

音频搬家啦!(提示:听音频的朋友,麻烦您拉到篇尾,多谢!文字内容不全,听音频。)
1
今天2020年高考第一天,因为疫情高考推迟了一个月。
其实这是一个习惯问题,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考试时间就是每年的7月7、8、9号,是2003年改到6月的。
为什么改,说法不一。有说七七不吉利的,也有说七七高考影响卢沟桥事变的纪念活动。但最通常的解释有两个原因:一是7月太热,6月份没那么热;二是7月会比6月份爱下雨,并且洪涝灾害频发。
今年的孩子都在家憋坏了,高三的孩子又多憋了一个月,这两天考完就轻松了。
高考的大名叫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老胡昨天说,高考是中国最好的东西之一,这个国家幸亏有它,我们的社会深处才充满希望,无数人的人生无论起点在哪里,都有了一个社会为我们安排的奋斗路径和方向,它几乎就是社会公平的代名词。
这种采用全国统一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是中国的独创,是不是最好的东西,能不能让这个社会充满希望,是否能为人生指引方向、改变命运,各有各的说法。
高考受益者会说,这是好东西,这东西太好了。因为高考身份改变了,命运改变了。
那么,没有在高考中受益的人怎么说呢?一小部分也说高考是个好东西,因为他们中学或小学都没读完,上大学是他们的梦,他们也希望改变命运,可社会没有给他们机会,有的没上跑道就被淘汰出局。还有一部分呢,他们在这个社会上根本就没有发声的机会,我们根本听到不他们的声音,或者说,他们就不知道自己还能发声。
2
高考是招生考试,也是入学考试,普通高等教育入学考试。这是一个受教育的机会考试,因为教育资源不充足,分配不平均才采用全国统一考试的形式,但目的不是受教育,是改变身份,上了大学的人叫干部,有人事档案。没上大学的人最多是的是农民,农民没档案,干啥都没资格,包括出门吃饭。
所以说,全世界最大的这场考试,所有人的目的都不是单纯地上大学受教育,而是改变命运,爬到歧视链的上一层,向下一层去炫耀。最后你会发现,这事和教育没啥关系。
当然,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特别是00后,好多孩子上大学是想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的,但他们的父母是为了孩子的命运担忧,为自己能不能持久地炫耀担忧。
高考曾经是农民子弟改变身份的唯一通道,那么,是不是个好办法呢?
也就是像老胡说的,是不是最好的东西,国家幸亏有它,要不然好多人就没有出路了。
是的,老胡说得很对。问题是,你只给他留下了一条道,你说是不是最好的呢?就这一条道,他没的选,为啥不多留几条呢?
老胡的意思是,我们给阶层上升还留了一条通道呢,要是不留你不也得受着吗?憋死你个狗日的。国家确实幸亏有它,要不然那就太不光明了。
老胡父亲1929年生人,1949年1月参军,后来部队转业到北京的火箭科研系统工作,他当普通会计,会画漫画、写诗和吹口琴,2020年5月1日去世。
老胡也是走的军队这条道,进的军队院校,后来进了宣传部门,干过战地记者。老胡恢复高考第二年考的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为啥考了军队院校,傻子都知道,这里有道道儿。但这些道道农民家孩子是走不了的,农业大学也不是给农民子弟开的。
1952年实行高考,让中国人有个改变身份的机会,是这样说,原来其实也有,但到了1966年,这种改变身份的方法停用。这之后,不是农民要改变身份,而是干部、工人、知识分子、学生要改变身份,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回农民身份好像有了优越感,也不需要改变了。
也就是说有11年的时间我们放弃了高考这个好东西,把它丢垃圾堆里了,结果,这个社会就动乱了,后来叫浩劫。因为那十年,你的身份由组织来定,让你上大学你就能上大学,让你结婚、和谁结婚你才能结婚。
1977年,小平同志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中国社会走向正常的标志。当时对小平同志恢复高考是这样评价的,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有一条道总比没道好,虽然只有一条。
3
现在社会进步了,这个阶层上升通道的作用不大了,除了高考之外,还有各种方式改命运、改变阶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财富的积累完全命运的改变。
挣钱看似好像与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关联,但并不能互为因果。没受过教育挣大钱的人比受过高等教育挣大钱的人还要多,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这四十年中。
虽然上升的通道多了,但这些通道都是经济改革的副产品,长江商学院怎么也和五道口金融学院比不了,马云的湖畔大学怎么也和浙江大学比不了,因为不正宗,正宗的还是高考。
可以说,现在高考作为社会阶层上升通通的功能已经丧失一大半了,但老百不这么认为,特别是农民,他们欣喜地看到自己家孩子也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大专也是大学,祖上没有过。
1996年取消了大中专院校统一分配制度之后,大学开始扩招,教育产业化之路走上了快车道。
那么,高考这条道是什么道呢?是经济产业通道,学不学知识,能不能改变命运,那都是后话,先产生点经济价值再说。说白点,不管你是谁,我们运送的都是韭菜,我们不生产韭菜,只当韭菜的搬运工。
每当我看到脸上皱纹长得像罗中立油画《父亲》那样的农民欢天喜地为儿子办升学宴的时候,我都很心酸,他们不知道自己是韭菜,可他们确实种了韭菜,而你又不能把这事说穿。
这也就是老胡说的,国家幸亏有高考,它让我们的社会深处充满希望,韭菜生生不息,无论是谁都得先割一遍儿,挺公平。所以老胡说,高考几乎就是社会公平的代名词。
当然,我这样说是放大了高考的负面,但这些负面的东西足以证明它并不是什么好东西,更不能说幸亏有它。别的国家都是有国家组织的统一高考,那又怎么样了呢?
4
高考公平吗?
有人会在这里玩文字游戏,什么相对公平、绝对公平,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相对公平也就不错了。
那么,高考它到底公不公平呢?
如果从全国来看,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比抓阄还不公平,是绝对的不公平。
北京、上海、天津一百个考生中有20多个能上一本,十几个能上211,四五个能上985,而河南呢,一百个考生中只有7.8个能上一本,4个能上211,1.1个能上985。
因为对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名额的分配不公平,使高考变成了设计好的、有选择的淘汰工具,条件是户籍。二元户籍制度不但分出了农村人、城镇人,还分出了北京人、上海人、河南人、广东人……,大家在高考面前都不一样,等级分明,从高考招生的名额分配就看出来了。
抛开全国,在一个省(市、自治区)里,高考又是绝对公平,一个省一样试卷,大家一起搏杀全省的名额。
也就是说,全国是分不出来教育质量好坏的,因为名额是教育部和高校先给各省分好了,再考试招生的,不能拿一个省考上大学的人多、考上名校的多就说这个省的教育质量好,考上的人多是名额多。就像有人说,“在北京考上985那分数,到河南只能上大专”。这话虽然夸张,但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再有就是,所谓的教育大省,比如湖北、河北、江苏、山东,越是这样的省孩子越遭罪,因为是省内搏杀,教育质量越高代表越残酷。比如,青海、甘肃的家长还有教孩子怎么使冲锋枪,湖北、河北的家长已经开发原子弹了。
这就是我们的高考,一个和教育没有啥关系的考试,一个无产阶级文化和皇权传统文化演变出的一个怪胎。
什么叫社会公平,那就是不能只留一条道,应该有很多条道让他自己选,自己选自己负责,掉坑里、上天上都是你自己的事。人生的起点在哪里,不能由一个社会安排奋斗路径和方向,应该让他自己安排,这样就不用维稳了。
能自己选就叫公平,你帮他选,就是不公平。这和找对象一样,家长包办的婚姻其实都是有道理的,但往往都是悲剧,因为不自由,你不给他自由就不公平。没有了自由自然就没有了什么学术,更不可能有什么成就。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高等学校自主组织命题,自己选择考试时候,要和别的学校错开。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参加不同的考试,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我们今年全面取消了自主招生,因为这种双轨制让自主招生成了后门通道,不用冒名顶替了,直接上好的学校。
那么,是不是又回来了,还是统一高考好呢?
当然不是,这背后是办学自由、教育自由的问题,全国都自由招生了,如果北大、清华都让高干子弟走后门抢占了,那也没关系,过不了几年北大、清华就变成了吃喝嫖赌的大学了,自然也就没有人去了,而其他大学为了让学校有生命力自然就会招好学生,还会给奖学金。
高考现在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个困局,两点建议:
如果有条件入局的,那就安然面对,最好让孩子多学点知识,少讲点命运,不行好好玩玩,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也不错。
如果没有条件入局,那就不要强求,远离困局也许比入局更好,人生之路千万条,到终点时大家才突然感悟——都差不多,没什么可遗憾的。
欢迎关注老杨品谈,感谢天天转发、点赞、点在看、留言、打赏的朋友们,我们明天见!
(如果喜欢点亮在看,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