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不狐涂 | 乾隆 你不知道的恶趣味

说起大清王朝,不得不说的就是那几位皇帝了。这几年雍正靠着穿越剧火得一塌糊涂,殊不知,他的蛾仔——乾隆皇帝——早在90年代就火遍全国啦,什么《戏说乾隆》、《还珠格格》,把乾隆的妻妾孩子说了个遍啊。可是各位看官,除了风流,你们知道乾隆还有这种“恶趣味”吗?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乾隆→ →
虽然小狐不是专业学美术的,但是中国画讲究留白这一方面还是略有耳闻的,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为了不破坏画面的美感,画上很少题字,即便有也只是简单的几个小字,再加上姓名落款。钤印就更讲究了,宜少不宜多,钤印的位置也要仔细考虑,以烘托书法或绘画作品的美感为主。
但是身为当时中国第一收藏大v的十全老人就不管什么朦胧美了,专业发弹幕30年,也就是各种中国名画上都有乾隆皇帝的印章还有题字~
据《乾隆宝薮》记载,乾隆有印章1000多方,常用的有500多个。
图为乾隆钤印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他发过的“弹幕”~
元代赵梦頫的水村图卷,这幅纯粹的水墨画,描写了江南山村水乡的平远小景,但是高能来了!注意右上角!!!大大乾隆印章!这种感觉就像是看《未闻花名》时候,看的正感动的时候,突然发现两个求本子的弹幕时的心情一样,好好的山水画本来多么娴静淡雅!你盖个哪门子章啊喂!!!
子明卷是明末文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后人为牟利,将原作者题款去掉,伪造了黄公望题款,并且还伪造了邹之麟等人的题跋,这一切都把乾隆帝蒙骗了。事实上子明卷仿制的漏洞并不难发现。元代书画上作者题款都是在绘画内容之后,而子明卷却将作者题款放在了画面上方的空白处,这明显不符合元代书画的特点。但乾隆帝的书画鉴赏水平,显然并不足以看出这些漏洞。这卷后人仿造的《富春山居》子明卷不但被他视为珍宝时时带在身边,对此画大加叹赏,屡屡题赞,甚为喜欢。而且真迹无用师卷的出现,也没让他推翻自己的错误判断。乾隆在游览富春山的时候,每走到和画里相同的位置,兴之所至,就在上面提笔咏怀,于是这幅画就变成了这副模样。…(来自网络,侵删)这画上的字多的我都无法吐槽了。。。你是在写游记作文吗。。。。来来来,自己给自己奖个大红章。。
《伯远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珣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那个超大弹幕江左风华就是乾隆写的。。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给人一种正在看柯南,他边看边聊剧情凶手就是介个人的感觉。。。
《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纵23厘米,横14.8厘米,行书四行,28字。《快雪时晴帖》是一件行楷书短简书札,其内容是在一场大雪之后,天晴的时刻,想起了远方的朋友,遂提笔写信问候。另一种说法则是一场大雪之后,王羲之出门访友未遇,留给朋友的一张便签。其译文是:“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乾隆一生酷爱书法,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他对《快雪时晴帖》极为珍爱,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又说:“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全书28字,字字珠玑,誉为“二十八骊珠”,他把此帖和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的晋人三帖,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乾隆御书匾额“三希堂”,视为稀世瑰宝。
乾隆皇帝不仅盖满了“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子”等大印章,写满了字,还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写了个“神”字在中间。
神!!!!!!!!!!!!!!!?!!!!神tm的违和!!!
这!不!是!奏!折! 他娘的我的意大利炮呢!!!
书法字画之类的还可以直接题字作诗,玉器、瓷器、木器等材料就没办法了。不过乾隆皇帝没条件也要创造了条件,在一批玉器、瓷器上也留下了大名。
比如这个北宋汝窑的青瓷盘,盘底刻着乾隆的诗:“盘子径五寸,如规口面圆,出陶无髻垦,阅世独完全,冰裂纹隐约,铁定迹局连,底心镌甲字,先得此同然。”
朕有特别的发弹幕技巧,朕可以在知乎强发射弹幕耶?_?
还有这个周代的圭,乾隆皇帝不认识,以为是尺子,照样写了首诗刻上去:“周尺还赢一尺余,对之疑对鞠躬,如辟邪那有邪堪辟,阅古因之缅古初。乾隆戊子新春御题。”
中国清代的乾隆皇帝,在书画中经常使用的印玺,在《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中收录了172方。故宫博物院的一些古代绘画精品,其中大多数是清乾隆皇帝最珍爱的收藏。乾隆皇帝印玺成为鉴定乾隆皇帝御览、御笔书画真伪和断代的重要依据。乾隆帝印玺在书画上的钤用与他的政治态度、文化修养、文人情趣是紧密相连的,乾隆皇帝自诩文采风流,对历朝书画艺术珍品无不广为搜罗、精心收藏,过目书画之多、收藏钤印之繁,罕有可相匹者。能过他眼的,多在上面“涂鸦”和钤印。中国古典书画艺术,除了那些不被乾隆看好的作品,如果不排除乾隆那些鉴藏印玺的干扰,便难以欣赏,难以让人获得审美的愉悦。从这个角度来说,乾隆朝大规模肇始的收藏、整理工作,既让中国古代书画作品得到了认真的对待、很好的保存,也遭遇了空前的保护性劫难。(百度百科)
以下是资料统计乾隆对晋唐两宋绘画比较喜欢,用印较多,空白地基本钤满。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舂图卷》,开卷有:“太上皇帝之宝”“石渠宝笈”“宁寿宫续人石渠宝笈”“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中间有:“乾隆御览之宝”,结尾处有:“古希天子”“寿”“八徵耄念之宝”等印文。燕肃《春山图卷》开卷有:“乾隆御览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赏之宝”“石渠宝笈”,中间有:“养心殿精鉴玺”“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结尾处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古稀天子之宝”“八征耄念之宝”等。北宋王洗《行书自书诗词卷》有乾隆“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三方大印竖排排列,还有“乾隆鉴赏”“乾隆宸翰”“淳化轩”“信天主人”“古稀天子”“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宝笈重编”等印玺。董其昌《临柳公杈兰亭诗卷》开卷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题跋后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长方印)“古希天子”“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后有:“乾隆鉴赏”“重华宫鉴藏宝”“青”“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八征耄念之宝”“研露”“即事多所欣”等印玺。乾隆皇帝不仅鉴赏名人字画时钤盖玺印,还亲自绘画和在书画上题字作诗,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文人情趣。故宫现藏书画中很多都钤有乾隆帝的印玺,乾隆皇帝的《盘山图》很有代表性。其上有乾隆帝34处题跋,诗后均有乾隆钤印。它翔实地记录了乾隆帝印玺的钤用情况: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帝在《盘山及行宫总述》后用:“乾隆宸翰”“机暇临池”“奉三无私”印;乾隆十二年,乾隆帝在《花朝游盘山》后用“乾”“隆”印;同年存《少林寺》后用“惟精惟一”“乾隆旋翰”;存《静寄山庄》后用“泰卦”“古香”印;在《东竺庵》后用“德充符”“会心不远”印;在《云罩寺》后用“机暇怡情”“得佳趣”印;在《万松寺》后用“宸翰”印;在《江山一览阁》后用“絮矩”印;在《天成寺》后用“澄观”“朗润”印;在《盘谷*后用“乾隆宸翰”印;存《盘山夜雨》后“涵虚朗鉴”印;在《古中盘》后用“思无邪”印;在《千相寺》后用“古香”印;乾隆十五年,在《天成寺》后用“妙意写清快”印;乾隆十七年,在《西甘涧》后用“聊以观生意”“取意在广求”印;在《古中盘》后用“中心止水静”印;存《云罩寺定光塔》后用“静中观造化”印;乾隆二十年,在《双峰寺》后用“古香”“泰卦”印;乾隆二十五年,在《泛写盘山》后用“朗润”印;乾隆二十八年,在《泛写盘山》后用“机暇怡情”“得佳趣”印;乾隆二十九年,在《盘晓景山》后用“比德”印;乾隆三十一年,在《盘谷夜月》后用“比德”印;乾隆三十四年,在《读画楼》后用“比德”“朗润”印;乾隆三十五年,在《静夜》后用“会心不远”“德充符”印;存《得楷轩》后用“朗润”印;乾隆二十二年,存《夜阴》后用“比德”朗润”印;乾隆三十九年,在《老杏》后用“比德”“朗润”印;乾隆四十年,在《晓霁》后用“会心不远”“德充符”印;乾隆四十七年,在《膳榆》后用“古稀天子”“犹日孜孜”印;乾隆五十年,在《梅杏》后用“比德”印;乾隆五十年,在《读画楼》后用“会心不远”“德充符”印;乾隆五十四年,在《受宜届》后用印;“古稀天子”“犹日孜孜”印;乾隆五十六年,在《杏花》后用“八征耄念”“自强不息”印;乾隆五十八年,在《庭松》后用“八征耄念”印。这些题跋和印迹记录了乾隆皇帝从35岁到83岁近50年的历程。在乾隆十二年,这一年乾降皇帝12次作诗题跋,乾隆十七年3次作诗题跋,乾隆三十五年2次作诗或题跋,题跋后均钤不同的印文。可是,就是乾隆鉴藏印玺这样的重要标识,在许多宫藏作品上,不仅钤用混乱,而且体现了收藏者在妄自尊大的心理状态下表现出的无知放肆与品位低下。
在东晋王珣所书《伯远帖》上,应当左右分用的“乾隆御览之宝”与“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一顺而排在一起,完全没有了规矩。
在唐人摹本《王羲之姨母帖卷》上,“乾隆御览之宝”骑盖在前三行字的上面,中间的空白处,又填上“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十分霸道。
在唐韩滉所作《五牛图卷》上,乾隆前后钤盖了至少八方印,把一张不大的作品填得满登登的,让韩滉笔下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消散了许多。
元代钱选所作《浮玉山居图卷》,乾隆不仅在上面题了一首诗,还把他的鉴藏印玺加钤其上,把作品上部的所有空白处,塞得几无插针之处。
连乾隆皇帝喜爱的元代画家赵孟頫也难逃其辱。他的水墨长卷《水村图》不仅被乾隆题了两次“御题”,而且加盖了几乎所有鉴藏玺,多达十余方。
明代陆治所作山水《仿王蒙还丹图》上,“乾隆御览之宝”一方朱红方印,大大咧咧,盖在画蕊顶部正中,无异于当头棒喝。清代宫廷画家的许多作品都享受了这“五雷轰顶”。
长寿的乾隆几乎把宫藏的作品看了个遍,也钤了个遍。清雅的作品,被他的那些印玺盖得满纸乌烟瘴气;清和的作品,被他的那些印玺盖得四处壅塞淤堵;清朗的作品,被他的那些印玺盖得垂头丧气;清逸的作品,被他的那些印玺盖得浊气冲天;清新的作品,被他的那些印玺盖得难以负重;清远的作品,被他的那些印玺盖得暮气沉沉……中国古典书画艺术,除了那些不被乾隆看好的作品,如果不排除乾隆那些鉴藏印玺的干扰,便难以欣赏,难以让人获得审美的愉悦。
从这个角度来说,乾隆朝大规模肇始的收藏、整理工作,既让中国古代书画作品得到了认真的对待、很好的保存,也遭遇了空前的保护性劫难。
如今,在收藏群体浩浩荡荡的时刻,真让人担忧:在某个窗明几净之处,又有一方格调不高的收藏印信,被郑重其事地、难以逆转地强加在某一件前人的书画作品上,又一件艺术珍品被其心爱之人再一次作践,且难以避免。
所以,有必要吁请天底下的收藏家,切莫以乾隆为榜样,意气用事,把一己之喜爱附加在天下人的喜爱之物上。(百度百科)
(本文转载自知乎 已获得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