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写写“身边的爱”。小学生天天被爸妈、老师、长辈照顾,写“爱”应该不陌生。但越是平常的题目,要写好,越不简单。
今天,我们邀请了杭州市卖鱼桥小学语文老师朱心悦,来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如何写好“身边的爱”。
那是我妈
“哗哗哗”,天下着倾盆大雨,我不得不坐公交车上兴趣班。
公交车按时到了站台,可车内比压缩饼干还要拥挤。天气的恶劣,使我们不得不使劲往车上挤,来避开这令人难受的雨。我好不容易找了个前门靠窗的扶手站定,可拥挤的车内还陆续有人挤进。没过多久,车不能再挤进人了!
突然,一个佝偻的老太太,蹒跚地挪到了门前。只见她用塑料袋挡在头上,竭力让自己淋不到雨。可是,雨点儿还是随着风湿了老太太全身,我很心疼,不由自主地往前挤了挤。但前面的乘客没有一个愿意往里面挤挤,哪怕只腾出一个人的位置。
老太太用那无力的手使劲向司机摆着,沙哑的喊声刺着我的心……车缓缓发动了……老太太流露出了苦涩,她无奈地拍着车门,在大雨中瑟瑟发抖。
“师傅,你能再开一下门吗?那是我妈,让她也上来吧!”司机总不至于把母子俩拆散吧! 不过我内心却直打疑问,那老太太是他的母亲?刚才他还在电话里说上班快迟到了……
“不早说,我开门了。你快去带上来吧!”随着司机按下开门按钮,叔叔走到车门口,去搀扶老太太。她可高兴了,不住向他道谢。叔叔搀扶着老太太上了车,奇怪,车内竟然也宽敞起来了。
我情不自禁地望着这个叔叔,只见他嘴角漾起一丝丝笑意,浓浓的眉毛舒展开了,不失一点儿帅气。他整洁的衣服,正如他的心。望着车窗外,那年轻又善良的叔叔迈着匆匆的脚步消失在眼帘,我似乎懂了……
朱心悦:杭州市卖鱼桥小学语文老师,13年教龄,曾获区教坛新秀、区优秀教师、杭州市优秀辅导员等荣誉,指导学生作文多次获省市级奖项。
写作诊断: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要求写“身边的爱”,我们可以尝试着从三个角度,去思考如何写好这篇作文。
写一件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可以写谁?我们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这个大千世界里,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在这些人中有你的亲人、老师、同学,爸爸、妈妈,有陌生人……这些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
那什么事情,是“身边的爱”?如果我们的写作,还是停留在身边的一些常见事情,诸如妈妈给你夹了菜,爸爸开车送你上学等,这样的作文就难有亮点。身边事,我们可以尽量选择一些意味深长的、出人意料的事例。文似看山不喜平,选择的事情好,可以算作文成功了一半。
另外,写作文时,不要面面俱到,叙事写人,可以有一个侧重点。在写作时,要仔细描写人物之间互相关爱的生活细节,展示能体现“爱”的对话,注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六年级同学,写作叙事,一定要把事情、场面描述完整,但要注意有详有略。
这篇作文,小作者选材新颖,不过还有很多改进空间。
首先,选择的事例,还是比较特别的。但是,还可以再斟酌一下。现实中,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发生?有可能,但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叫一个陌生人“妈妈”,有点不合常理。
作为六年级学生,这位同学在一些细节描写上,还可以多下点功夫。整篇作文读下来,这个男子的形象有点模糊不清,人物刻画得还不够饱满。人物没有“立起来”。
另外,作文开头有一句环境描写,奠定了这篇文章的环境基调,如果能在文中、结尾环境渲染上再下点功夫,会更有氛围。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高年级的作文明确提出了阶段性目标: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很多学生对单元习作无从下手,多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我倡导学生结合课文,在实践中,拓宽思路,捕捉素材。
采写 胡信昌
制作 张宇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