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思维补丁的第522篇文章
非常喜欢,推荐听听。
头图为电影《误杀》剧照。
(一)
忏悔塔钟声悠扬响起,群鸽掠过却无法抵达。
有罪之人终于决定放下执念,走向救赎。
电影《误杀》结尾处的这一幕,充满了哲学意境。
有人误杀他人,却也同样被“他人”所弑。
虽有印度《误杀瞒天记》珠玉在前,但在我看来,柯汶利和陈思诚版的《误杀》展现了完全不同的肌理和气质。
就超超个人观影感受而言:
《误杀》以精巧的改编和其所试图讨论的深邃主题,在几位主演演技全程在线的高完成度下,呈现了今年以来华语犯罪电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误杀》的剧情并不复杂:
在公正缺失的大背景设定下,小老板李维杰(肖央饰)和妻子阿玉(谭卓饰)的大女儿被人迷奸,而犯罪者则是警察局长拉韫(陈冲饰)和市长竞选人的儿子。
当他以视频胁迫,试图再次强奸时,女儿在反抗过程中“误杀”了性侵者。
在明知不会得到公正审判的前提下,肖央(为便阅读,下文皆以演员名叙述)展开了一场精心谋划的“无罪证明”。
《误杀》的节奏感非常强。在电影的三分之一处,当陈冲的直觉告诉她肖央就是凶手时,这场对抗已成“明牌”。
这是希区柯克式的精彩。观众掌握着远超于角色的信息量,但是永远被角色双方接下来要打出的牌深深吸引。
《误杀》有着如鼓点般密集的转折和节奏。肖央和陈冲双方互有“王炸”,上演如泰拳般拳拳到肉的冲突:
她知道我就是凶手。
我知道她知道我就是凶手。
她知道我知道她知道我就是凶手。
这是斗兽场里的抗争,也是蝼蚁和母狮的较量。
光影转换,眼神交锋,一个望杀人于无形,一个要置人于死地。
(二)
“不在一起就杀你全家”,“我要纠缠你20年”,被反复纠缠数月之久的小菲,数次被追求者王磊尾随、控制、猥亵,小菲父母甚至双双跪在地上求王磊放过女儿。
警方多次告诫惩罚后,王磊仍没有放弃纠缠小菲一家,在一个深夜,身高1.8米的王磊持刀翻墙闯入小菲家再度实施侵犯,一番缠斗,小菲父母“误杀”了王磊。
200多天后,检方认定此案为正当防卫,决定不起诉。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
当谭卓颤栗地咬出这句话的时候,很容易将观众引入到银幕之外的现实世界,《误杀》所试图探讨的抉择困境,在现实中,很容易找到类似“涞源反杀案”这样高度近似的案例。
不过《误杀》却不满足于仅仅探讨“公平和法律”。
?
《误杀》这部电影里有着十分精巧的小细节和隐喻。
最典型且贯穿始终的,是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羊。
羊和狼在任何语境下,都有着各自不言而喻的标签。不过《误杀》中的羊,所折射的意向不仅仅是“软弱”。
羊在基督教中有着特殊的隐喻。羊不仅是“赎罪祭”的献物,更是民众的象征,众人即羊,耶稣则为牧羊人,《约翰·福音》中,耶稣就曾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
看完电影,你再去看《误杀》最后公布的全阵容海报,应该会微微一笑,这本身就是一张充满着隐喻的海报。
?
肖央站在海报中间,如果你仔细观察,他的姿态手势,乃至背后的光,像极了耶稣。
但《误杀》并不是一部宗教电影,无论是肖央的布施还是被“献祭的羊”,在超超的理解中,指向的都是影片所探讨的另一层沉重主题:堕落和救赎。
《误杀》的英文名定为“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译就是没有牧羊人的羊,更好的翻译应该是《乌合之众》。
“羊是近视的,看不到太远的东西。”
“羊有草吃就够了,不在乎被谁薅羊毛”。
片中反复出现这样的台词,加上情节上被“利用”和“煽动”的群众,虽然类似的意向稍纵即逝,但你可以看出,《误杀》希望人们思考的,不仅仅是“罪与罚”那么简单。
我们被他人“误杀”,也举枪“误杀”他人。
实际上,我们正处于这样的时代之下。最典型的便是网络暴力,人言可畏,在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发言,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看不惯的人冷嘲热讽乃至侮辱谩骂,一个人的言论尚不足惧,然而众口铄金,言语堪比刺刀。
但很多时候,大众的愤怒仅仅只是基于片面乃至被误导的“情绪”,而并非事实本身。
公映以来,《误杀》收获好评如潮。这其中几位演员的演技功不可没。
超超的承德老乡肖央,贡献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演技,很难想象一个人们印象中的“喜剧演员”,能完成好这么复杂的表演。
李维杰这个角色太适合肖央了,一个貌不惊人没什么本事的小人物,一个木讷严肃不知道如何同女儿沟通的爸爸,一个被逼到墙角不得不颤栗着站起来保护家人的主谋。
无论是面对黑警时的瑟缩,还是独自筹谋时的诡谲,肖央演绎的都很到位。
尤其“审讯”自己小女儿的那段戏,那种因为太爱而必须狠毒的感觉,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很难相信肖央其实并未做过父亲。
陈冲则贡献了全片最炸裂的演技,得知儿子是强奸犯的羞愧、冥冥中已猜到儿子已经死亡的哀恸、最终崩溃后的暴戾,陈冲用一场表演全都完成了。
在这样的气场下,观众很容易带入小女孩的角色里,被深深震慑在椅子上掌心出汗,庆幸自己不需要面对这样的审问。
谭卓则将电影里恐惧惊怖的气氛推到极致,她完全把一个温柔善良的“母羊”面对误杀时的感觉演出来了。而在双方的明牌阶段,尤其她和陈冲对视那场戏,谭卓呈现了不输陈冲的强大气场。
一个是母狮捕猎的暴戾凶残,一个是母羊护犊的视死如归。
(三)
对于孩子而言,做到极致的保护,就是所谓的“爱”吗?
《误杀》里,陈冲对自己的儿子可谓呵护备至,甚至在儿子和同学打架,险些戳瞎同学的眼睛之后,不打不骂,依然细致地给儿子包扎双手。
在电影中,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陈冲和丈夫极端的爱和宠溺,成就了一个小畜生的无法无天,昨天是险些戳瞎别人的眼睛,今天是迷奸女同学,明天呢?
超超不由地想起六年期的一起大案:
一位知名歌唱家的儿子涉嫌轮奸一位22岁的姑娘,案件曝光后,举国关注。在公检方证据确凿的大背景之下,那位同样为知名歌唱家的富二代妈妈,却重金邀请京城知名律师坚持为儿子做“无罪辩护”。
不仅如此,在案件审判的过程中,她还将出事的酒吧告上法庭,罪名是“涉嫌介绍卖淫”。
其实,她和自己的儿子同样清楚,自己究竟做了怎样肮脏的事。
这样的做法,无非是给儿子争取减刑的可能性,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位母亲顶着世人的唾骂和各界的质疑,无非是想给儿子更周全的保护。
已经铸成大错,不汲取教训,认真悔改,却抛开世道人伦舆论律法,不顾姿态地保护孩子。
这样的爱,令人窒息,令人恐惧。
为人父母,本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就要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最基本、最朴素的观念。
正如《误杀》上映后,陈冲在微博上发的那句话:
并不是每一个悲剧,都有救赎价值。
为自己的孩子“无底线兜底”的父母是愚蠢的。有些打,就该挨,有些痛,就该忍,有些罪,就该受——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一直在有恃无恐的环境中成长,长大后他眼里真的会有法律?
电影的最后,肖央在寺庙忏悔后,毅然走向了警局。
他看过那么多电影,当然知道,这复杂漫长的谋划之后,迎来的绝不是胜利,而是一家人一辈子也无法走出的阴影,未来的每一天,他们都将顶着这个巨大的秘密,在人间掩饰地活着。
这样的人生太辛苦了。
这个世界上最苦涩的不是去证明什么,而是去掩饰什么。
掩饰需要巨大的力量和付出,相对于证明些什么,掩饰的人竭尽心力只是为了呈现出最日常的一切。
更何况,小女儿经此一难,已经开始拙劣地涂改自己试卷上的成绩了。面对100分上那道明晃晃的涂改液痕迹,肖央不会不察觉,这对一个父亲而言一定是个巨大的打击。
她还那么小,不该是撒谎和演戏的年纪。
从这个意义来讲,肖央,这个在“误杀”之后,一直凝视深渊的人,回头望了一下月亮。
唯有“恶龙”才能杀死恶龙,传说中的悲剧在反复重演。而肖央这条修成正果的“恶龙”,在屠龙之后,自己敲碎了獠牙。
他最终没有跌进“深渊”,作为精心策划这一切的主谋,他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而作为一名父亲,他试图在以另一种刺痛却温柔的方式,给予小女儿真正的“爱的呵护”——
不要用一生去努力掩饰,要用一辈子去努力证明!
电影里,肖央和陈冲就像镜子的两面,照彼此,照众生。嫌疑犯在完美的掩饰后走向自我救赎,执法者却在错爱的执念下甘于沉沦。所以我不太认可,《误杀》的结尾是为了应对审查的网络质疑,陈思诚在接受访谈时说:“我不认为逃之夭夭是一件好事。”
因为肖央不仅仅是这一切的主谋,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当他为保护大女儿撒下弥天大谎后,也注定启示了小女儿“恶”的意识。走向警局,离月亮更近,他用最好的方式告诉女儿:不要过久凝视深渊,我们有着黑色的眼睛,但应该望向光明。
因此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最后的处理:
真正的父爱不仅仅是为孩子遮风避雨,更需要用以身作则的方式,为他们可能的扭曲尽力修剪枝桠。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超推荐】
《误杀》是一部看着非常“爽”的电影。这部电影最后彩蛋设计了一个很精巧的“双结尾”。除此之外,棺材上的血痕也透露着“误杀”可能是“故意杀人”,强开放式的双结尾,让每个观众都能解读出多种可能,总而言之,超超推荐各位亲生胖友前往电影院观看!
【继续阅读】
河北的冬天不好过
小人物,连所谓的“胜利”都显得凄苦悲凉
再见!爸爸
那些一夜暴富后,又一夜返贫的人生
【作者简介】
慧超,前媒体人、资深品牌公关顾问
作家,已出版《这个世界不欠你》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