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思维补丁的第278篇文章
老读者或许听过,但不妨重听一遍!
头图基于CC0协议引用。
(一)
如今的年味儿,是从某种复杂的“紧张感”开始弥漫开来的。
特价机票稍纵即逝,火车票就更无需多言,每一个没抢到票的人,都会把那个弥漫着上世纪风格的网站骂上12306遍。
当然,“年”这头怪兽,照例将最无情的残酷,全部馈赠给那些在外漂泊一年,迄今依然单身的大龄男女。
眼瞅着你保温杯都端上了,却还是孤身一人。因此,每一个领着熊孩子来你家拜访的亲戚,对你的父母都是一次“降维打击”——别人家的孩子都能作死了,我们家的孩子连喜欢的是男是女还分不清呢!
这怎么行?
有人被父母7天内安排了30场相亲,其密集程度,相亲的男女双方都像是走进了KTV;有人像是走进了审问室,爸爸问爸爸问,爸爸问完妈妈问,妈妈问妈妈问,妈妈问完爷爷问,爷爷问爷爷问,爷爷问完奶奶问:“孙贼啊,你咋还不处对象呢?”
这间审问室,其用刑之惨烈,唯有结婚2年还没生娃的朋友,才能感同身受。
所以,你有没有想过,你甘愿忍受春运、相亲、逼婚和熊亲戚,每一年都义无反顾地回故乡过年,到底为了什么?
(二)
春节,有故土可立,有故乡可返,也许对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意义。但是,如果你能换一个视角,去观察感受一下那些失去故乡的人,他们的表情和故事,或许,你会对“回家过年”有一种更立体更深沉的感受。
春节,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可是,“没有”故乡的人呢?
这两天,看到朋友圈好多人在转发王伟忠拍的这段小视频《味道,是台时光机》,我的第一直觉就和“故乡”、“回家”、“眷村”有关,果不其然,当又一年的春运开始,当游子们又一年眺望家的方向,王伟忠这样说道:
“时间会把人们分开,距离会把人们分开,生老病死会把人们分开,但是吃一口家的味道,你会发现,有些人有些事,根本是没有办法分开的,过年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顿饭,过个年”。
许多人都知道王伟忠是《康熙来了》的制作人,却不知道,他正是台湾眷村中长大的孩子。
眷村,就是指1949年随着国民政府迁徙来到台湾,为安置数十万军人及其眷属所兴建的村舍。
当年,来自中国各省的同胞因为战火仓惶来台,很多人在大陆依然有年迈的父母、新婚的妻子/丈夫,甚至幼小的孩子,他们曾经以为自己能够很快回到大陆,但是命运给他们所有人都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许多人致死,也再也没能回到心心念念的故乡。
所以,台湾的眷村文化,本质上就是“乡愁文化”。
(台湾眷村博物馆)
几年前在保利看《宝岛一村》,一幕幕看下来,心里念兹在兹的其实就是一个词:故乡!
当时坐在台下,我一个大男人眼泪止不住地流,真不是我泪点低,旁边40多岁的大叔哭的比我还放肆。实际上,整个保利剧院都在悄悄呜咽,据说,看《宝岛一村》没有不哭的。
(《宝岛一村》剧照)
也是因为这部话剧,我第一次深入了解到台湾的“眷村”和眷村情节。再然后读龙应台的《大江大河1949》和齐邦媛的《巨流河》,对那一代台湾人和他们的故乡情怀,体会就更深了。
《宝岛一村》讲的其实就是王伟忠自己的故事,他母亲15岁来台湾,与故土一别,就是40年。
40年之后,他母亲回北京,“一进门,我姥姥问我妈,你不是说去台湾玩吗?一玩就是四十年啊!”
母女40年未见,女儿走时,豆蔻年华。再回家,却已两鬓斑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姥姥这40年漫长的守候和热望,其中惆怅又岂是文字所能勾勒。而这种故事,只是近百万眷村同胞故事的一角。
对于在眷村中生活的人,家乡,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有的人回家,用了40年,有的人回家,用尽了一生。
眷村的每一个故事,都像一个人漫长的一生。眷村的文化,其实就是游子的文化,回家过年,曾是他们年年热望,却又年年失望的一个群体伤疤。
王伟忠母亲那一代,眷村同胞与故乡隔海相望,有家难回。而对于类似王伟忠这样的眷村第二代,却面临着和父母辈相似的命运,他们的故乡眷村,正因为已经完成历史使命,而逐渐被拆除,永远消失。
王伟忠心里有很深的“回家”的情节,他说眷村就是他的娘胎。眷村中长大的王伟忠,自幼就能够深深体会到父母辈中,那无处言说的颠沛之苦与心灵上的失乡之痛。
所以,这么多年来,王伟忠一直在修复自己心里的那座“眷村”,他拍《伟忠妈妈的眷村》,策划导演轰动两岸三地的话剧《宝岛一村》,为眷村和眷村文化的保护而奔走呼号,不仅仅是在记录这段特殊的历史,更是自己“回家”的过程。
那一碗令王伟忠难忘的眷村酱拌面,又岂止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碗酱拌面,那满满的都是故乡的滋味,那真的是一台时光机,每一次咀嚼,都可以穿越时空,仿佛眷村依然喧嚣,妈妈依然年轻康健。
(三)
故乡是游子心中永恒的风景。故乡有一种魔力,对于常年远离家乡的人而言,一盘家乡的风味,几句偶然间听闻的乡音,新闻上突然出现的地名,都能瞬间将游子拽回千里之遥的故乡。
“没有故乡的人寻找天堂,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本身就蕴含一种坚实的笃定。
世界变化越快,我们越是需要和依赖一些一成不变的东西,比如说妈妈烧菜的味道,比说故乡定格的记忆,这些东西就像矗立在岸边的一座灯塔,不仅仅消除我们扬帆时的恐惧,也在暗夜里,引领我们回家。
所以,从来不是故乡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故乡!
故乡,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娘胎”,这不仅仅是在说这具肉身,更是指那些真正影响我们,塑造我们的元素。
你无论身在何方,故乡永远是组成你的一部分。我们身上永远带着一丝故乡的气息,正如我们最喜欢的食物,永远都萦绕着妈妈的味道。
故乡的味道,在舌尖,在心头。
这碗网易严选与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合作推出的“眷村酱面”,正是王伟忠本人带着对家乡——嘉义巷口阿桃面摊风味的怀念而历经三年研发,严选而出的眷村老家美食。
我更愿意这样理解,网易严选和王伟忠煮出来的这碗眷村酱面,致敬的,不仅仅是一碗好面,而是深深的乡愁,而是万千游子心目中,家乡的味道。
正如王伟忠所言:
有些人有些事,根本是没有办法被分开的。
过年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顿饭吧,回乡路上,但愿你一路平安,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你的家乡味道,又是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写下你的家乡味道
【作者简介】
慧超,接客很贵的公关男一枚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End—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
点击阅读原文,感受满碗乡愁的眷村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