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南国文学
审核|刘瑞敏
编辑|曾庆忠
图片|网络
秋雨绵绵忆恩师
作者|刘若华
窗外,天灰朦朦。
秋雨淅淅沥沥,像一颗颗针,刺下来,扎在地上、身体甚至心里,到处都是。刚做完右手骨折手术,麻醉尚未消除,疼痛感阵阵袭来;躺在病床上,手机猛的一响,低头一看,眼泪却止不住的流了出来———李教华校长去世了。
恩师李教华是我高中三年的历史老师,高中毕业后几十年,我和李校长却只见过三面。回忆过往,那一幕幕画面犹在眼前,恍如昨日。
1984年,我在临邑一中读高一,那时,我才17岁。李老师担任我们四班历史课,他中等身材,身体微胖,圆脸,留一头短发,穿着朴素的中山装。他讲课深入浅出,把古今中外历史讲述的惟妙惟肖。一件件历史事件在他的课堂上仿佛是一幅幅恢弘、壮观的历史画面,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那时李老师还担任一中副校长的职位,管理着学校一线教学和后勤,工作繁忙,很辛苦。即使这样,他依然是认真备课、书写教案、认真批改作业、解疑释惑从不马虎。课余时间还给我们用腊纸刻板油印大量的复习资料。一个九十人的大班,改作业、写批注,李老师常常要工作到深夜。1987年高中毕业那年,他已是满头银发。
大概也是受了李老师敬业精神的影响,教师在我心里也是一份神圣而伟大的职业。高中毕业后,我在夏口镇(现是临南镇)中学担任英语代课老师。1992年,班里有2个学生中考升学时考到中专分数段。经过一番斟酌,他们想放弃读中专的机会,选择读高中考大学。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我和两个学生骑自行车20余公里到临邑一中,找到李老师。那时李老师已是临邑一中校长。说明来意后,我向李校长详细介绍了两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两个学生很聪明,都是应届毕业生,年龄也小,平时数理化和英语成绩很好,读高中很有潜力。因为我们是乡镇中学,各科师资配备不完善,特别是史、地、生几科多是教主科的老师兼着。当时各学校复读的学生很多,作为应届毕业生,他们能考进中专分数段已实属不易。李校长了解情况后,他说:“两个考生进一中读高中是符合招生政策的,在中专分数段以下,一中还要录取一部分考生。” 当场鼓励他们高中三年一定要刻苦努力学习,不负众望,考出理想的成绩。在李校长和一中任课老师的辛勤培养和关怀下,两个学生通过3年的努力,当年高考成绩都过了一本线。一个被大连理工大学录取,另一个也被一所省属重点高校录取。那是毕业后第一次见他,现在想来,李老师当时不仅为了学生,其实也何尝不是保护了刚参加工作的那个意气风发又理想浪漫的我。
时光如水,没想到,毕业后第二次见到他,已过了22年。2014年10月6日,秋风习习,阳光明媚,那天上午,在马卫东、赵冲等同学组织的“相逢三十载”高中同学聚会上,我见到了久违的高中老师和同学,81岁高龄的李校长也莅临了聚会现场。到场的还有班主任杨玉昌老师,数学科赵本忠老师,政治科刘公道老师,体育科蔺善枝老师。宴会前,师生们在新一中合影留念。宴会上,李校长首先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老师和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席间,李校长谈笑风生,师生们有说有笑,宴会气氛非常活跃。他多次问到同学们现在的近况,还特别问到了鲁连敬同学。真想不到,自1987年高中毕业,事隔27年后,作为一中校长,依然清晰的记得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这是多么可亲可敬的老师啊!内心深处不禁油然而生敬意。宴会上,同学们以茶代酒,都一一向李校长和到场的老师表达了敬意,感谢老师们对我们高中三年辛勤的培养。那次聚会结束后,大约过了一周,我写了一首《一中,回不去的岁月》,发表在网络平台:“难忘历史课李教华老师,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至今仍在记忆里”。
最后一次见他,是2015年5月下旬的一天,没想到,那竟是最后一次。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我去县城看望了李校长。李校长住在老一中东面一个普通平房里,那里曾是老一中的菜园子地。院子里的石榴树婀娜多姿,枝头的石榴花含苞待放,生机勃勃。见到我来,李校长和师母很高兴,从屋里迎出来和我热情打招呼。李校长精神矍铄,容光焕发,他身着一身朴素中山装,脚上穿一双粗布鞋。那天我把早已准备好的一幅欧楷体书法作品送给老师,是请郑洪昌先生题写的“厚德载物”四个大字。李老师看到后很高兴,他说,“厚德载物”是一中建校初期时的校训,他很感动。可能是触景生情吧,他说看到一中的老校训,就会想起五、六十年代的一中。他用手里握着的拐杖,指了指墙上挂着的一幅颜体楷书书法作品,向我介绍到,这幅作品是席文天创作的,他和席文天是很好的同事。席文天于1955年至1962年在一中当老师,后调县剧团工作,老家是乐陵三间堂乡席家村人。民国时,《中华大词典》错说邢侗是“临清人”,是席文天先生通过查找大量资料证明邢侗是临邑邢柳行村人。如果没有席文天先生对邢侗艺术的细心研究,可能很多史实和重要资料,恐将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他说邢侗原址来禽馆就在老一中大门前偏东一点。他拿出他和潘兴甲校长在老一中大门前的一张合影,向我介绍说:1985年一中举办了第一届教师节表彰大会,大会结束后,他和潘校长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他还讲到他们家族李氏祖先的来由,是明朝“燕王扫北”之后,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迀移来的。我听的入了迷,感觉又像是回到了课堂。那天,李老师说起班里的同学如数家珍,还特别提到杨之锋同学,他对杨之锋很挂念。说几次去宿安开会还特地问过他的情况。我刚好手机里有杨之锋同学单位的电话,试着打通后,我把手机递给了李校长,他们聊了有10多分钟,能看得出当时李校长很开心。
那天,他给我讲了很多事情。
他高兴的神态、语气和心情,让我动情。与他见面,如见高山,同他谈话,如沐春风,多么想在他的客厅多坐一会儿啊,可是转眼已是正午,只好告别。
如今,恍惚又是5年,本想出院后,回老家再去拜访恩师,阴差阳错最终没能成行,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薄暮时分,窗外的秋雨化为万缕细丝,随着微风飘洒飞舞。那个时刻,一张慈祥的笑容又浮现在眼前,我仿佛看到恩师临走时的宁静与安祥。2020年8月17日,恩师李教华校长走了,他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7岁。今生再不能亲睹您的慈颜,再无法聆听您的教诲,但对您旳敬仰和怀念没有休止,天长地久有时尽,敬仰之心绵绵无绝期。
2020年8月17日于山东文登整骨烟台医院
作 者 简 介刘若华,山东省临邑县临南镇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发表在《精短小说》、《德州晚报》、《庆云文艺》等纸媒和网络平台。投稿邮箱
西散南国文学社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南国散文》投稿邮箱:2155074933@qq.com
《南国红豆诗刊》投稿邮箱:528784663@qq.com西散南国文学社签约作家
杜明月 龚铃洲黄祥银王亚欣赵达
徐非也 葛张尚洁 张译丹 郭榕亭
王志娇 史忠华张小利 张忆苏 杨飞
朱钟昕 刘瑞敏黄晓梦 刘胜彪 许江
张靖
(名单持续添加中……)
西散南国文学编委
总顾问:刘志成
期刊常务副主编:王诚林
特约学术委员:李汉荣 杨年华
顾问:林膑 董守和 安雷生 成再耕 邓复华
王征祥 依凝 丁铭春 周耀华 熊建华 李婷
刊物艺术总监:龙怡珍
微刊艺术总监:陈超 曾寿
艺术顾问:王远笑 罗强英 胡瑞忠 左上勋 邓英
名誉社长: 孟甬 陈锐
社长: 卢小夫
副社长: 李景
执行主编 :若兰
常务副主编:妙妙
副主编:魏来安 孟丽华 肖龙 段鹏尧 陆悦
编辑部主任:黄传安
编辑部副主任:滕新晶 叶彩虹 王亚欣 曾庆忠
徐永良
审核部副主任:刘瑞敏
推广部主任:吴人民
推广部副主任:赵永富、杨雯兰
策划部主任:冯永谦 许江 吴开岭
财务部主任:李惠
编委:韩光 于春生 夏桐柏 彭道德 陈立国
杨青 次央 問問 胡文举 傅沐辉 秦辉
小黑 龙玉波 袁非 独孤白 黄苇 卫云
吴秀珍
单位支持:
一、中国西部散文学会
二、中华现代文学艺术促进会
三、CCTV我爱你中华网络电视频道《放飞梦想》栏目
四、中国现代作家协会
五、北京写作学会
六、辽源市东辽作家协会
纸媒支持:
《西部散文选刊》《作家文学》《中国现代文化报》
网站支持:
CCTV我爱你中华网络电视频道、中国创新文学网、《人民日报》人民号、搜狐、今日头条、腾讯、百度百家号、一点资讯、《中国现代文化报》、315消费文化网、中国现代文化网等。
编辑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商务厅13层
邮编:850000
《西部散文选刊》国内统一刊号:CN 63-1067/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213
敬请关注南国文学
版面设计: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