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0年的第16篇读书笔记#
蒙台梭利倡导的是自然教育的观念,孩子能够在适合的环境下能够健康地成长,而成人需要做的是:一、创立一个让儿童愉快成长的环境;二、教师和成人保持中立的特征;三、提供儿童成长所必需合适的材料,实现以上三项就可以让孩子自然地成长,而这一切都必须基于成人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生长与发展的充分认识。从对成人的精神分析可以推断得知的是,儿童从一出生就具备了精神世界,他们刚出生就有了思想与感情的照顾需求,而成人通常不能觉察到儿童表现出来的思想与感情的需求而忽略和不顾及孩子这方面的需求,而导致他们出现了痛苦和障碍,而这些痛苦和障碍会影响儿童的一生。许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碍都可以追溯到婴儿时期所遭遇的障碍。蒙台梭利提出婴儿具有敏感期的特点,在这个时期,外界的某种刺激对于孩子特别的敏感,而孩子则是通过敏感期获得一种特殊的品质与能力,一旦孩子获得了相应的品质与能力后,这个短暂特殊的敏感期就会消失殆尽。在敏感期孩子对于刺激物表现出特别的冲动与激情,但随着他们能力的增强,他们对于刺激逐渐会表现出麻木和毫无兴趣。对于一种刺激的激情耗竭后,对于另一种刺激的激情又会燃起。正常的儿童会很平稳地由一个敏感期过渡到另外一个敏感期。但是,如果在敏感期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正确的满足,小孩就会发脾气和哭啼,而成人在未明白儿童发脾气的真正原因而盲目野蛮简单地处置就会产生敏感期障碍。敏感期障碍会导致孩子的心理与个性就会紊乱,有些甚至会变得乖戾。秩序敏感期对于儿童的安全感的培养特别重要,秩序敏感期从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孩子能够观察和记住他所处的环境中每一个物品的位置与细节,从而获得一种秩序感,这种稳定的秩序感让他感觉很适应而心理放松,心理有安全感。所以对于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儿童而言,一个安静的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儿童而言,自然环境只是他成长环境的一小部分,更大部分环境是照顾他们的成年人所形成的超自然环境。因为儿童弱小,他们需要成人的照顾才能成长,但就是在成人的照顾中形成对儿童自然成长的最大的压抑。成人并未认识到儿童的自然本性的心理特征,把儿童完全想象成一张白纸,从而将自己的位置放到了创造者的地位,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处于爱的名义对儿童有利的行为,从而对于儿童的一切都要做出相应的约束和管理,成人因此成为了一个野蛮的统治者。对儿童的统治行为可以看作是一种成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行为,他们了忽略儿童自身的心理特点。成人因此成为了儿童自然成长的最大的障碍,他们不再是统治者而是一个被告,然而值得同情的是儿童对于成人的统治却没有任何的申述权,因为他们是在是太弱小只能做出顺从。所以成人必须要放弃心中的对儿童的优势的地位,放下骄傲的心态,他们必须保持中立的态度,保持谦虚和沉静的品格,否则他们就是儿童成长的最大障碍。儿童对于成人来说是一本书,从中可以读到自己的一切优点和缺点,所以说儿童是成人之父;但成人对于儿童而言更是一本打开的书,成人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变成暗示从而成为儿童的性格的一部分,因为儿童的成长是从原本的自我慢慢蜕变成为一个具备人格的自我,这一切都来自于对于大人的模仿,所以在儿童的生活中,大人的一言一行都必须考虑到对儿童的影响。蒙台梭利通过“儿童之家”的项目发现儿童天生具备重复练习、肃静练习、自由选择、对工作的兴趣、自尊心、秩序与纪律等优点,所以成人只要提供适当的相应的材料,让孩子利用这些材料就能自然发展出这些优点。一个孩子自然的成长,就能成长为一个正常的孩子。一个正常的孩子具备智力上早熟、能自我克制和安静生活、能有秩序地工作而不无聊等特点。如果儿童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孩子在一个不良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不能按照他原来的计划发展与成长,一些在正常化中该逐渐消失的幼稚品质未消失,这就导致了歧变。
歧变特征具体表现
形成原因
治愈方法
神游
坐立不安、四处走动,充满活力却漫无目的
孩子的心理能量偏离他们的终极目标而无目的漫游
提供相应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投入到一项工作中,孩子喜欢重复的练习,工作是孩子的一项本能
心理障碍
有意志和无意识的心理抗拒与抵御外界的事物,如讨厌父母的唠叨
孩子形成的一种自身防御机制
认识和了解孩子的真正的心理需求,充分的沟通后满足孩子的需求,从而获取孩子的信任
依赖性
依恋成人,无法离开成人独立生活
成人过多干预孩子的自然成长导致
成人只提供孩子必要的帮助干预,让孩子独立工作
占有欲
占有自己并不需要和喜欢的物品
孩子未正常认识事物的价值
成人引导孩子认识物品的真正价值
权力欲
支配成人做这做那
成人对孩子的宠溺和屈服
成人克制对孩子的“爱”
作为父母要认识到,父母的使命只是儿童的监护人,而不是他们的创造者和统治者。父母需要承担保护儿童的责任的同时更要净化自己心中的爱,避免被自己的自私或懒惰污染从而做出虽然形式上是以爱的名义的照顾而实际是对儿童有害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