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鼓浪隐士
中国古代帝王中,有些人总有些小爱好。像宋徽宗赵佶喜欢字画,南唐后主李煜擅长作词,明熹宗朱由校则是一位出色的木匠。但有一位皇帝的爱好颇为特殊,他喜爱科学,甚至达到了一定水准,他就是著名的清圣祖康熙。
01
说起来,康熙一生与科学颇有渊源,他能当上皇帝,恰恰就是科学之功。话说顺治皇帝临终前,请教传教士汤若望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这位精通科学的德国人立刻提出,只有出过天花,具备免疫力的三皇子玄烨才是最佳人选。于是乎,小玄子得以即位,并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帝王。
而在康熙亲政前后,爆发了中西历法之争,结果南怀仁等西方传教士利用先进科学知识战胜了杨光先等等守旧派,证明了西洋历法的科学性。此事让年幼的康熙大开眼界,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先进性,对此产生了浓郁的兴趣。于是他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负责人,此后一百五十多年,清廷的钦天监都由西方传教士负责。
康熙不仅让来华传教士负责科学工作,还孜孜不倦地向他们学习各种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南怀仁、张诚、白晋等等欧洲人都是康熙的良师益友,而小玄子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科学知识,并达到了专业水平。康熙曾说“凡万几余暇,即专心于天文历法二十余年,所以知其大概,不至于混乱也。”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其所著《康熙皇帝》一书中指出:“他(康熙)把在几何学中学到的最有趣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及使用一些天文仪器,看作为一种乐趣……皇上使用这些仪器,有时测量某座山的高度,有时测量某个显眼地方的距离。这些测量都是在随驾朝臣面前进行的。”
02
而金秋鹏所著《中国古代科技史话》一书中也提到:“他曾用带有望远镜的仪器在野外作地形测量,实测山的高度和任何二点间的距离;他曾用四分象限仪实测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进而求出当地北极出地高度;他曾用日晷的测量结果,推算当日正午的日影长度;他曾预测1690年2月28日的日食,并率大臣于当日同往观象台验正;1689年南巡江宁府时,他根据当地北极出地高度研究老人星的出没问题,进而纠正《辽史·穆宗纪》关于辽都临潢(在热河境内)老人星记载的错讹;”此外,康熙还认真审阅了著名科学家梅文鼎的《历学疑问》,并准确指出其中存在的数学方面的偏差,足见其科学知识水平不低,在当时中国可谓顶尖水平。
康熙还把科学运用到实践中,他曾组织由传教士、中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经纬图法、三角测量法、梯形投影技术等等测量当时大清帝国的疆域,绘制《康熙皇舆全览图》。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科学手段明确了王朝的疆域,而且也是人类地理学发展史上一件伟业。
康熙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精通科学的帝王,按理说应该促进中国科技的进步。可现实却恰恰相反,清朝非但没有实现科技兴国,反而在科学领域被西方国家远远甩开。到了近代时期,当英国人的坚船利炮轰醒天朝美梦时,中国的有识之士才发现,原来我们已经严重落伍了。而反观康熙同时期的俄罗斯彼得大帝,同样是一位爱好科学的君主。可他却在俄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带领俄国走出落后,奠定了俄罗斯帝国强大的基础。因此,康熙爱好科学,却没有实现中国的强盛,这个问题始终困扰了不少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03
有种观点认为,传统儒家势力太大,视西方科学为奇技淫巧,从而阻碍了康熙对科学文化的推广。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像杨光先等人就是出于传统理念,而极力排斥西方科学的。可问题是,儒家势力再大,只要皇帝愿意推广,他们又能奈何呢?何况满清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时代,康熙倘若要求臣民学习科技知识,是可以达到推广目的的。
而且儒家士大夫也不完全都是保守的,像利玛窦来华时,就有不少儒家学者被他的科学知识所吸引,以徐光启、李之藻为代表的文化人,极大推动了西方先进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第一次西学东渐浪潮。因此将康熙没有推广科学的原因归结给儒家势力,是片面的,不符合事实的。
康熙爱好科学,达到了很高水平不假,可他仍无法摆脱古代帝王的局限,加上满清作为异族入主中华,其保守性显得更加显著。正如法国传教士张诚所言:“康熙不准传教士在有汉人和蒙人的衙门里翻译任何科学文献。”此话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康熙为了维护满族的统治权力,担心其他被统治民族掌握过多的知识,从而对其产生威胁。而康熙组织绘制《康熙皇舆全览图》,其目的也是为了满足其统治而做的一次科学壮举。因此小玄子所从事的科学事业,是在能够保证其统治的框架下进行的。
康熙精通科学知识,自然非常清楚,科学技术所蕴含的巨大威力,假如汉人也掌握了相关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必然会对清朝统治产生威胁。可以设想,假如南怀仁在汉人群体中传授火炮技术,而他们又纷纷制造火炮,那么康熙怎么能够放心呢?因此梁启超就指出:“因为康熙担心先进的西方科技一旦传开,将会极大的动摇以骑射起家的满清统治!”因此,当英国人到来时,清军还在使用南怀仁时期的火炮,就成了一种必然。
04
而明代的徐光启等士大夫则不然,他们没有满汉隔阂的制约,加上为了实现明朝强盛,因此可以毫无阻拦地推广西方科学,从而让先进科技得以在中国发展,促进了历史进程。这是为了维护满清统治的康熙皇帝所不具备的。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值得注意,康熙在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击溃漠西蒙古,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后,清朝进入了稳定的“盛世”。由于没有严重的内外压力,科技强兵也就没有多大必要了,只要维持现状,就可享受太平日子,这也是康熙未能推广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彼得大帝则不然,他既要对付西北的强国瑞典,南方的奥斯曼帝国也是个难缠的对手。俄罗斯想要崛起,就必须击败这两个强敌。因此彼得大帝只有学习西方,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这条路。这也是除了维护异民族统治外,康熙与彼得大帝所面临的不同国际形势,而做出的相反选择。
最后插个题外话,由于镇压维新变法,而被钉上历史耻辱柱的慈禧太后,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愚昧保守。她垂帘听政初期,是大力支持洋务运动的,并有力遏制了保守派势力的拦阻。因为洋务运动在她看来,并不会威胁到满清贵族的统治利益。而戊戌变法则不然,因为诸多新的东西,加大了动摇其统治的可能,因此严厉镇压也就成了必然。很显然,康熙不愿推广科学,其实和慈禧反对变法的精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满清贵族的统治,担心汉族势力提升,危及其核心利益。只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一个人名垂青史,另一个遗臭万年。历史!就是这么有趣。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撰文:鼓浪隐士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推荐阅读▼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