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虹膜 | 神侃《神探》

文 | 云中
本文选自「虹膜书系」中《木乃伊防腐宝典》一书,点击页面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跳转至亚马逊购买。
所谓侃,就是想哪讲到哪吧。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杜琪峰的粉丝,但本人一向谦虚谨慎,所以也不希望老给人留下「四处吹捧杜琪峰」的狂热形象。于是看《神探》的时候,我脑子里就一直在做打压杜琪峰的准备:这没什么大不了的,都是老一套,玩来玩去又能玩出什么花样吗……效果是明显的,我真的觉得,从「风格化」上讲,《神探》确实没有之前的《放·逐》那么潇洒自如,那么神采飞扬,那么的「爱谁谁」。因为,这也不是一部太正宗的「杜琪峰电影」,它更应该是「杜韦作品」。所以我很注意地看了一下导演的位置,打的正是两个人的名字。这不见得是坏事,因为大多数观众不可能像我这号人如此沉迷电影语言之类的东西,所以讲故事为主的《神探》应该获得比《放·逐》更多的好评,虽然这俩都算小众电影。这部电影既新鲜,又不新鲜。不新鲜的地方是,所有的元素都可以在银河以前的电影、类似题材的外国电影或电视剧里找到,包括影片最核心创意:我两眼见到鬼。新鲜的地方是:强度。当同样的叙述方式在不同维度上重复、加强后,旧的东西也就变成了新的东西。放到美版《无间道》里,是剪辑方式的推进、拓展。放到《神探》里,就是「我两眼见到鬼」变成「我两眼不断见到很多鬼」。
在没有剧透的情况下,有多少人看到林家栋那七只鬼吹着口哨走过来的时候,心里暗叫「牛逼」的?用不同的演员来诠释不同的潜意识与性格侧面。当林家栋吃饭时,胖子林雪出现;当林家栋杀人时,暴徒张兆辉出现;当林家栋玩阴的时,做主宰的刘锦玲出现。这点子也许没有多难想,但就是少有人想到这样来表现人物性格。这种表现手法没有太多深度可言,它本身是表面化、符号化的,没有脱离类型人物惯有的特点,甚至还会有争议(片中的最阴险人物几乎都是中性强势女性)。但它的的确确很有趣,作为一部类型片来说尤其如此。可《神探》如果光是停留在这一层面,那也谈不上多好。我觉得《神探》编剧、导、演最牛的地方在于结构。这个结构不单纯是「故事」结构,更多是「人物」结构。整个故事线其实很简单,人物也不多,数来数去就那几个人,故事主线你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会很清楚,但在看的过程中,一些观众却有搞不懂的感觉,就是因为在「人」,而不是「事」这一层面的信息量在增大。当一个「人」变成七个人,当剧中每一个人都变成两个或三个人——包括神探自己,也精神分裂出一个老婆——也就是说,剧中的人物骤然增多,人与人的关系从简单的几条线变成了一个小小的蛛网,通往事件本身的路径突然成倍增加,于是,一个「简单」的事,变成了「复杂」的事,「事」没变,是本应该不变的「人」产生了变化,从另一个角度开拓了叙述的自由度与空间。所以,在影片里最值得回味的人,不是身有七只鬼加一个迷失灵魂的林家栋,而是身上没鬼的刘青云与身上有一只鬼的安志杰。他们的相对简单反而在群鬼乱舞的环境中显得耐人思索。刘青云的简单是因为「看鬼能力」(像编导视角),这让他能看清混乱中的真相。但安志杰的简单(像观众视角)是被动的,在混乱中渐渐被真相迷失。安志杰想成为神探,但他却永远成不了神探。这两个人的关系就像观众与编导的角力,「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你也不清楚里面的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随着故事推进到高潮,当刘青云正面他的分裂时(他一早就知道妻子不在身边),安志杰最后让心中潜伏的一只鬼占据了自己。两个简单的人都有了立体的面,相反的面。在剧本创作思路日薄西山且大同小异的现在,可以说,这样的编剧思维,是「跨越式」的成功(从创意上可以与「记忆碎片」并美)。韦家辉为后来创作者开发了一个叙述的区域,不能说他最后完成得多么完美(深度挖掘的缺乏),他也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但他试图把这种方式延伸到更复杂的地方,那里是一片处女地。杜琪峰在这部电影里,尽量让叙述本身的特点吸引人,把镜头语言的特色压低(这个特色当然是相对他的《放·逐》、《PTU》等旗帜鲜明的作品而言)。只有准确的切换与适当的交待,才能让观众完全体味到这种故事与人物关系不断推进的快感。从这个角度而言,杜琪峰完成得很合格,不过也难免有些平淡。然而,他的导演风格在最终一场镜屋的调度,才终于得到完整爆发,并在最后一个长镜头完美收尾。这样的视听调配也许是最适合这个故事的吧。
另一个要说的是,《神探》非常适合反复观看,因为它的细节非常严谨。举一个例子,就是片中「鬼」的出现。只有神探能看到鬼,所以每个鬼的出现,都会有刘青云的反应镜头或视点镜头。一开始都遵守着「先出刘青云,再出现鬼(或鬼的声音)」的顺序。等到观众都习惯后,有时候会出奇不意地先出现「鬼」。比如刘青云带着老婆与安志杰夫妻吃饭,刘与安妻去洗手间,而安志杰坐在那里,试图与并不存在的刘妻对话,还遭到侍者小宝的嘲笑。这个时候刘妻出现了,观众会以为安志杰也终于可以看到鬼了。不过镜头切换过去,是刘青云走了过来,见到鬼的仍是神探。后面那个安志杰坐上林家栋的车去找印度人也是如此。镜头一直表现二人对话,然后车里面坐满了鬼。这时候观众已经习惯了这个表述方式,如果不交待刘青云出现也可以理解。但下一个镜头仍然切换给了开车跟踪的刘青云。最后一场「镜战」同样,安与林走入镜屋,反射出不同的鬼,然后刘青云悄悄出现。总之强调一点:电影的镜头剪辑与细节交待都精心设计,鬼的镜头与人的镜头交替出现,每一次都事出有因,互有呼应。但刘青云眼中的「鬼」,和他幻想出来的老婆,又是不同的表现方式。有一场戏是刘青云与真实老婆的鬼,还有幻想出来的老婆的对手戏,三个人在三种非正常状态下的对话,视角、观点切换得非常准确。上面说的都是故事和镜头技巧,除了这些,《神探》还成功塑造出一个银幕形象:就是这个神经兮兮的男主角。在最后,神探面临警匪片里最常遇到的选择:开枪还是不开。他眼神有点空,好像是在对自己说,也有可能是分裂人格(他老婆?)在对他说:你开枪就和其他人没分别。然后他眼神坚定下来,说:我都是人,为什么要有分别。枪响了。
这最后一句台词其实也是神探这个人物的核心表达,这个人物的设计基本是立足于这一点:也就是他与别人不同,他能看到鬼,他能开天眼破案,他甚至还会幻想出自己的老婆。所有普通人没有的能力他都有,所以,他不是「人」,他是「神」——神经的神,神探的神。这种「神」力,是困扰这个人物的最大动力,也是最大阻力。在剧本写作中,我们一定会给主要人物设定动力与阻力。动力是推进叙事的必要,阻力是塑造人物的手段。在动力方面,观众不会怀疑神探破不了「寻枪案」,因为他神神叨叨胸有成竹。但他的阻力也从一开始就存在,所有人——尤其是自己的妻子对「神力」持反对、嘲讽以至恐惧的程度。所以神探注定是孤独的,从这个天赋拥有的那一天起就是这样。可神探这个人有趣就有趣在这里,他不是那种深沉、酷酷以孤独为美的帅哥侦探,也不是喜欢流浪天涯四海为家的007神探——上面这两种侦探形象存在于大多数类型电影里。刘青云这个神探其实是个很普通的人——至少,他很向往普通人的家庭生活,所以他幻想出自己的老婆(他明知自己是幻想却忍不住一直这样做,他明知老婆是利用他破案他也甘心去帮她)。他渴望友情,更渴望沟通,所以对安志杰愿以命相帮。他还是个乐观的人,喜欢飙车,衣着不讲究,想一出是一出,举动像个大孩子,所有人当他是疯子他也活得挺自在。「神」力是让他破案的根本(他当然具备很强的责任感),但他也困扰于这个「神」力,因为让他与世隔离。也许正是这样,他才会割耳朵给一个没有鬼的上司(知音难觅,惺惺相惜),才会在最后讲出那句话:我都是人,为什么要有分别。一个有情有义的率性神探,刘青云的表演当之无愧。可以侃的话题还有很多很多。所以,《神探》绝对值得细细品味。它格局不大,却小巧精致,韵味十足,是去年华语电影里最奇趣也最完整的杰作。
点击或输入以下关键词,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 王家卫 | 黛德丽 | 武打 | 爆米花 | 猫咪 | 胡金铨 | 文艺 | cult | 戴锦华 | 裸戏 | 阿黛尔 | 凯恩 | 历史 | 股市 | 贾樟柯 | 邵逸夫 | 陈凯歌 | 小时代 | 西游记 | 郭敬明 | 隐形人 | 图灵 | 蔡明亮 | 美国电影 | 塔蒂 | 肖申克 | 酷儿电影 | 伟大电影 | 半年盘点 | 赵涛 | 色情电影 | 大圣访谈 | 影评人 | 体育 | 体育电影 | 死亡诗社 | 烂片 | 亚洲电影 | 开罗宣言 | 长者 | 昆汀 | 好电影 | 审查 | 金鸡奖 | 侯孝贤 | 三体 | 刘慈欣 | 阿亚萨斯 | 罗攀 | 隐娘的缺陷 | 百团大战 | 台湾新电影 | 细节 | 抗日电影 | 杀人回忆 | 美国小众百佳 | 歌神影帝 |
合作、互推请联系:irisfilm@qq.com
编辑 | 徐寒冰
长按识别码可下载《虹膜》
《虹膜》是一份基于移动平台的电影杂志,每月出版两期,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中文世界里最具深度和创见的电影文字。苹果用户可点击上方二维码下载《虹膜》,或在苹果App Store商店中搜索「虹膜」来下载。也支持Kindle、多看和豆瓣阅读等所有主流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