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读书笔记|想过得幸福,就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 点击上方 栗子拿铁 关注?星标我 ?
时尚穿搭 | 旅行攻略 | 购物指南 | 美妆护肤 | 生活情感
最近和好朋友聊天的时候,聊到我们各自生活中的烦恼,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烦恼的来源通常是因为“想得太多,读书太少”。
越想越觉得真是这么回事。前几个月被困在家,一边享受超长假期,一边也不得不做点什么打发无聊的宅家时光,密集地读了很多书,觉得超满足。后来生活慢慢恢复正常,要做的事情、出门的时间也多了起来,一忙起来,读书就被排到了优先级的最末。一段时间没读书,再捧起书本的时候,那种从堆积的琐事和烦恼中抽出身,静下心来享受文字的力量的片刻,会再次让我感到巨大满足。
前几天,我身边的一个最不爱读书和写字、甚至连一篇文章都很难读完的朋友,竟然给我发了长长的一段话,着实让我感到既震惊又开心,也同时感受到读书使人进步这句话有多真实:
我这位不爱读书的朋友,读的便是我推荐给她的《被讨厌的勇气》。
这是一本我想读已经很久的书,一直躺在我的想读清单里,直到最近才找来看,只花了两天时间便读完了。
整本书读起来很简单流畅,却也带给人很多思考,尤其适合对现状不满、总是感到自卑、不喜欢自己的生活、想要变成别人的人。读完觉得非常有感触,也很好地安抚了我近日焦躁的情绪。分享在粉丝群里,发现原来很多小伙伴都有看过。
btw如果想要进粉丝群,可以加我微信:lizlatte
作为一本心理学书,它并没有像其它心理学著作那样以艰涩的理论方式开展,而是以一位“禅师”和一位“青年”的对话展开。禅师知识渊博、智慧过人、幸福自由,青年则内向自卑、纠结痛苦——就好像我们大部分普通人一样。整本书就以禅师帮助青年解答他的人生困惑这样趣味简单的对话方式,科普了阿德勒理论。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心理学界的名气大概不如弗洛伊德和荣格,但他重视个人主观能动性、强调如何促使心理层面的改变发生,并创立了个体心理学,所以常被运用到教育和心理治疗领域。
阿德勒学说的目的不是学术,而是生活。不是“拥有心理学”,而是“使用心理学”,是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切实转变心态的哲学。
阿德勒本人的人生故事也很励志。他小时候个子小、驼背,学习成绩也不好,矮穷丑占了两样,长辈经常拿他跟高富帅哥哥相比,这让他自惭形秽。再加上他三岁时弟弟去世,自己两次被车撞,五岁时得肺炎差点死去,人生颇多坎坷,就好像书里的那位迷茫的青年一样。但最终,他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人生意义,并成为了一名心理学大家。
或许经历的事情越多,读书时就越能产生共鸣,读书这件事便会变得越有乐趣。在读《被讨厌的勇气》的时候,总会似有似无地和把书里的内容和自己的人生故事联系起来,觉得书中的青年问出的问题尖锐但真实,例如“我无法全身心为别人的成功感到快乐”、“我对自己不满意,却又不知道该怎么改变”等,这些也都是我对于人生想要问的问题;而禅师的解答,也是我想要的解答,会让我有一种恍然的顿悟感。
给大家分享书里给我带来最多感触的一些观点。如果你现在生活得不快乐,或许换一个角度看事情,会带给你不一样的启发。
1. 人生并不长,去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书里一开篇就提出:世界本身并不复杂,是我们把世界看得复杂。这话好像就是对那些敏感、多虑、总是想太多的人说的,也包括我。
我们经常会感叹:“成年人的世界太难了”,好像生活总是给了我们太多束缚和压力。时间、金钱、人际关系、社会责任……表面上看起来,压力都来源于外在,但实际上,这些压力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很多人不愿做自己,总希望能变成别人,多半是因为一味关注别人有的东西,并用来和自己没有的东西比。我有时也会犯这样的错误。拿着别人的长板和自己的短板比,越比越沮丧、越比越难过。
所谓自我接纳,就是不去关注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东西,而更多去关注可以被改变的。
我们无法决定我们的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心态。即使你出生时只有60分,也不必悲观,在诚实地接受60分的自己的基础上,去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而不是深陷在60分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你之所以想要变成别人,就是因为你只一味关注着“被给予了什么”。其实,你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上,用自己已有的东西,做到最好。幸福是每个人内心的定义,与拥有什么无关。
或许很多人小时候都能轻易回答出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愿望是什么,但是随着年纪慢慢增长,才发现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很容易丢失掉自己的过程。
我也是最近这两年才慢慢开始意识到,我的内心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要自己的生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面貌。这个过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容易,我们在羡慕他人、追寻世俗中渐渐丢失自己,然后再经历了一些事情,才能慢慢把那个自我找回来。
不被人喜欢和欣赏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没有要去满足任何人期待的义务。活出自己便好。人生并不长,对生活,我们最应该做的是竭力自己的能力,努力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如书中所说:
「所谓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有人讨厌你,那正是你行使自由,让自己生活自在的证据,是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针过日子的标记。」
2. 和理想中的自己比,不要和别人比
书里提到一个概念,“健全的自卑感”。自卑并不可耻,但我们需要拥有的是健全的自卑感,而不是偏激的自卑感,要学会不与别人比较,而是与理想的自己比较。
当你不能全心替朋友的成绩感到开心,多半是因为你不自觉的把朋友置于竞争的位置了,从朋友身上产生了敌意,这都是自己个人的视角产生的情绪。
我学生时代看过一本书,落落写的《年华是无效信》,把女生之间微妙的情感描写得淋漓尽致。最近很火的小说《那不勒斯四部曲》和改编的剧,也都是在说这件事。女孩子可能或多或少都会偶尔有嫉妒心,嫉妒这种情绪,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总是若有若无地存在在我们心里,让人恼怒,却又摆脱不了。
其实嫉妒是很正常的情绪,但我们之所以会嫉妒别人,是因为还不够爱自己。
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是不会去嫉妒别人的。因为TA要全心投入去过自己的人生,没有精力放在别人的身上。
去追查他人生活里的蛛丝马迹、去yy他们的八卦绯闻和过往……这样的事情我曾经也做过,但是这样做并不会对被嫉妒的人产生什么影响,而只会给你自己制造出阴影,平添很多烦恼.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这个痛苦可能性质不同,但是量都是相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在本质上都是平等的,没有必要去羡慕或嫉妒他人。
大美女有她的痛苦,大明星承受着你不能想象的痛苦,有钱人也有数不清的痛苦,你嫉妒的那个人也一样,不分享不代表不存在。
当嫉妒在你心里滋长的时候,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别人的痛苦我不一定能看到,但我的好,我自己能看到。
人是独立的,他人的成绩并不会影响自己。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们更应该关心自己过得如何。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和理想中的自己比,不要和别人比。把眼光放在自己的身上,不要过分关注如何打败别人、被别人分散自己的精力,选择你想要的而不是别人想要的,一头扎进你自己的人生,因为你的人生,一样值得全力以赴地过。
3.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我从很早之前就一直有一个观点:人生的意义在于宽度,而不是高度。我记得柳青说过一段话,我特别赞同:成功的人生就是你经历了无数事情后,你到终点的时候,你的感官系统打开得比别人多,到最后你是一个比别人各方面的感知更灵敏的人。
书里也一样提到,人生不是攀登高峰,否则所有到达顶峰之前的时间都是潜在人生,是不享受的、受苦的人生。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全心全意地活在当下。
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当你认真地活在此刻,为此刻点上闪亮的聚光灯,应该是看不见过去,也看不见未来的。
过去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过去本没有意义,是我们为过去赋予了意义;未来也并不重要,因为未来是由一个个的当下创造出来的。所以重要的,只有当下。
人生其实很单纯,一点也不沉重,也没有必要太过严肃,或是想得太多。只要认真地活在每一个刹那,只要认真活在当下,它本身就已经是一段舞。而只要跳舞的当下是充实的,就已经足够了。

读这本书像经历一段非常美好的 therapy,很多只会放在心底、无法启齿向人分享的坏情绪,都被书里那个“杠精”青年的问题描绘出来,再经过智者的引导,用一个之前没看见的角度去看自己的问题,一下子跳出了自己的思维局限,豁然开朗。
其实年龄越大,个人的边界越高,人会越来越不容易越界和别人交流,信任的关系也越来越难建立,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都市人都需要心理医生——有些话,只能对陌生人说。
但是,读书是特别的体验,和作者通过文字非常容易建立信任,不用担心袒露内心、不用担心被人评判,就这样慢慢把心交出来,去真实、诚实地交流。
俗话说得好,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既然现在现实情况不允许我们上路旅行,那么不如趁此机会,多多读书吧。
图片来自Instagram@recipesforselflove
READ MORE
读书笔记:美好人生的十二条法则
不上班的400天
宅家一整月,我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