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曾国藩、梁启超:超级牛人如何沉迷游戏

01
前段时间,应邀给单位里新入职的应届大学生讲课。
课间休息时间比较长。
黑压压一片理工男的会议室里,大都低着头,双手在手机屏幕上狂按。
问了下才知道,他们都在玩一款叫做“XX农药”的手游。
其中有几个,还热情地邀请我和他们一起玩,兴奋地告诉我:“这个游戏现在火的不得了,同学都在玩。”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当年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款比这还火的游戏。
魔兽世界。俗称,山口山。
我曾一度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一周七天时间,有四五天都在网吧里包夜玩通宵。
白天昏睡整日,到了黄昏却像打了鸡血一样精神。
翘掉的课不计其数,许多课上到期末了,我都没和老师打过照面。
按此下去,如果哪一天学校通知我被劝退了,我都毫不惊讶。
直到大三后的有一天,我突然决定不玩了。
从此,再也没有登录过。
但那些荒废渡过、颓废至斯的日子,却再也补不回来了。
02
我相信,有这样经历的人不只是我,还有很多人都曾经或者至今仍沉迷着。
但很多人不知道,即使是我们眼中的一些超级牛人,其实也有过类似经历。
比如曾国藩和梁启超。
这两个人我们都很熟悉,毕竟他们都是初高中历史课本里的老面孔了。
一个直接干挺了太平天国,一个间接干挺了清朝。
还时不时窜到考场上,问一句“该材料体现了什么深刻的历史意义”,干挺了不少学生。
但这都是场面上的事,私下里这两人的表现,比被他们干挺的学生好不到哪儿去。
不相信的,可以阅读下面一段历史材料,并谈一谈其中蕴含的深刻历史意义。
“看人打王者农药,几乎忍不住要上手替他打,屡惩屡犯,真不是人!”
“今天又打了一盘王者,何以为人?”
“和基友打了两盘王者,明知非常耗神,还是老犯,何以为人?”
这是我在翻曾国藩日记时,看到的真实记载。
当然,只要把“王者农药”换成“围棋”就行。
下围棋下到骂自己“何以为人”,骂自己不是人还是忍不住要下棋,可以想象曾国藩同志当时迷得有多深。
03
和曾国藩对围棋的痴迷相比,梁启超对麻将的热爱毫不逊色。
好歹曾国藩还曾经“发誓戒棋”,梁启超却好像完全没有要“戒麻”的想法。
相反,梁启超相当享受麻将,他甚至把打麻将上升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高度。
他曾经说过:
“麻将不能不打,要救国一定要打麻将。打麻将可以观察人的品格,还可以锻炼坚忍精神,一坐下去不论胜负,一定要打完四圈。同时即使前三圈都失败了,还有翻本的希望,我们国家和别国竞赛,败了也不能气馁呀!这种精神可以在麻将桌上锻炼出来。”
有理有据,这不要脸的逻辑真是令人信服。
梁启超甚至可以一边打牌一边思考文章。
据说,他的很多评论,都是在麻将桌上口述的,而且文风畅达、感情奔放……
因为打麻将太上瘾,梁启超有个绰号叫“麻仙”。
其实,也不止他们俩痴迷。
有一段时间,网上曾流行过胡适、季羡林等民国大师的日记。
他们当年痴迷的东西,更不和谐。
比如胡适的日记,“2月5日,千里以电话邀打牌。4月29日,天时骤暖至八十度以上,不能读书,与沈、陈诸君打纸牌,又与刘、侯诸君打中国牌,以为消遣之计。7月2日,天热不能作事,打牌消遣。7月3日,今日天气百一十度。打牌。7月8日,无事。打牌。天气稍凉矣。8月5日,打牌。”
季羡林的日记,“1932.12.2,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1933.4.29 ,因为女生宿舍开放,特别去看了一遍,一大半都不在屋里。1934.5.17 ,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几个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触。”
虽然无语,但都是真的。
04
当我打开历史,看到这这些教科书上正襟危坐的牛人,居然也有比现在的大学生痴迷游戏毫不逊色的行为时。
惊呆了。
我感觉,要是清明的时候拿一副围棋、一副麻将、一个硬盘之类的去祭拜他们,估计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在阅读和思考中,我不禁产生了两个疑问:
1. 为啥历史书里从来不讲这些东西,历史题也从不考这些内容?
2. 为啥他们痴迷围棋、麻将、打牌、女人到这种地步,却还能史书留名?
这两个问题看起来都很白痴,却还是有些许不同。
体现在,第一个问题是真的很白痴。只要教育局还没倒闭,就没谁会出这种题。
而第二个问题看似扯淡,其实却很深刻。
这就像我老家的农民锄地时,相互之间最喜欢互怼的一句话:
你说你也种地,别人袁隆平也种地,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句话:没有自律,就没有自由。
许多心灵鸡汤大师,更是动不动就来一篇文章,大力鼓吹诸如“不自律会毁掉自己的人生”、“自律的人才能成功”之类的东西。
似乎,只要不自律就一定会失败,只要自律就一定会成功。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信奉这个论点。
直到我从书里看到了梁启超、曾国藩等人的另一面。
从这个角度看,他们俩在下棋、打麻将上面都算不上自律。
虽然和一般人相比,曾国藩已经是一个自律到“变态”的人,死后甚至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
但他多次立誓戒掉围棋,却也一辈子都没戒掉。
据记录,临死前的一两天,他还在继续下棋,真可以说是“围棋至死”了。
有一次,曾国藩下定决心,坚决戒棋,结果导致精神懒散,刚到第三天就扛不住了:
“十一日,十二日白天总是睡在洋床上,不思治事,大概是棋瘾发作,心里难过,果然十三日熬不住了,又犯起戒来。”
最搞笑的是另一次,有人到曾国藩家里找他。
聊完事情之后两人下了两盘棋。
这次下完后,曾国藩觉得极度疲惫,于是发了一个狠誓:“以后永戒不下棋!”
老子再不下了,永远不下了!
这个永远是多久呢?
答案:一天。
第二天,曾国藩同志就宣告破戒,“重蹈昨日之辙”;第三天,继续破戒……
05
不要过于相信自律的力量。
曾国藩梁启超也好,胡适季羡林也罢,他们也有痴迷的东西,也有戒不掉的各类不良爱好。
他们之所以能做出那么伟大的成就,不是因为他们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自律;而是因为,他们在痴迷的东西外,还做了更重要的事情。
下棋、打牌、打麻将、想女人……我们现在看起来觉得难以想象的内容,其实只是他们日记中的边角余料。
读书、写文章、改变时代,才是他们最大的成就。
“麻仙”梁启超曾说过一句名言:
“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
读书和打牌,看起来是并列的两个爱好。其实并非如此。
打牌是一种纯粹的游戏,而读书则是一种有产出的功课。
比如季羡林的日记里,前一篇还在看女人大腿,下一篇就在翻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了。
这可是翻译啊!我的娘,大学的时候我连中文版的都还没读太懂呢。
胡适同样如此,他的日记里除了打牌,还有很多有创造、有产出的东西,比如社交、读拉丁文、听讲座。
而我们和他们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当我们沉迷游戏的时候,一天、一周、一月里的所有事情都是:
玩游戏、玩游戏、玩游戏……
所以,他们的人生可以大起大落,你我的人生很可能就是起落落落落落了……
06
我们为什么会沉迷于游戏?
不只是因为不自律,更多的还是因为找不到寄托。
一言以蔽之,游戏给了你现实生活里得不到的东西。
成就感。
史玉柱关于游戏曾经有个经典论断:
“做房产的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投资房地产,最重要的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做网游也是这样,满足玩家需求,第一是成就感,第二是成就感,第三还是成就感。”
当我们在现实社会里找不到事情让自己获得成就感的时候,游戏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刀暴击八万八,打出一个史诗级饰品,三杀、四杀、暴走,全场最佳、王者段位……
在游戏的世界里,只要付出就能有收获,看似艰难、实则简单。
现实的世界里,只要付出也能有收获——鸡汤一碗。
我当年痴迷网游的时候,曾经为了刷一个装备,把那个副本整整刷了一个月。
而早年的传奇玩家,为了升40级或者合一个装备,可以没日没夜的在网吧里待半年。
但当你有一天不再玩的时候会发现,所有的这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
你在游戏里得到的辉煌,付出的汗水。
在现实世界里,没有一分一毫能兑现。
即使是那些真正靠游戏吃饭的人,成就感也是在游戏之外,是玩家和广告商给予了他们经济基础和社会认可。
07
我观察过曾经沉迷游戏的同学、朋友,包括曾经的我自己。
他们有的是学生,有的在工作,有的无业。
我发现,人在沉迷游戏的时候,往往处在这样几种状态:
· 未来目标不明确,近期压力不大。
· 目标非常明确:混日子。
· 受到比较大的挫折。选择逃避。
换句话说,我们要么是在主动追求游戏里的成就感。
要么是用游戏替代现实生活中的成就感。
所以,在生活中找到成就感,才是避免沉迷游戏的关键。
否则,即使一个人不沉迷游戏,也会有网文网剧等大量东西能让他沉迷。
玩游戏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不要把成就感建立在这上面。
“游戏”,并不能让曾国藩和梁启超完全沉迷。
因为从根本上说,他们沉迷的是更大的成就。
平天下、做圣人,才是曾国藩真正沉迷的。
变法、革新,才是梁启超真正的成就所在。
而我当年下定决心不玩游戏,也并不是因为我突然拥有了什么坚强毅力,靠什么变态的自律。
而是因为,我突然意识到:
这个世界上,除了游戏,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做。
“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从今往后,怎么收获,怎么栽。”—— 胡适
谨以此文,与诸位因不能自律而不免沉迷于游戏之类的同志们,共勉。
————
近期文章:
01.一年半,从新媒体小编到年薪50万副总裁,他想帮每一个新媒体编辑工资翻倍
02.为什么遇人无数,却遇不到贵人相助
03.天才30年:一个成学界扫地僧,一个沦为农村低保户
04.我很懒,但我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