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璃语职美人—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文|赵晓璃
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写在前面的话: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苦恼,看着周围的同龄人有的俨然风生水起,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绩,而你,却依然原地踏步,这些年来没有任何起色?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困惑,眼看着自己快要35岁了,却依然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换句话说,似乎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你焦虑,你惶恐,你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今天这篇文章,是结合了过往不计其数的咨询案例做的一些总结和思考,希望能给到你全新的启发和帮助。
1
阅读本文之前,不知你对“核心竞争力”是如何理解的?
从我经手的职业咨询案例来看,很多人的咨询诉求都是:找到自己擅长或天赋的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他们看来,似乎是先要知道擅长或天赋领域,才有可能打造核心竞争力。
你脑海中对于其中的逻辑关系是不是也是抱有同样的认知?
(点击图片即可放大查看)
很多人认为的核心竞争力如上图。
那就是,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天赋或优势,再通过长期努力,慢慢就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了。
果真?
毋庸置疑,天赋的差距固然存在,并且这种差距在能力上的作用也是存在的。
就好像一个直觉发达的人更喜欢或更倾向于创意类工作内容,对于事务型工作内容可能就会表现出“力不从心”的一面。
但是我发现,绝大多数人往往高估了天赋的作用!
有些人明明就不肯钻研不肯用心,自然无法胜任事务型工作岗位,于是就会想当然认为,自己应该就是“直觉型”特质了,或者觉得自己成天东想西想,应该属于“直觉型”特质,如此说来,自己就应该做创意类工作呀~
这真的是一种极为肤浅的理解和认知,也是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极大误解。
对很多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的普通人而言,职业是他们不可多得的获得收入和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而对于职业能力表象下意识的肤浅认知,会导致他们把很多其实源于后天习惯但比较隐蔽的因素归因于天赋。
于是——
“如果我知道自己的天赋所在,就能知道自己的擅长所在,自然就可以打造核心竞争力了。”
但是对于自己擅长什么,他们又一无所知。
按照这样的神逻辑,一个人在不知道自己天赋的前提下,是否就应该就地等死,直到有高人点醒自己为止呢?!
这显然是极为荒谬的!
2
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
如果我们把职场竞争力看作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必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然而从我这边的咨询经验来看,绝大多数的竞争力从主观上分析,主要取决于:
自律性、兴趣倾向、专注力、归纳与反思能力,等等。
如上图。
你会发现,构成竞争力的主观要素里,除去“兴趣倾向”可能和“天赋”有关之外,其他因素均和“天赋”没有直接的关联。
因此,把自己职场发展不顺的根源归结于“天赋”,更像是一种下意识的逃避,甚至有人会认为,连“努力也是一种天赋”,也真的让人无语了。
1、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天赋”,其实是“伪天赋”。
事实上,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无数例咨询案例来看,很多人以为的“天赋”,根本就是“伪天赋”。
我把很多人职场发展不顺的原因归结于两点,一是做事习惯,二是思维模式。
这两者的作用异常隐蔽,渗透在一个人工作的方方面面,天长日久,甚至会让人产生一种“天赋”的错觉。
举个例子说明。
来访者Sophia(化名)三年前就感觉到新媒体未来的发展势头,于是毅然辞去了之前的体制内工作,南下来到一家新媒体公司,她觉得自己小时候作文写得不错,就理所当然认为,自己做个撰稿人应该没有问题。
但三个月不到,Sophia就感觉自己有些吃不消了。
据她的说法,那时的她供职一家新媒体公司做内容创作,每天必须出一篇稿件,从题材的选取、观点的提炼、语言的组织甚至标题都要自己操刀,往往忙到夜里一两点,才勉强把一篇文章写出来。
三个月下来,Sophia对于新媒体内容写作的感受就是“压力大、节奏快、没日没夜”,本来她还想做好撰稿人再做个自己的公众号,结果后来,现实彻底给她浇了盆凉水。
按理说,Sophia上学那会儿的作文还不错,否则她不会想到转行新媒体内容创作这个领域,但问题是,到底是什么让她在内容创作领域信心全无?
真的是因为她没有天赋吗?
在我看来,就是两样东西,做事习惯和思维模式。
2、被人忽略的习惯,到底有多重要?
一个做事习惯差的人由于在童年时代缺乏必要的管教,“坚持一件事获得深层乐趣”的体验几乎没有,更多的是“放弃正在做的事情追求感官刺激”的经验更多,久而久之,这个人的神经突触的建立会让TA习惯于从高刺激的事物中获得快感,很难适应过程中的繁琐和枯燥;
而一个做事习惯好的人可能在童年时代受到的管教更好一些,从小就适应了做事过程中的繁琐和枯燥,例如在从事跳舞、绘画、弹琴甚至学习的过程中,渐渐适应了低刺激的事物,习惯于坚持下去,而随之而来的好成绩和外界认可进一步强化和激励了这种适应枯燥的习惯。
于是,习惯不同的人在应对同样的事务中展现的特点以及获得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前者在低刺激事务或环境中往往容易走神,花了很长时间不断地走神、拉回、走神、拉回……以至于做事效率低下,别人一两个小时就能搞定的事情,在这些人这里往往耗上一整天;
后者更倾向于专注,集中所有注意力完成这件事情,一两个小时后就能给出满意的结果。
而这两种人在做事方面的感受和体验更是千差万别:
同样的工作,刺激阈值更高的前者在低刺激的办公环境中,其注意力容易四处飘散,总会情不自禁地寻找新鲜的刺激,甚至出现“神游”的状况;而刺激阈值低的后者,则更容易适应低刺激的工作内容和环境,很快就能进入状态。
经过这番分析,Sophia不得不承认,她所谓的“作文成绩好”也只是初中之前偶尔的愉快回忆,多数时光里,她做任何事情都无法坚持,包括在之前的新媒体公司,可能早上就已经想到了素材和标题,但就是迟迟不肯动手开写,反而被网上各种信息所吸引,导致临下班前才发现文章没有写,这才警觉起来着手写文章,这才是她“加班到夜里一两点”的背后原因。
3、被很多人误解的“天赋”,背后恰恰是习惯的力量。
同样的道理,一个做事习惯好的人在每次行动之后会获得不错的效果,不论物质还是精神上都会获得正向反馈;而一个做事习惯差的人在每次行动之后获得的结果总是差强人意,他们体会到的更是中途开小差的快感,所以做事容易拖延且效率低下。
在工作难度或强度加强的前提下,好习惯的人更倾向于寻求积极的解决方法将问题一网打尽,获得胜利的喜悦;坏习惯的人则打算一直拖到最后一刻,然后继续开起小差……
结果呢?
习惯差的人不仅工作的时间多半都浪费了,下班后因为未完成的工作,还要用加倍的时间去完成工作,这个时候,当事人就会有非常强烈的“时间损失感”,越来越觉得做事吃力,于是质疑是不是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天赋?
而习惯好的人在工作时间内就基本解决了所有工作,同时节省出额外的时间用来进一步学习和钻研业务,随着处理问题的熟练程度逐渐增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更能调动过去的积累,让事情得以迅速完美地解决。
后者往往给人一种错觉就是:“哇,这个人做事真的毫不费力啊,果然有天赋的就是不一样!”
任何低刺激的事情,学习也好工作也罢,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很多人误以为是时间和事务的单纯累加,其实不是,这种成长速度更自带一种“加速度”:
越是能够做好工作的人,就越适应工作,越能抵抗住外在的高刺激诱惑,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神经元对于低刺激事物的突触,渐渐就适应了这个过程,下次依然会选择低刺激的事情,并且不会觉得多么枯燥和痛苦;而随着量变的累积,最终到达了“质变”的临界点,这个人的成长则会呈现出惊人的爆发状态,获得让人艳羡的成绩。
3
再说思维模式。
说到底这更是一种习惯,简言之就是归因的习惯。
在遇到不如己意的事情时,你是如何归因的?
是倾向于把所有问题都指向外部环境或他人,还是从自身开始反思,从而进行方法或策略上的优化或改进?
这种思维习惯下,呈现出来的职场发展之路更是截然不同。
以新媒体内容写作为例。
在Sophia的思维习惯里,由于小时候缺乏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建立,在遇到不如己意的事情时,她往往会对事情进行“外归因”:
即,眼前的痛苦也好问题也罢,都是外部环境或工作造成的,在遇到困难或障碍的时候,她会本能地想要逃离。
在这样的思维习惯下,她觉得这份工作一分钟也做不下去了,于是冒然离职,离职后又再次陷入更深的迷茫。
而一个具备良好思维习惯的人会怎样做呢?
这些年里,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写作者同行们,他们也会遇到写作的瓶颈,但不同的是,他们会提醒自己,痛苦是因为你的能力出了问题,这个时候,最要不得的是临阵脱逃,最应该做的是反思和总结,然后迎难而上。
背后的真相是,所有的能力都不是直线成长的,而是呈现“螺旋式成长”状态。
所谓“螺旋式成长”,是指每一个阶段都有低谷有高潮,前一段的低谷往往预示着下一阶段的高潮。
拿写作能力来说,拥有良好思考习惯的人通过增加阅读量、不断学习其他人优秀文章等方法,让自己尽快度过这一“低谷期”,从而迎来下一阶段的、新的成长。
而这种体验本身,不就是“兴趣”的重要来源吗?
这里又隐藏着一个更为重要的真相,那就是,每个行业的高手,都懂得让各种无聊的工作变得有趣。
因此,所谓兴趣,从习惯的角度而言更是后天形成的,而非天生就有的。
行文至此,我想说——
比起阶层固化,更可怕的是一个人从思维到行为的习惯固化;
而一个又一个不易察觉的坏习惯,更是给当事人竖起了一道道坚固的、无形的高墙;
在35岁来临之前,这些习惯渗透到了你我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并且残酷地分隔出了每个人竞争力的强弱有序,直至无法跨越。
以上。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朋友圈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关于作者-
?
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被评为2018年度经管类十大好书。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赵晓璃。
晓璃老师近期文章回顾(点击蓝字即可跳转至原文阅读)
985硕士毕业,15年经验却找不到工作:拥有一技之长,为何没有越老越值钱?
26岁浙大硕士辞职重新高考:永远做余生最热爱的事
“我32岁,本硕7年,工作5年没有起色”:死拽专业的人,到底有多可悲?!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职业定位